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周伯展:發展生態價值較低的邊陲綠地興建公營房屋

香港房屋問題持續,一屋難求,公屋輪候時間愈來愈長,平均5年,創22年來新高。隨著人口增加,未來房屋需求只會有增無減。儘管已設法在有限的土地上興建房屋,讓市民「有瓦遮頭」,但樓價一直攀升,對大多數人來說已經無法承受。 較早前有報告將香港列為世界上生活成本最高的城市,其次是紐約、新加坡和倫敦。該排名並未考慮到香港房屋的面積很小,市民的平均生活空間與停車場車位的大小相同(即每人僅13.4平方米),普遍市民過著繳付高昂租金的低水平生活。 日前,前行政長官梁振英建議撥出不超過100公頃、位於大欖郊野公園的邊陲土地,即約千分之二的郊野公園土地,興建約3萬個500平方呎的居屋單位,每呎劃一售6千元(即每單位300萬元)。售價包括開發土地及建築成本,若工程有盈餘,則留予屋苑作日後維修和翻新儲備之用。因此政府在財政上將處於無盈無虧的狀態。 由於郊野公園目前佔香港土地總面積的40%,相比之下,新加坡的郊野公園面積僅佔其土地總面積的2%,因此上述建議非常值得參考,而且可行性甚高。別忘記郊野公園用地在2008年增加了2,360公頃,僅使用100公頃的郊野公園土地為香港家庭建造3萬個住屋單位,並不會對香港郊野景色造成很大影響,絕非不可行。 與政府早前於新界收回3幅私人土地以興建1,300個單位相比,大欖郊野公園邊陲土地建屋更有效益,且具可持續性。可惜的是政府於2018年無限期中止了大欖郊野公園部分建築的顧問研究,香港人連顧問報告也看不到。 香港的房屋問題已持續了數十年,必須及早解決。房屋短缺加劇各種社會問題,包括教育、貧富懸殊以及年輕人向上流動等問題。政府已將《明日大嶼》作為優先發展項目,但「遠水不能救近火」,何不利用生態價值較低的邊陲土地興建公營房屋,解決市民的住屋需求,才能讓社會和諧。   撰文:周伯展 香港專業及資深行政人員協會副會長 眼科專科醫生   [...]

香港

樓市速報:公營房屋增 私樓更宜居?

特首林鄭月娥宣布,將公私營房屋的目標供應比例調整至7比3,以回應過去2年公營房屋供應量落後於私樓的問題,對此仲量聯行認為,公營房屋供應顯著增加,將減低市場對偏遠地區納米私樓的需求,從而令發展商興建更多較大面積的「宜居單位」,但最少要4至5年才會看到上調公營房屋用地比例的影響。 過去幾年,發展商為滿足市場的上車需求,都傾向興建納米樓,據差估署資料,近年納米盤數量激增,2017年小於215方呎的納米戶便有691伙,較2016年多2.35倍,創下歷史新高。而相比過去10年(2007至2016年),平均每年約有49伙的落成量,去年更多出逾13倍。 然而,在新一份施政報告中,特首林鄭月娥宣布,將公私營房屋的目標土地供應比例,由以往的6比4調整至7比3,以回應過去公營房屋落成量落後於私人住宅供應的問題。據仲量聯行最新發布的《住宅銷售市場》報告指出,增加資助房屋供應將會削弱私人市場對細價樓的需求,尤其是位於遠離核心區的納米樓。 納米需求減 400呎單位料增加 仲量聯行資本市場部資深董事莫凱傑表示,當公營房屋顯著增加,會促使發展商轉而興建面積介乎400至600平方呎的宜居單位,以2房單位設計,針對中產市場的住屋需求。畢竟公營房屋大多是細單位,供應量又掌握在政府手中,可隨時加快興建及推出,發展商實在毋須加入戰團,承受空置稅及被壓價的風險。然而,發展商興建更多宜居住宅能否成為趨勢,則要視乎政府能否放寬按揭限制,減輕買家首期負擔。 觀乎屋宇署資料,今年首7個月未計廚廁的實用面積小於200方呎細單位的動工量僅得1,617伙,佔整體比例少於兩成,大幅回落至18.4%的3年低位。去年相關比例為26.8%;2016年為27.2%。換言之,未來每10伙新落成私宅,不足2個屬於迷你戶。 事實上,過去幾年私人住宅供應持續增加,去年更超越公營房屋達4,100個單位。據政府的數據顯示,在2014/15財政年度,公營房屋落成量落後情況尤其嚴重,當中61%的新落成單位為私人住宅,僅有39%為公營房屋。 仲量聯行研究部資深董事鍾楚如亦指出,公私營房屋比例將需要最少4至5年時間,方會在落成量得見改變。中期而言,私人住宅落成量料會繼續下跌,豪宅市場由於受到即將實施的一手空置稅夾擊,供應量減少的情況將尤為顯著。實際上,私人住宅發展比例下跌,只會令供應減少並支持樓價。 [...]

香港

樓市速報:樓市調整 公營房屋首當其衝

中美貿易戰持續升級,資金繼續流走,銀行又相繼上調按揭息率,港府推出的6招新房策,發展商為應付一手空置稅而加速推盤,可售單位湧出市場,今年餘下4個月,樓市表現難樂觀。在種種壞消息下,資助房屋市場已首當其衝受影響,出現不少劈價賣樓個案,且預料將陸續有來。 據差餉物業估價署的最新數據,今年7月私人住宅售價指價指數繼續錄得上升至393.5點,按月升0.83%,連續第28個月上升,為史上最長升勢,累計升幅近45%外,並再一次創歷史新高,已連續21個月「破頂」。然而,值得留意的是,相對6月時的1.85%升幅,7月少了1.03個百分點,更是過去10個月以來的最細升幅,反映上升多年的樓市已漸現疲態,上升動力逐漸減弱。利嘉閣地產研究部主管陳海潮表示,數據反映港府於6月底推出「林鄭六招」及中美貿易戰惡化,已窒礙樓價升勢。 事實上,差估署每月公布的樓價指數自去年底以來,升幅一直保持在1%以上,今年1月及2月分別升1.62%及1.7%,期間升幅最大的月份為今年4月,當時單月升幅高達1.89%。據差估署的資料,今年短短7個月,樓價累積升幅已達11.57%。可是,自踏入下半年,情況已有轉變,7月份樓價指數升幅大為放緩,陳海潮預計,樓價指數升幅會持續收窄至0.5%以下。倘若貿易戰進一步惡化並動搖經濟信心,不排除9月份之後,有關指數甚至出現輕微跌幅,史上最長的樓價升浪將有機會斷纜。 觀乎今年以來,單是一手樓市場已消耗了千億元的購買力,即使樓市不是轉勢也好,也需要一段時間鞏固。美聯集團(01200)主席黃建業亦坦言,樓價已「暫時到頂」,現時二手成交疏落,樓市已進入冷靜期、放緩期,「要歇一歇」。 本季見逆轉 黃建業認為,自第3季開始,樓市形勢開始逆轉,全因中美貿易戰升溫、政府推出新樓市措施及加息。先是中美貿易戰,風險正進一步升級。隨著中期選舉逼近,美國總統特朗普為了要證明美國優先政策收到成效,勢將採取激進的貿易保護主義政策,可能很快會落實對華2,000億美元商品加徵關稅,中國予以還擊,屆時全球首兩大經濟體將進行全面貿易戰,對世界經濟構成巨大滑坡風險,資產價格調整速度恐會超出預期。 其次,便是全球流動性漸趨緊,超低息時代將成為過去。繼物業按揭利率後,香港銀行最快在本月內上調最優惠利率,意味著香港正式啟動利率正常化。目前港元定期年利率已超逾2厘,大戶減持手上物業,樓市投資性需求明顯轉弱。9月4日,華僑永亨銀行更宣布,調高港元儲蓄存款利率,由目前0.01厘上調至0.25厘,是近10年來首家銀行有此決定。該行行政總裁藍宇鳴表示,大型銀行不會急於加息,但中小型銀行要提前部署。由此可見,銀行為免水緊已率先行動。 同時,因政府推出一手空置稅的關係與增加資助出售房屋供應,近期發展商紛紛加快售樓套現,以鎖定手上利潤及減低風險,而樓盤訂價策略亦趨向保守,貼近市場價格甚至低於二手開價。在新盤一個接一個推出之時,市場似乎亦有點吃不消,沒有提供高成數按揭貸款計畫的發展商,銷情亦差強人意。上個週末,麗新(00488)與市建局合作的筲箕灣逸瑆首輪發售,首批80伙於兩週累積接獲逾60票,即項目未能足額認購,是近期收票反應最差新盤,開售日更只是售出5伙,屬近年反應最慘淡的新盤,可見市場承接力開始衰弱。 成交量下滑 綜合土地註冊處最新數據,今年8月份全港共錄1,474宗一手私人住宅買賣登記,涉及登記總值達180.4億元,較7月份分別回落15%及48%,當中登記量已連跌2個月,創近3個月新低。短期在多項利淡因素影響下,香港樓市短期見頂機會高。經濟學者關焯照認為,二手交投萎縮,或令樓價出現調整,估計未來會有3%至5%調整。 值得注意的是,公屋及居屋二手市場或會首當其衝受到影響,一方面新居屋五二折政策嚴重打擊公屋及居二市場外,如今加上大圍環境影響,近期市場已陸續出現減價拋售的情況。自新居屋五二折的消息公布後,據房委會資料,8月份公屋及居屋綠表二手市場,暫錄51宗成交,按月減少50%,個別地區如港島東區更未錄得任何綠表居屋買賣,相關數字是1998年8月以來的20年新低。 除成交量下挫外,過往被搶高的資助房屋,近月開始湧現劈價成交及平價放盤。以新蒲崗采頤花園為例,8月份錄4宗買賣平均呎價為10,996元,較7月份平均呎價11,370元回落了3.3%。該區代理指出,由於同區啟德啟朗苑提供683單位,新折扣售價為169萬元至363萬元,對同區綠表居屋構成極大壓力,故近兩月采頤花園的二手交投急降。 另房委會成交紀錄顯示,黃大仙東頭(二)邨一個實用面積439方呎的3房單位,上月以180萬元(未補地價)易手,呎價僅4,100元,較市價低逾四成,呎價屬屋苑逾兩年新低。而粉嶺居屋昌盛苑綠表亦錄減價成交,屋苑C座低層06室,實用面積約650方呎的3房單位,原於5月中以500萬元放售,及後於8月上旬調整至430萬元,最後於日前獲綠表客以415萬元承接,累減約85萬元,減幅達17%,實用呎價約6,385元。 低處未算低 拍賣場亦有居屋以低價放盤,環亞拍賣下月推出馬鞍山居屋富安花園14座高層A室,實用面積約602方呎,第二市場開價198萬元,呎價僅約3,289元。有區內代理透露,去年十月該單位曾以262萬元放售,現開價低約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