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事動態

地球 · 敢「動」行2019「融冰倒數」主題展覽

全球持續暖化,由日常生活著手,改善氣候變化問題!世界綠色組織舉辦地球‧敢「動」行,積極將步行減碳訊息傳遍社區,鼓勵市民多步行,體驗城市遠足的樂趣。今年活動以「尋找消失中的冬天」為主題,世界綠色組織特意於8月30日舉辦「融冰倒數」主題展覽,旨在進一步突顯氣候變化問題,結合環保與藝術,於鬧市中展出一塊高約30吋以各款交通工具從冰山衝出為主題的冰雕,讓大眾親身體驗香港現時酷熱天氣下的「融化」情景,呼籲關注氣候變化,並培養「多步行.少搭車」習慣,實踐低碳生活,攜手守護我們的冬天! 全球暖化使冰川融化,引致一連串的世界性問題。世界綠色組織於鬧市旺角中,矗立一座高30吋的「冰山」,冰山之內載滿小巴、雙層巴士、旅遊巴、地鐵等交通工具,藉此帶出本港第二大溫室氣體排放源頭為交通及運輸,排放出的溫室氣體佔本港整體排放量18%。受到全球暖化及本地城市化影響,本港氣候亦出現變化,包括酷熱天氣日數上升、寒冷天氣日數減少、極端降水情況、海平面高度上升等。為進一步引起大眾關注,世界綠色組織於活動前於Facebook專頁舉行冰雕融化時間競猜活動,讓大眾見證冰雕慢慢融化,切身感受氣候變化對自己及對世界的影響。展覽期間,現場亦設有「足印」龍虎榜,市民可於限時內試玩計步器,挑戰足印步數,鼓勵大家隨時隨地動起來,身體力行為減碳出一分力! 世界綠色組織行政總裁 余遠騁博士與2018年亞運壁球女子團體金牌得主歐詠芝一同出席「融冰倒數」主題展覽見證冰雕融化的時刻。余遠騁博士表示:「在剛過去的冬天,香港僅三天氣溫錄得低於12度或以下。根據天文台推算,在高溫室氣體排放情景下,至本世紀末,每年香港熱夜數目及酷熱天氣日數將分別上升至149日及112日,而寒冷天氣日數將減至1日,冬天快將消失。氣候變化問題需要得到市民更多的重視,建議大家減碳可從日常生活的衣、車、住、行著手。組織一直鼓勵市民以步代車,減少乘搭短途交通工具,由日常交通做起,實踐環保及綠色的生活。」歐詠芝亦在活動中分享步行與環保心得時表示:「對於氣候變化的影響,最擔心氣溫愈來愈高,四季變化愈來愈少,並出現極端天氣的情況。自己於日常生活中亦有實踐綠色生活,例如每天會跑步或步行至少三小時,外出時亦會自備水樽以免造成浪費。」 地球‧敢「動」行2019壓軸活動為地球‧敢「動」禮暨嘉年華,將於9月22日假觀塘海濱公園舉行,透過一連串的豐富活動,提升參加者對氣候變化的關注,養成乾淨回收及以步代車習慣,呼籲大家為紓緩全球暖化出一分力。現正接受報名的「地球・敢『動』行 城市定向比賽2019」,本屆比賽特設「繽紛組」及「競賽組」兩組賽事,以隊制形式參與,每隊可由2至4人組成。「繽紛組」共分為四個組別,包括學生組、家庭組、企業/機構/團體組、非牟利機構/團體組,參賽隊伍需於不同檢查點完成「繽紛體能任務」及「繽紛奪分任務」,務求在限時內取得最高分數。「競賽組」則分為企業/機構/團體組及公開組,參賽隊伍需到訪多個檢查點的電子打咭器打卡,以速度及分數取勝!最高分數隊伍可競逐冠、亞及季軍,獎品總值逾港幣$15,000! 由於比賽不設指定路線,參賽隊伍可自行策劃路線及制訂策略,於限定時間2小時內,遊走於觀塘、秀茂坪、牛頭角、九龍灣及啟德,透過團隊合作以最快速度徒步搜尋鬧市中的多個檢查點,並挑戰各項綠色任務,在比賽中發掘城市樂趣,全面提升環保意識!由於報名反應踴躍,徇眾要求將比賽延長截止日期至9月15日,大家請把握機會報名!立即報名:http://bit.ly/GreenWalkHongKong 除了城市定向比賽外,活動當日亦舉行「瀕危動物扮『野』步行大賽」,數十名小學師生在專業設計師指導下發揮創意,設計及製作瀕危動物面具參加比賽,以增加大家對瀕危物種的認識及關注。同場並設有地球‧敢「動」禮暨新聞發布會、環保工作坊及主題式冰雕展覽等精彩活動。   [...]

商事動態

「環團商界齊推膠樽回收」提升市民回收意識

「走塑」風潮席捲全球之際,為進一步推動回收,有環保團體及飲品製造商,先後推出回收獎賞計劃,以培養市民乾淨回收習慣。本地環保團體世界綠色組織(WGO)日前舉辦「齊回收.樂共享」乾淨膠樽回收獎賞計劃,於多區的中小學、屋苑、商場及志願機構等地方回收飲品膠樽(PET1),市民每向回收站交出一個任何牌子的乾淨飲品膠樽,可得2毫的現金回贈,學校回收點則提供書券;維他奶則推出「智能飲品機暨膠樽回收計劃」,任何人於城市大學的膠樽回收機回收30個膠樽,可選擇捐款7.5元予慈善機構或於智能飲品機換領飲品。  Text / Santos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於去年發表的施政報告表明,將會加強應對塑膠廢物帶來的生態挑戰。據環保署最新一期《香港固體廢物監察報告》指出,2017年本港每日平均有10,733公噸都市固體廢物被棄置於堆填區,佔第三大成分的廢塑膠每日便有2,124公噸,當中有137公噸為膠樽(PET)。按每公噸約有四萬個膠樽計算,即每日約有548萬個膠樽被棄於堆填區,數字十分驚人。再者,雖然2017年的廢膠樽量較2016年的158公噸為少,惟塑膠料的回收率遠遜於其他可回收物料。以2017年為例,回收價值較高的金屬及廢電器及電子設備分別有90%及65%回收率,連近年出現跌勢的紙張回收率亦有46%,反之塑膠物料只有13%回收率。 為了解港人回收習慣,世界綠色組織委託顧問公司,今年2月份於街頭訪問800名港人。受訪者就「是否認同膠樽會對環境造成污染」此問題,作出回應及評分(0—10分),當中有98.6%的受訪者認同膠樽對環境造成污染,而給予6分或以上評分的受訪者亦高達90.6%,明確反映市民對膠樽造成的環保問題深表認同。 世界綠色組織行政總裁余遠騁表示,可惜願意付諸行動(將膠樽回收或循環再用)的市民卻不多,更值得深思的是市民於實踐膠樽回收上出現兩極化。能夠做到百分百回收,將所有膠樽全部回收或循環再用的受訪者佔43.8%;相反完全不會回收膠樽的亦有40.8%。反映市民有清晰的回收意識,卻欠缺足夠的推動力促使他們採取回收行動。     調查反映回收箱位置差 數量不足 調查發現,最多受訪者(即76.1%)指,膠樽回收箱位置不方便及數量不足,減弱了他們實踐膠樽回收的意慾。其次最多人選擇的原因,是貪方便及一時忘記(30.7%)。所以在另一題「甚麼因素會令你(受訪者)願意將飲品膠樽放進膠樽回收箱?」中,最多受訪者(即77.5%)及第三多受訪者(即4.1%),分別認為是膠樽回收箱的位置方便及有更多的回收箱,證明位置方便及增加回收點數量確實有助提升市民回收意欲。 余遠騁續指,從政府數字可見符合上述調查結果的數據。根據食物環境衛生署資料,設於18區路邊的回收箱數目,由2013年的1,991個微跌至2017年的1,981個,5年間整體不加反減,少了10個。單看數字,只有灣仔及九龍城分別增加了5個及1個回收箱,其餘地區數量不變,甚至減少了。雖然政府擬於2019年前增加45%的公共空間回收桶至4,000個,同時減少4成垃圾桶至24,300,惟回收箱數目仍不足垃圾桶17%。故此,世界綠色組織期望,部門繼續增加回收點之餘,同時改善回收點位置,包括將回收箱放於當眼處及人流高的地方,有助提醒市民於棄置廢物前先考慮分類回收。 除了回收箱數量問題,其次最多(即7.3%)受訪者認為提供金錢回贈,有助提升回收意慾。逾56.4%認為2毫已是推動回收的最低金額,其次有13.8%受訪者選擇1至1.5元,分別選擇3-5毫、2元及2元以上的受訪者均不足1成。事實上,外國不少地方,包括挪威、荷蘭及芬蘭等地,於推行回收按金措施後,塑膠容器回收率獲大幅提升至逾9成,成績顯著,其中德國更高達98%,不少地方亦有高至8成的回收率。反映只要能夠提供經濟誘因,即使金額不大,如只有2毫,亦足以推動市民建立乾淨膠樽回收的習慣。 余遠騁指出,政府需增回收點數量提升市民回收意慾;組織亦按調查結果設計此活動,有助了解市民對經濟誘因的反應,會把數據反映給政府。世界綠色組織將於即日至11月30日,舉辦「齊回收·樂共享」乾淨膠樽回收獎賞計劃──率先於油麻地、葵青、馬鞍山及香港仔等區內多間中小學校、屋苑、商場及志願機構等地方舉辦回收膠樽(PE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