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家

企二代創新 建自家品牌進軍禮品市場

家族企業傳承一直是商界關注熱話,絕大多數家族企業都逃不過「富不過三代」的命運。不少企二代要把創業家成果創新難度不小。家族第二代接班人賴以尊(Anson),決心要突破生產及銷售金箔的傳統家業,毅然創立自家品牌進軍禮品市場,期望把新品牌發揚光大,闖出自己事業一片天。 AURUM品牌始創人賴以尊(Anson),決心要突破生產及銷售金箔的家業   賴以尊是一家生產及銷售金箔超過40年的家庭式經營企業第二代傳人,父親賴燦洪早年憑著努力,白手興家創立生產及銷售金箔工廠,分別在內地及泰國設廠生產金箔製品出口海外及東南亞市場。2008年Anson外國畢業後有意回港發展,並接手家族企業。至於金箔的特質﹐他有一番見解:「由於金箔有着獨特閃亮及稀有的特質,傳統上金箔多用於神聖的宗教建築或藝術品,代表信衆對神的虔誠及奉獻。純金金箔的高含金量(最高爲99%),令金箔的顔色及光澤能抵抗天氣及時間的洗禮,恆久不變。所以亦成爲權威及永恆的象徵。」   跨界聯乘合作 致力金箔年輕化      他提及,回到公司初期,逐步了解業務運作,並引入創新思維;早在1980年代,香港共有7間生產及銷售金箔的家庭式經營企業,可是來到今天只僅存父親這間公司而已。為與時並進,Anson相信是時候踏前改革的一步,將金箔的奢華藝術以全新形式展露於人前,因而成立了AURUM,2016年他與一家雪榚公司合作,打造了一款金箔雪榚,以非常創新的思維,改變原來產品的消費性質,把金箔融入食用和為奢華禮物錦上添花,將奢華的感受提升到一個更高層次,把金箔的消費性質帶上一個新領域。 他說:「近年,世界各地都開始嘗試透過金箔,把黃金的元素呈現在各式產品上。無論是加入黃金的美容產品;貼上真金的潮流玩意或藝術品;甚至舗滿金箔的甜點,注入日常生活當中。」 Anson透露,在今年的聖誕新年節慶,AURUM與其他品牌聯乘合作,透過創新的金箔產品,進軍禮品市場。包括推出的純金食用金箔禮盒,放滿人手2萬多次捶打鍛製而成的23.75K純金金箔。隨盒附有特製鑷子,讓大家提取金箔點綴甜品、海鮮、魚子醬、雞尾酒等不同美食,展示令人眼前一亮的料理美學,重新定義黃金的可能。 至於未來大計,他表示,一試市場水溫後,期望日後推出更多元化的產品,主攻年輕及追求生活品味的消費者市場,致力推動金箔產品普及化及年輕化的願景。   ​   ​     [...]

創業家

九十後海味店老字號轉型O2O 攻禮品市場

近期本地掀起一陣創新熱潮,在新冠疫情下,不少傳統行業加速邁向升級之路。九十後青年不忍,經營傳統海味店日漸年邁的父母操勞,年前毅然放下外闖的機會,返回舖頭協助父母打理生意,並決心帶領老字頭革新,重新打造自家品牌,建立網店,打通O2O(線上與線下)業務,進軍禮品市場。 鴻記海味第二代鄧傑彬(Ben)   鴻記海味第二代鄧傑彬父母在油尖旺區經營海味店已逾十多年,多年來主力做街坊生意,兼營區內中式酒樓等食肆海味供貨業務。Ben坦言,自己如一般青年人一樣,盼離開校園後出外闖一番事業。他畢業便加入一上市公司,負責市場推廣與銷售工作,事業漸上軌道;他眼見父母打理海味生意日感吃力,決心放棄個人事業,回到店中由低做起。Ben說,在回到公司首3年時間,他把老店帶來了改革第一步,包括把貨品標籤電子化及更新會計系統。 過去一年,本港受到新冠疫情影響,食肆生意銳減,導致店舖生意下跌逾三分之一,他坦言,疫情令人意想不到,若生意持續下滑,恐怕令業務出現危機;故進行救亡;在本業方面,加強區域性批發業務發展,目標為鄰近區域逾萬間的食肆,為其靈活提供小批量送貨服務,以迎合食肆在疫情期間不敢大量進貨的需要。 另一方面,他續說,青年人敢於創新及嘗試,接受新思維,在疫情下他決定加速老字號的線上生意發展,他在本年年初策劃建立網店及手電應用程式,更計劃在年底前建立會員制度,打造自家品牌。「公司做了海味批發與零售很多年,累積不少熟客,為開拓年輕一代(20至40歲)的市場,我們在零售業務上,把優質海味重新打造成不同的產品組合,迎合現代禮品市場的需求。」 他說,品牌包裝設計致力年輕化,定價豐儉尤人,由八十多元圓肉花菇至逾千八元名貴花膠禮盒,他相信產品在市場上價比甚有競爭力。   [...]

創業家

梁嘉峻:行業變革者

所謂創業難,守業更難。不少有才幹有理想的企業二代,都不願意回到家族企業服務。身為八十後的企二代、建築工程公司主席梁嘉峻(Tony),大學時修讀傳理系,原本只想投身電影拍攝工作;在機緣之下返回父親公司幫手,由低做起,逐步幹出成績;其後因父親患病關係,正式接管家業,並注入創意思維,如為客戶大廈的設計及工程上提供更多增值項目,突破過去建築工程承建商,只需要按建築商的要求建造的傳統,不但為家業踏上轉型之路,無心插柳成為行業變革的先驅者。 由零開始 學懂企管 與Tony初次接觸,已被他的和親力、健談、喜與人溝通的性格吸引著。他祖父梁祥誠創立建築工程,在 1950 年代建立,註冊成為一般建築承包商(俗稱大判),專門從事香港的上蓋建築和裝修工程。Tony父親也是「紅褲子」出身。Tony說,父親從來沒有要求他們要返去幫手,希望他去找尋自己興趣。及後他發現了自己對電影的熱忱。後來遠赴澳洲升學 ,並於科廷大學(University of Curtin) 修讀大眾傳播、電影和電視學,一心畢業後想做一個「媒體人」,但這個夢想最終沒有實現。」Tony於2009年回港後從事創意工作,並獲一家金融印刷公司聘用,事業發展很理想;他的工作表現贏得了客戶和上級認同,當時他以為自己會以此為終生職業。但世事常變,因為父親的一個電話,他的人生從此改變。父親希望他回去接管家裡的建築承包商公司,Tony 毫不猶豫地回去了。他說:「一直認為弟弟會接手家業,怎知他突然決定轉行從事金融工作,我想也不想就回到爸爸身邊幫手。」 他想到爸爸的生意總要人接手,對建築行業認識不多,唯有積極學習。「爸爸是紅褲子出身,做事認真又有擔當,我要比他得更好,亦同樣由基本做起,朝八晚八在地盤巡視進度,了解建築行業;晚上便回寫字樓處理文件,這樣日子一做便五、六年。」他續說:「2014 年我做了一個位於井欄樹的「尚林」住宅項目。但在工程展開之際,卻經常出現令人意想不到的問題。為了在最後期限之前完成工作,團隊從清晨開始工作至深夜,體現的團隊精神,讓我記憶猶新,印象深刻。」   化身物業煉金術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