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時事

麥肯錫調查:85%大灣區旅客 擬訪港購物觀光

麥肯錫(McKinsey & Co)發表調查研究結果指出,三分一的受訪大灣區旅客計劃在未來12個月內訪港,有85%的大灣區旅客表示,未來12個月內訪港的主要目的是「購物和觀光」,可見香本港在疫後仍具競爭力。但有10%至15%受訪者表示,將減少在香港作個別消費,轉為選擇到海南或澳門購買奢侈品,或選擇透過「代購」購買化妝品和保健品等,情況令人關注。 調查在2月進行,訪問了1,155名大灣區內有興趣在未來12個月內訪港的內地旅客。受訪年齡介乎22至55歲之間,男女各佔一半,家庭月收入在15,000元人民幣(約16,900元)或以上,均表示有興趣在未來12個月內訪港。是次調查以零售、金融服務,以及醫療保健服務共3大範疇作分析。 調查反映,大灣區旅客對購物和觀光的興趣依然濃厚,85%受訪者稱購物和觀光為下次來港的主要目的;每位大灣區遊客的平均消費預計達3.64萬元(人民幣.下同),其中大部分花費在奢侈品方面,約為每位遊客1.78萬元。 零售方面,據調查數據顯示,受訪大灣區旅客的平均消費預期將達到36,400元人民幣(約41,000元),其中近一半將花在奢侈品上,例如皮具、鐘錶、珠寶首飾,約17,800元人民幣(約20,055元)。大灣區遊客選擇在香港購物的3大原因為:比內地有較新的潮流時尚(61%)、產品安全比內地高(60%)和產品質素比內地高(59%),可見香港的產品仍有競爭優勢。另外,有45%受訪者表示更有興趣到在大灣區有經營業務的品牌消費。醫療保健方面,身體檢查、疫苗接種,是大灣區遊客訪港時選擇醫療保健服務中排名首兩項,而牙科、婦產科、眼科亦是熱門選擇。 逾一成多消費者將減少在港消費 然而,調查發現香港的競爭優勢逐漸消退,未來3年約有10至15%的消費者表示將減少在港消費,改到海南或澳門購買奢侈品,同時透過「代購」購買化粧品和保健品。此外,被問及在香港購物的原因時,43%受訪者表示最不同意「良好的數碼化體驗」,例如支付平台和社交媒體。駐香港全球副董事合夥人葉茜玉表示,報告顯示超過7成的受訪者習慣使用流動支付平台作1,000元以下的日常消費。香港在數碼化發展領域需要提速,以迎合大灣區消費者習慣,例如數字人民幣、掃碼支付等。 麥肯錫全球董事合夥人兼香港區總經理石煒麟表示,香港在數碼體驗和服務質素等範疇已落後」,鼓勵港商建立從內地消費者購物行為心理出發的價值主張,「透過數碼渠道建立與他們互動的方式,並提高售前售後的服務質素」。 (左起) 麥肯錫香港分公司研究項目經理李智華、麥肯錫香港分公司董事合夥人陳以諾、總經理石煒麟及副董事合夥人葉茜玉 (右) 出席媒體簡報會,分享麥肯錫大灣區(GBA)内地遊客指標性調查報告的重點   延伸閱讀:香港中樂團與名勝世界郵輪及3香港合作 全港首次郵輪5G網上直播演出 深入閱讀政經生活文化,更多內容盡在: Website:www.capital-hk.com Instagram:www.instagram.com/capitalplatform.hk/ LinkedIn:www.linkedin.com/company/capitalh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