本港時事

科技園支持施政報告 加強推動新型工業化

香港科技園公司表示,歡迎政府在施政報告提出多項針對性政策,進一步提升香港的創科實力,包括成立「新型工業發展辦公室」、落實「香港微電子研發院」、全方位吸引及挽留人才、推進深港創科協同發展、增加創科投資等。新措施有助匯聚世界各地優秀企業和人才,為香港經濟注入新動力,鞏固香港國際創新科技中心的地位。 香港科技園公司主席查毅超表示:「樂見施政報告提出多元化的新舉措,繼續引領香港創科向前邁進,『拼經濟謀發展、惠民生添幸福』。施政報告就政府去年宣布的《香港創新科技發展藍圖》,進一步羅列具體細節及資源調配,包括加強推動新型工業化,及便利人才措施等,科技園公司定必全力配合,共同實現香港成為國際創科中心的願景。我們會繼續促進政產學研多方面合作,協助創科企業與人才,把握香港、大灣區以至全球創科高速發展帶來的龐大機遇。 」 推進「新型工業化」 引領先進製造 施政報告提出成立「新型工業發展辦公室」,由工業專員(創新及科技)領導,推進新型工業化,協助製造業利用創科升級轉型,另外設立100億「新型工業加速計劃」,為新型工業發展提供更多資助。科技園公司會全力配合「新型工業發展辦公室」,吸引更多高科技及先進製造企業落戶香港,為年輕人創造更多就業機會。 科技園公司在2021年將三個工業邨重新定位為「創新園」,以科技帶動新型工業發展,支援由研發到製造。目前「創新園」內共有188間企業進駐,科技園會繼續提升創新園的配套,提供先進的生產設備,其中位於將軍澳創新園的先進製造業中心ProShop,及元朗創新園的微電子中心,預計於2024年啟用。\ ============= 深入閱讀政經生活文化,更多內容盡在: Website:www.capital-hk.com Facebook:www.facebook.com/CapitalPlatformHK Instagram:www.instagram.com/capital.ceo.entrepreneur LinkedIn:www.linkedin.com/company/capitalhk/     [...]

創新園先進設備及基建 促新型工業化及多元經濟發展

創業家

創新園先進設備及基建 促新型工業化及多元經濟發展

香港科技園公司著力推動「新型工業化」,於2021年把三個工業邨重新定位為「創新園」,並讓具備八大創新製造發展方向的科研公司進駐,發展創科技術,將科研成果轉化。 科技園公司亦於早前舉行 「Innofacturing Mixer研討會」,邀請了六位來自三個不同行業的專家,分享如何以創新園作台階,配合創科技術及策略,將科研成果轉化,提高商品及服務質素。 六位嘉賓在三場論壇上,討論如何利用顛覆性技術和先進流程推動企業實現「香港創新、設計和製造」,如何善用科技來加速產品開發、營運和競爭力。他們分別來自聯泰行、綠芝園、美時醫療、新發病毒診斷公司、香港航天科技集團,以及普銳醫療的代表,涵蓋食品科技、健康科技、航天科技及手術機械人等。 香港科技園公司首席企業發展總監姚慶良博士在致辭時表示:「我們很高興邀請到一眾創新工業家參與這個活動,攜手推動新型工業化發展。為配合《香港創新科技發展藍圖》中『新型工業化』的發展方向,『工業邨』已於2021年重新定位為『創新園』,利用園內的先進設備及基建,協助業界推動創新製造發展、把握創新科技應用的機遇,同時為香港帶來更多就業機會,促進多元經濟發展。」 聯泰行董事總經理 楊金炎先生 大埔創新園 保證質量與安全 聯泰行自1957起一直守護香港的蛋品安全和品質,為客戶提供優質蛋液。這家傳統企業與「科技」好像扯不上關係,事實上為了方便用戶,聯泰行在2013年從歐洲引入了香港第一條巴斯德消毒蛋液生產線,前後經歷三年時間建設完成。董事總經理楊金炎表示:「現在每小時可將13萬隻雞蛋送入運輸帶,將蛋白和蛋黃完好地分離並分別收集,經過過濾器,再由巴斯德消毒,整個過程都有嚴格的溫控。這條生產線的投入使用有助提高工作效率,保證了蛋液的質量和安全,這是創新製造的成果。」 綠芝園行政總裁及創辦人 譚嗣籇先生 大埔創新園 | [...]

朱家健:科技園數據中心案件的啟示

博客

朱家健:科技園數據中心案件的啟示

一年前,法庭宣判科技園公司的錯誤理解其創新園租賃限制政策中的佔用限制,希望科技園重新認真地跟進有關的投訴。一年已過去,科技園公司終發出聲明回應,承諾會根據法庭指引,重新審視數據中心業界於2018年的投訴,同時定期巡查創新園,確保承租人的營運符合租約條款。 科技園轄下的創新園,是香港整體社會共同擁有的珍貴土地資源,租戶實質上是在享用政府所補貼地價,附帶不可分租或轉租的條款,用意是避免當中業戶轉而以更高價在市場上出租、分租或轉租,讓公帑補貼個別商家的經營,投機取利。現在案件最終有裁決,不但釋除了公眾疑慮,也讓對香港發展為「十四五規劃」下的國際創新科技中心有莫大禆益。遺憾地,過去科技園對此視而不見;自2018年案件開審至今,已蹉跎整整六年,不但浪費公帑,也被質疑公共資源是否有被巧取豪奪之嫌,削弱香港市場的公平競爭環境。 避免閉門「自己人查自己人」 亡羊補牢,猶未遲也,科技園在汲取教訓後,應該立即採取跟進行動。數據中心業界提出數項改善建議,極具參考價值。首先,日後包括創新園租戶的所有涉及租用公帑土地物業的業戶,其董事應簽署一份具有法律約束力的聲明文件,承諾不進行分租、轉租等與租約有牴觸行為,並嚴格遵守公契條件;第二,現租戶如有違反租約條款,科技園應立即行使權力終止租約,並可向違約方董事追究法律責任。這些安排旨在保障各方的公平使用土地原則,完全合理,也是最基本的要求;第三,也是最根本的改革,應該是由具公信力的審計署或獨立第三方,代表政府進行定期審核,減少「自己人查自己人」的尷尬和不適合。 同是曾轟動一時、涉及科技園租賃的案件,壹傳媒集團創辦人黎智英近日被外國電影捧為「自由奮鬥英雄」只是嘗試為他洗白,他也被記者偷拍到黎智英在監獄內的生活,他的舉手投足又成了鎂光燈下的主角,但原來他除了犯下連串國安法外,在2020年黎也被捲入隱瞞科技園使用工業邨地段案件,可見他對法律的鄙視已屬習以為常,守法者應引以為鑑。當時區域法院法官陳廣池亦已經就該案件判決指出科技園的管理問題。區域法院案件DCCC349/2021判決書的後語指出,科技園的職員表現得過於被動,「只是『反主為客』,拱手讓出自己的權利,任由承租人指使和督導實地巡察,甚至不盡不實地因應承租人提供的資料撰寫巡查報告。」法庭強調,「科技園不能以『以和為貴』為主旋律,實在有其改善的地方。」另外,數年前的另一則傳媒報道,亦揭露科技園在巡查之前事先知會其租戶,被指或存在利益衝突。有因有果,從執行力和態度已看到了土地政策執行者的管理能力。 無規矩不成方圓,科技園訂立不得分租、轉租的租約條件是理所當然的。千萬不要以為分租只屬小事,從保安角度,即使是普通如迷你倉的合約也有不得分租、轉租的合約條件,大部分辦公室和工廈單位也有類似條款。更重要的是,受政府公帑資助的創新園,當中不但關乎公共資源的合理使用,防止被濫用,亦關乎香港是否能有效實踐國家對香港發展創新科技的展望。 科技園的每一寸土地,均是香港納稅人的共同財產。我們有責任爭取和保障這些資源被好好有效善用,而且不被濫用或浪費。這不僅是對法律的尊重,更是對香港市民的承諾和對未來的投資。國家對香港創新科技發展有重大的期望,公帑資源管理者更須盡職盡責,別再辜負市民的託付。 撰文:朱家健 香港資深時事評論員 ============= 延伸閱讀:朱家健:香港白米市場將面對調整 ============= 深入閱讀政經生活文化,更多內容盡在: Website:www.capital-hk.com Facebook:www.facebook.com/CapitalPlatformHK [...]

專題

港產醫療儀器科企投產 年製造百部MRI設備攻歐亞市場

本地醫學影像科企美時醫療(Time Medical)日前(16日)宣布,其位於大埔創新園醫療用品製造中心(MARS中心)的香港生產基地正式開幕,成為本港首個大型醫療儀器生產設施,亦是大灣區及東南亞最具規模的磁力共振系統生產基地,專門開發及生產高增值兒科及乳腺專用超導磁力共振系統產品,料今年底產量可達100部,據悉首批已在全球頂級醫院使用,料不久將成為「香港品牌」,主打歐亞市場。 開幕儀式上展示全球首台用於兒科的超導磁力共振系統 Neona 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左三) 、美時醫療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馬啓元 (右三)、美時醫療董事兼亞太區行政總裁Ravi Govindan(右二)、美時醫療董事楊雄哲(右一),香港科技園公司主席查毅超(左二)及香港科技園公司行政總裁黃克強(左一)一同為美時醫療位於MARS 中心全新香港生產基地進行剪綵。 美時醫療主力做磁力共振掃描,2021年進駐大埔工業邨,並選址大埔創新園醫療用品製造中心(MARS中心)開設本地生產線,其香港生產基地正式開幕,成為本港首個大型醫療儀器生產設施,專門開發及生產高增值兒科及乳腺專用超導磁力共振系統產品。 莊新耀介紹指,公司研發這款全球首台嬰幼兒專用磁力共振儀,於今年2月獲得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註冊認可,掃描時間較傳統快2至3倍,可進行精準及無輻射的診斷,早產至6歲的小朋友都合適,每台售價約100萬至120萬美元。他希望年底前可以量產達100台,而廠房現時員工有約13名,年底前希望招聘至60名,招聘方面主要遇到的困難是「工資上漲快」,但香港相關的人才相信不太缺乏。他續指,目前接到的訂單主要來自東南亞、南美、南非及意大利等,內地方面普遍與一些影像中心合作,未來亦會爭取與本港的醫院合作。 今年底再增設另外4條生產線 美時去年3月進駐MARS,全新生產基地佔地約3萬方呎,現階段廠房的投資額約2,000萬元。莊新耀表示,公司現有4條生產線,每兩星期可生產一部MRI儀器。他預計今年底再增設另外4條生產線,明年起每年可製造200部。 問到為何選擇在港生產,莊新耀表示,本地多間大學均設有醫學工程相關學科,較易招聘人才;再者,高端醫療儀器採用的材料,相當比例來自外國,香港有進出口優勢,加上版權保障等政策,有望提升生產效率。新廠房至今已生產兩部儀器,分別交付新加坡及印尼客戶。 美時醫療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馬啟元教授預告,公司下一階段擬在香港上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