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遼協聯會舉辦兩會分享會暨港遼社團總會籌備就職禮

本港時事

港遼協聯會舉辦兩會分享會暨港遼社團總會籌備就職禮

香港遼寧協聯會昨日(26日)舉行全國兩會精神分享會暨香港遼寧社團總會籌備首屆理事會就職典禮。分享會分別由全國人大港區代表文穎怡和全國政協委員吳旭洋擔任主講嘉賓,介紹今年兩會的主旨及個人感想。     今年是文穎怡第二次出席兩會會議,她形容今年兩會務實、高效和認真。會議期間的小組討論,港區代表共有133人次發言,遞交了209項建議。文穎怡還介紹了中國經濟發展的現況及今年目標,尤其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的十大任務之首 —— 「發加快展新質生產力」對香港帶來的機遇。 促進遼港合作共謀發展 吳旭洋則介紹了兩會的沿革,並且特別提到十大任務中,有關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強化高品質發展的基礎支撐為香港學生帶來入讀內地大學的機會;以及著力擴大國內需求,推動經濟實現良性迴圈和擴大高水準對外開放,促進互利共贏這三項任務,港人應該牢牢把握,締造商機。 分享會上,遼寧協聯會會長、遼寧省政協常委何超蕸宣佈香港遼寧社團總會籌備首屆理事會就職典禮。身兼香港遼寧社團總會會長的何超蕸表示,成立香港遼寧社團總會旨在凝聚旅港遼籍鄉賢,推廣遼寧優勢和推動兩地的經貿往來、營商合作及人文活動交流;促進兩地政商界翹楚交流互動,培養傑出僑青鄉賢、促進文化交流及服務在港遼籍鄉親;推動兩地經濟發展,服務基層社群,落實「愛國者治港」原則,使香港繼續繁榮穩定,推動「一國兩制」行穩致遠。何超蕸並且介紹了香港遼寧社團總會的會徽設計。會徽由代表香港的紫荊花及遼寧省省花天女花,以中國結形式表現出來,意味遼港兩地心心相印。 分享會由遼寧協聯會副會長、遼寧省政協常委彭楚夫擔任司儀,主講嘉賓還包括何超蕸、遼寧省政協常委兼港區召集人王樂得,以及大連市政協常委兼港區召集人李文輝等,他們均希望總會能吸納更多年青人加入,培養傑出的僑青鄉賢,促進兩地文化交流,共謀發展,互利共贏。 出席分享會活動的人士分別來自遼寧省政協,瀋陽市政協、大連市政協,以及遼寧省青聯及遼寧省知名人士等合共七十多人。   ============= 延伸閱讀:遼寧協聯會支持《條例草案》聲明 ============= 深入閱讀政經生活文化,更多內容盡在: Website:www.capital-hk.com Facebook:www.facebook.com/CapitalPlatformHK Instagram:www.instagram.com/capital.ceo.entrepreneur LinkedIn:www.linkedin.com/company/capitalhk/ [...]

聶振邦:兩會後基建產業上游股可憧憬 山水水泥適合趁低吸納

博客

聶振邦:兩會後基建產業上游股可憧憬 山水水泥適合趁低吸納

兩會期間市場關注一向是內地經濟一大引擎的基建投資,今年官方將新增專項債務限額38,000億元人民幣,較去年增加1,500億元,現時基建股已見資金顯著流入,相信屬於基建產業上游的建材股之後也會受流金追捧,現屬趁低吸納時機。集團為中國主要熟料和水泥生產企業,採用之NSP生產技術排污量較低節能效益較高的山水水泥 (0691) 值得留意。集團於熟料生產過程中運用餘熱回收技術,以節省電力成本。集團的生產設施主要分布於山東省及遼寧省,熟料生產設施全部位於集團的石灰石礦附近,並服務於戰略上位於集團終端市場附近的水泥粉磨站。 市賬率分析現價定位 集團產品主要銷售予山東省及遼寧省的客戶,該兩省都是高度工業化地區。集團亦將一部分產品銷售予鄰近省份和海外市場的客戶。截至去年6月底資產淨值約189.36億元,而截至6月底已發行股數約43.54億股,計出每股淨值折合為5.0947港元,相對今年3月6日收報1.58元,市賬率為0.31倍,低於1.00倍反映就基本面而言現價偏低。此外,參考截至2018至2021年底,以及2022年6月底之每期最低市賬率為0.33至0.67倍,平均值為0.47倍,高於現時的0.31倍,反映現價的確偏低。 與同業財務數據比較 平均值相對每股淨值為5.0947元,計出每股合理值為2.38元,較1.58元之潛在升幅為50.63%。再者,此乃水泥板塊的股份之一,以3月6日收報1.58元計算,山水水泥的市值約68.79億港元,市值可比擬的同業有六隻股份,介乎約60.00億至1,600.00億元,按市值低至高排列為海螺水泥 (0914)、中國建材 (3323)、華潤水泥控股 (1313)、華新水泥 (6655)、金隅集團 (2009) 和亞洲水泥 (0743),分別市值約1,610.99億、640.20億、312.84億、188.69億、118.52億和60.48億元。相對市賬率為0.81、0.55、0.64、0.62、0.22和0.32倍。 二重估值之綜合分析 [...]

博客

吳旭洋:我的兩會體會

在香港疫情異常嚴峻的情況下,非常感謝黨中央和全國政協仍安排香港委員參加今年的兩會。這樣大規模的協調和動員,再一次證明了我國新時代特色社會主義的管治效率和執行能力。今年是全國政協十三屆第五次會議,加上中國共產黨今秋將召開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突顯出本次會議具有重大意義。 在這裡我有幾點體會同大家分享: 國家全面支持香港抗擊疫情。韓正副總理在參加政協港澳聯組會議討論時,重點談論香港抗擊疫情的情況,對於特區政府的請求,中央「有求必應,照單全收」,提出要把死亡率降到最低。內地會調配最好的醫務、醫護人員到香港,援建方艙醫院,並提供相應的設備和設施。由此確實可以感受到中央高度關注香港市民的健康與生命安全,體現出國家對香港的無限關愛,以及祖國對香港同胞的深情厚誼。夏寶龍主任在會見港區委員時也表示:「風雨後必有彩虹」,增強香港各界抗擊疫情的信心。兩會中,高層領導多次提及香港疫情情況,很能感覺到國家對香港的重視,希望我們香港政府和百姓能一起早日渡過難關。 政協工作要求更加清晰明確。從今年的政協工作報告中的多組數位可以看出,委員們履職的工作越來越具體、越來越精準、越來越專業,尤其是我們香港的委員要發揮好「雙重積極作用」,同時為內地和香港作出貢獻。每位委員的工作不斷增多細化,肩負的責任也越來越大。 過去一年,作為港區委員,我多次發聲堅決支持全國人大完善香港特別行政區選舉制度、協助落實「愛國者治港」原則,並圍繞港澳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和抗擊疫情等方面建言獻策。香港特首選舉委員會和立法局選出完善選舉制度後的第一批愛國者立法會議員,成功落實了「愛國者治港」的第一個里程碑。香港將繼續保持長期繁榮穩定發展,「一國兩制」方針也必能行穩致遠。 此外,政協網路履職平台較去年發揮更大的作用,各項資料均超過去年。平台把中共黨史學習貫穿48個主題讀書群,委員們發言27萬餘條,遠遠超過去年的14萬條,流覽量超過142萬人次,委員們繼續讓自己成為「24小時委員」。 我國經濟保持恢復發展。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2021年國內生產總值達到114萬億元,增長8.1%。這是個非常驚人、非常了不起的成績。在疫情之下,國外社會動盪,產業供應鏈持續緊張,通貨膨脹嚴重,海外許多國家的經濟都是負增長,而我們國家不僅是正增長,還取得了8.1%的好成績。這是在黨中央的正確指導與帶領下,全國人民共同努力,埋頭苦幹的結果,相信今年也一定可以取得優異的成績。 我國GDP總量將在2025年超過美國又近了一步,屆時我國將成為世界排名第一的經濟強國。我國今後未來一段時間也一定可以按照「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落實各項政策,達到相應的目標,這不僅僅為我國人民提供奮鬥和發展的方向,更是領導和帶領世界各國人民實現全球發展的偉大藍圖。 參會安排周密而細緻。在香港疫情肆虐之時,能安排港澳地區委員到北京參會,體現了國家給予香港和香港委員們的巨大關懷。黨中央和全國政協提供了周密的安排和服務,保證所有委員們的健康安全。這次香港委員們暫時放下個人忙碌的工作與緊張的生活,即便犧牲掉個人的時間也要盡好每個人的履職責任。與會期間,我們均被安排集中隔離7天,每天做核酸檢測,有時是一天兩次,出門坐車也要佩戴好口罩、面罩和手套。在人民大會堂開會時,將我們安排在特定區域,同大家保持距離,將風險降到最低。即使我們委員會的分組安排,也考慮到委員所在地區進行分組。各方面的安排都是非常細緻和完善,沒有任何漏洞。這也可以看出我們國家對抗疫事情上的組織力與執行力是全球第一,沒有其他國家能夠做到的。 在香港疫情嚴峻情況下,非常感謝黨中央和全國政協對香港的支持和關愛,冒著疫情風險仍安排100多名委員到北京參會。我們香港委員也一定會積極盡好履職責任,以實際行動迎接中共二十大的勝利召開! 撰文: 吳旭洋 全國政協委員 香港南華集團總裁 [...]

博客

史立德:兩會促創科製造發展 對港產業發展帶來啟示

3月初,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全國人大會議開幕式上發表《政府工作報告》(《報告》)。從重點工作的安排來看,「深入推進重點領域改革,更大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排在首位,緊隨其後的是「依靠創新推動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培育壯大新動能」和「堅持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充分挖掘國內市場潛力」,這恰恰正是國內大循環的兩大政策著力點,是今年乃至中長期工作的重中之重。 其中,在提高創新能力方面,李總理在記者會上表示,要發揮國家科技力量的帶頭作用,加強關鍵領域的核心技術攻關和加大對基礎研究的投入力度。例如,加快構建以國家實驗室為引領的戰略科技力量,實施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工程,以及深入謀劃推進「科技創新2030 — 重大項目」。 此外,《報告》除了鼓勵領軍企業組建創新聯合體、拓展產學研用融合通道、健全科技成果產權激勵機制等之外,亦首次提出「保持製造業比重基本穩定」,並多管齊下地支持改造傳統製造業和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這反映國家冀透過稅收優惠等手段,激發企業增強創新動力,亦更加重視製造業對創新科技發展的基礎性支撐作用。 香港廠商在「粵港澳大灣區」早已建立根基雄厚,對國家發展大局具有重要的作用,只可惜他們的貢獻一直被忽視,近年更在經營環境和轉型升級方面面臨種種挑戰;雖然特區政府正致力推動「再工業化」,惟進展一直不算理想,其中一個原因就是並無將那些「延外發展」的港資製造業也納入工業政策範疇之內,既缺少針對性的扶持措施,亦沒有就他們長遠的發展制定策略。今次國家的工作報告强調重視創科製造,並加强基礎研究方面的工作,無疑有利灣區內港資製造業在未來的發展;特區政府應抓緊時機,主動跟廣東省政府合作,協調大灣區製造業的融合發展,具體工作包括透過帶領本地大學及科研機構,參與區內各行業的創新發展,建立「官產學研」為本的科研創新體系,這一方面能協助企業做好升級換代和增值,加速大灣區順利朝高增值、高科技方向發展。另一方面也可以推動香港工業發展和科技創新兩者達至互相補足、相輔相成,而從另一個角度看,也是香港以自身所長(堅實的工業基礎和科研優勢),貢獻國家所需的一個切入點。 在加大基礎研發方面,《報告》提到會制定和實施十年行動方案,提升研發經費至年均增長7%以上,這對香港無疑是一大啟示。香港本地研發總開支相對本地生產總值的比率一直以來被指偏低,據《2019年香港創新活動統計》報告顯示,相關比率只有0.92%,雖然近年特區政府已訂下2022年達1.5%研發開支比率的目標,但這數字仍遠遜於內地現時2%以上,亦比其他亞洲地方如新加坡、韓國和台灣低許多,而工商機構的投入佔本港研發總開支的比例亦頗低,只佔50%左右,低於內地的7成以上,對比深圳市的9成更是相當遜色。中央今次定下了增長目標,各城市也將勢必跟隨,看來香港要在大灣區發展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進程中擔當重要角色以及在城際競爭中「後來居上」,加大力度投資研發,以及鼓勵企業進行更多研發活動已變成刻不容緩的要務了。   撰文:史立德  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會長 [...]

大中華時事

中國今年GDP定逾6% 大灣區等設科創中心

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昨(3月5 日)開幕,總理李克強發表政府工作報告,將今年GDP增長目標設定在6%以上,另外,把創新作為全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撑,建議在大灣區等4地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昨日發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將經濟增速目標定為6%以上,符合預期;不過財政政策的退出力度較市場估計為低,今年赤字率定為3.2%,高於預期的3%,新增地方專項債規模亦只比去年減少1,000億元(人民幣,下同)至3.65萬億元;貸幣政策則提出要保持宏觀槓桿率基本穩定;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與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其他經濟目標包括:今年城鎮新增就業1,100萬人以上、城鎮調查失業率5.5%左右,以及居民消費價格(CPI)漲幅3%左右等。 4地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 另外,昨日同時公布的《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草案)》(下稱《草案》)提出,把創新作為全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撑,支持北京、上海、粵港澳大灣區形成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北京懷柔、上海張江、大灣區、安徽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支持有條件的地方建設區域科技創新中心。 在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方面,包括路網規劃、科技創新、青年交流等;稱要深化內地與港澳經貿、科創合作關係,深化並擴大內地與港澳金融市場互聯互通;高質量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深化粵港澳合作、泛珠三角區域合作,推進深圳前海、珠海橫琴、廣州南沙、深港河套等粵港澳重大合作平台建設。 《草案》列出攻關的重點領域,包括人工智能(AI)、量子信息、集成電路、生命健康、腦科學、生物育種、航天科技、深地深海等前沿領域,新發突發傳染病和生物安全風險防控、醫藥和醫療設備、關鍵零部件和基礎材料、油氣勘探開發等領域關鍵技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