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專訪

龐愛蘭:我的選舉初心

身兼多項公職的龐愛蘭,過去二十多年來,一直心繫社會,為市民服務,和政府合作推動不少政策。這次參選立法會醫療衞生界功能組別,心境上到底出現甚麼變化?她又如何看待這次選舉呢? Q:Scarlett 你過往一直和政府及市民合作推動政策,是甚麼原因驅使你參選今屆的立法會選舉呢? A:其實香港的醫療系統有很多問題需要正視,例如基層醫療發展落後,各個領域的醫衞專業人才得不到應有的發揮等。以最近特區政府免試引入非本地培訓醫生來解決公營醫院醫生人手短缺一事為例,其實私營醫療有很多空間可以為市民提供服務,而現行制度亦足以在確保質素的前提下引入海外醫生。這次特區政府的做法明顯與業界缺乏溝通,令醫生業界感到不被尊重;同時有不少醫護衞生同業的聲音在過去一直被忽視。我認為香港的醫療衞生同業有多個特性,就是實幹和用心,以實證為本,一直以專業和高水準的服務照顧和守護香港市民的健康,政府和市民應更加珍惜和信任我們、聆聽我們的專業意見。因此我決定參選,希望成為一位能夠連繫和團結各個醫療專業、打破固有傳統,為業界發聲的立法會議員。 Q:龐愛蘭可否介紹一下這個重新組成的功能組別呢? A:醫療衞生界由以往的醫學界及衞生服務界合併而成,包括醫生、牙醫、護士、藥劑師、物理治療師、職業治療師、視光師、放射師、醫務化驗師、臨床心理學家、教育心理學家、營養師、言語治療師、聽力學家和配藥員等不同醫衞領域的專業,同時新增了中醫界選舉委員會界別分組的選民,合共涵蓋了多達 29 個醫療衞生專業,5 萬 5 千多人。這次選舉制度改革,令我們不同醫衞專業首次有機會共同選出一位代表整個業界的代議士。 Q:這個界別要照顧的專業眾多,可否談其中幾個專業的訴求及面對的困難? A:不同的醫衞專業面對著不同的困難,例如政府剛剛通過修例,允許非本地培訓醫生免試來港執業,這令到現有的醫生專業正面對如何做好把關工作的問題。同時間,公營醫院負荷臨近「爆煲」,前線醫生和護士等面對工作量過多、工時長、慣性遲放工等,不少同業因此而離職,這些都需要同業界好好溝通徹底解決問題。 牙醫業界希望盡快立法阻止日益氾濫的非專業醫療服務如牙齒美白和矯正及自助式補牙產品等網上網下之傾銷,以及改革及增加學童牙科保健服務,覆蓋中學生。中醫專業很希望政府可以把中醫納入公共醫療體系,加強中西醫合作,共同照顧病人等,都是迫切需要向政府反映的問題。 至於藥劑專業則希望醫療券包括藥劑師專業藥物諮詢及重整等服務;同時爭取落實讓醫管局病情穩定的病人可以到社區藥房配藥,由藥劑師提供藥物重整及諮詢服務;於《院舍實務守則》中指明需要聘用藥劑師及配藥員於院舍中負責藥物管理和諮詢等服務。 物理治療師和職業治療師希望優化市民選用物理及職業治療服務的自主權利,毋不需要經醫生轉介;視光師希望可以直接轉介病人至公營醫療機構等。至於臨床心理學家、教育心理學家、營養師、言語治療師及聽力學家目前不受法定規管,僅透過自願性質的「認可醫療專業註冊計劃」,由認可的醫療專業團體進行自我規管和管理註冊名冊。但計劃畢竟屬自願性質,在行內及公眾的認受性不大,難以吸引業界人士遵守。同時,獲計劃認可的專業團體,只能利用自身資源去制訂註冊標準、管理名冊和處理投訴等事宜,欠缺財政及法律上的支援。因此我爭取政府儘快為臨床心理學家、教育心理學家、營養師、言語治療師、聽力學家和配藥員等醫衞專業,設立法定註冊制度,亦訂立明確時間表,讓有關專業得以規範起來。 Q:政綱中有否所有專業都適用的範疇? A:我有七項針對整體專業的政綱,首要核心理念就是加強各醫衞專業自主,合作共贏,讓所有專業都有機會發揮所長,貢獻社會。政府必須與各專業攜手制定未來的發展藍圖,釐清不同專業的職責、角色及定位,建立一個有效且可持續發展的基層醫療為主導的醫療體系。 我同時承諾,當選後會建立一個恆常溝通及實踐平台,最少每季一次,跟進各專業訴求,匯報工作進度,增加合作及解決分歧。爭取政府成立「醫衞專業發展基金」,協助各專業持續進修學習;以及政府應負責設計持續教育及醫療衞生專業人士個人檔案等電子紀錄平台,以助各專業人士輕鬆收納、記錄、計算及呈交相關資料。 另外我會建議政府設立「醫衞專業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辦公室」及「大灣區創業啟動基金」,提供各種協助,令醫衞專業人士得以到內地執業及創業。 Q:你認為現時醫療系統最迫切的問題是甚麼及如何改善? A:現時最迫切的問題是公私營醫療系統供求嚴重失衡,醫生及護士在公私營醫療體系的比例約為一半一半,但公營醫院照顧約八至九成的住院病人,導致公營醫院工作壓力過大,前線醫護士氣低落,難以挽留人才,形成惡性循環。同時,公營醫院有太多非必要的臨床文書工作,令前線醫護難以集中精力處理臨床護理工作,因而產生失落感。 要改善這個問題,必須有短、中、長期的解決方案。當務之急必定是增加公營醫院的人手,以及改善公營系統醫衞專業的工作環境、薪酬、待遇及晉升機會等。現時公營醫院的工作量非常沉重,醫生和護士等醫衞專業遲放工已經成為常態,有很多前線同業向我反映,這種工作模式令他們的身體吃不消,難以正常生活,兼顧家庭及為事業持續進修,其中以女性同業尤甚。有年輕同業亦向我反映希望趁年輕進修,但沒有「五天工作制」令她相當疲倦,難為將來打拼。 我認為,現時的公營醫療服務等同燃燒醫護等同業的身體健康、正常生活、家庭關係以及使命感。根據前線護士的說法,「以自己的健康換取病人的健康」。其實我們都是香港的一份子,管理層必須正視和關顧我們的工作環境、待遇和福祉。有很多年輕護士向我反映,雖然現時醫管局有「五天工作制」的政策,但受資源及部門工作性質所限,實際形同虛設。所以我建議醫管局提供「五天工作制」的選擇權、「親職假」、改善現行的家庭友善政策及增加交更和超時工作的現金津貼,以增加士氣來挽留人才。 中期而言,要增加及擴大公私營協作,把病情穩定的病人分流至社區;並且善用醫療券及關愛基金等計劃,貫徹「錢跟病人走」的方針,善用社區醫療人才及資源去服務香港市民。 長遠而言,要建立一個由西醫、護士、中醫、牙醫、藥劑師、物理治療師、職業治療師、視光師等醫衞專業共同參與的基層醫療網絡,把現時以治療為重心的醫療策略轉移成「治未病」的預防性策略。 Q:龐愛蘭,作為這個界別的代表,你認為應該具備哪些特質? A:香港的醫療服務質素其實非常好,各個醫療衞生專業的水準亦十分高,但現時的醫療體系未能令大家各展所長。所以我認為需要一位公平、公正、實幹、有能力、有親和力、有公共行政經驗和有往績的代表去推動不同的改革措施。 這個界別涵蓋的醫衞專業數量達 29 個,不可能有候選人能夠充分認識所有專業。但所有專業的初心和使命感其實都一樣,就是努力為香港市民提供最優質的治療和護理。因此我認為作為這個界別的代表,必須真心誠意去聆聽各專業的意見,理解每一個專業的最新發展和意願,凝聚各個專業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去討論,最後達到共識,並能得到市民的支持。所以專業以外要能有往績,從中可以看到候選人的誠信及執行力,而具備公共行政經驗絕對重要。 所以我們更應該衝破專業的限制,選一個適合的人選,這樣才能令各專業發揮所長,互助共贏,最終令到行業及市民得益。 Q:您說打破專業界限,是否有其他不同的專業人士提名及支持你呢? A:高永文醫生、林順潮醫生及朱偉星醫生作為提名人全力支持我參選,還有一班資深護士、年青護士、視光師、物理治療師、家人醫護及兒子等。 Q:比起其他候選人,你有甚麼優勝之處? A:我落區時經常收到不少女性醫衞同業反映,過去的立法會業界代表都是男性,未能貼心地了解到她們的實際需要。假如有幸我能當選業界第一位女性立法會議員,女性細心的特質,肯定更能了解她們在工作與生活及家庭之間的實際需要,在議會上提出更貼心的政策建議。   立法會醫療衞生界其他參選人包括林哲玄、陳永光、何崇漢及陳子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