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

科技園第二期AMC以市場先行 工業邨變身創新園

負責管理科學園及多個工業邨的香港科技園公司,日前公布其未來藍圖,透過再工業化、大灣區機遇及人才培育三大方向,鞏固香港國際創科中心的地位。其中在再工業化方面,科技園公司會將3個數十年歷史工業邨重新定位為「創新園」(INNOPARK),並於本月新成立了「轉化研發所」,推動工業家及科研人員於包括先進製造業、生物醫藥等新興行業的科研成果轉化,讓前沿研究能夠走向商業市場。   科技園公司至今在本港孕育了3間獨角獸(估值逾10億美元而未上市的初創)及過千間科企,未來發展方向之一是推動「再工業化」。行政總裁黃克強昨講述其未來發展藍圖,為結合再工業化釋放香港科研潛力,公司會將元朗、大埔及將軍澳3個工業邨重新定位為「創新園」,並提出「帶動本土工業產出」、「加入先進工藝流程」、「結合創科研發元素」等八大元素,作為挑選新租戶標準。他舉例指,製造先進產品,或將現今流程應用於傳統產品的企業,亦可申請進駐。   黃克強表示,香港現時有三四千所科技公司,但與內地城市相比,數量還是有很大的差距,「應該要倍數增長才行」,他認為最新施政報告提出多項創科用地的長遠規劃,如發展新田科技城、馬料水填海計劃等均有助吸引外來企業、增加本地公司數量,公司亦願意與政府保持緊密溝通,加快建設工作。他透露,科技園公司亦會積極進軍大灣區內地城市培育初創及人才,為區內創科企業提供業務發展及投資配對支援。   至於在施政報告提出第二期先進製造業中心(AMC)的構思,他表示,公司正向不同行業了解所需,研究集中邀請電子行業、食品科技等個別行業進駐,以期提供更具針對性的設施。   本月剛成立的科技園公司轉化研發所(HKSTP Institute for Translational Research,簡稱ITR), 向科學家及科研人員傳授創業技巧, 期望把科研轉化為應用方案。該所高級總監高為元教授表示,ITR為科研公司提供技術、創業等多方面支援,科技園公司亦設有「生物醫藥科技培育計劃」(Incu-Bio),除了提供400萬港元財政補貼,還有共享實驗室、辦公空間等配套。此外,科技園公司早前已成立「大灣區創科快線」(GBA InnoExpress)及「大灣區創科飛躍學院」(GBA InnoAcademy),旨在培育初創人才,為初創提供業務發展及投資配對支援服務。   香港科技園公司行政總裁黃克強(中)、香港科技園公司再工業化高級總監姚慶良(左)及香港科技園公司大灣區發展總監莫偉軒(右),並進一步闡述科技園公司就大灣區機遇、再工業化及培育新世代人才所制訂的願景。   創新及科技局局長薛永恒(中)聯同創新及科技局常任秘書長蔡淑嫻(右二)、創新科技署署長潘婷婷(右一)、香港科技園公司董事會主席查毅超(左二)和香港科技園公司行政總裁黃克強(左一)主持「香港科技園公司邁向20周年啟動儀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