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振邦:恒指本月走勢未許樂觀 人保現價可望穩中求勝

博客

聶振邦:恒指本月走勢未許樂觀 人保現價可望穩中求勝

2024年1月轉瞬已過了一半,期內十個交易日,恒指於九日錄得跌市,於1月8至15日收市位介乎16,097至16,302點,差距僅約200點,超過一週於低水平橫行,為2009年5月以來低水平,相隔超過十四年半,明顯現處罕見低水平。留意自去年8月至今踏入第六個月,除了去年8至11月連跌四個月,12月上升不足5點,證明弱勢未有扭轉,繼而便是今年1月,首半個月累跌逾830點,延續去年港股弱勢。除非短期見重大利好消息,否則1月餘下日子下試16,000點關口的風險不小。 現處防守性高水平 投資者選股繼續以防守性作首要考慮為佳,股價已較52週低位差距少於一成屬不俗參考,於1月15日收報2.46元的中國人民保險集團(1339),較52週低位2.31元僅高6.49%,少於一成加上現處2022年12月以來低水平,距今超過一年零一個月,具擁較強防守性。集團於1949年成立,主要在中國內地及香港經營財產保險、人壽保險與健康保險業務,以及資產管理業務。於去年10月30日晚上發佈的2023財政年度之第三季報告顯示,截至2023年9月底的股東應佔溢利高逾200億元(人民幣,同下)。 市賬率計算合理值 集團資產淨值約2,404.4億元,配合現時已發行股數約442.24億股(A + H股),計出每股淨值折合為5.8387港元,相對今年1月15日收報2.46元,市賬率為0.42倍,低於1.00倍反映就基本面而言現價偏低。此外,參考2018至2022年,以及2023年9月底之每年最低市賬率為0.37至0.77倍,平均值為0.48倍,高於現時的0.42倍,反映現價實則偏低。平均值相對每股淨值為5.8387元,得出每股合理值為2.80元,較2.46元之潛在升幅為13.82%。而截至去年9月底的倒數12個月之股東應佔溢利約207.18億元,相對截至去年9月底的加權平均股數約445.72億股,每股盈利折合為0.4992港元。 逾十年穩定派股息 每股盈利對比2.46元之市盈率為4.93倍,參考六個財年之每年市盈率為3.46至14.05倍,平均值為6.05倍,亦高於現時的4.93倍,進一步確認現價偏低。平均值相對上述每股盈利,計出每股合理值為3.02元,較2.46元之潛在升幅為22.76%。另可留意集團於2012至2022財年每股股息介乎0.0038至0.1660元人民幣,平均值為0.0696元,於2022財年每股股息為0.1660元,期內最高。而於2020至2022年股息支付率平均值為32.77%,相對上述截至去年9月底倒數的12個月之每股盈利折合為0.4992港元,計出每股股息為0.1636港元。 每股股息較現價2.46元產生股息率為6.65%。參考上述六個時期之每年股息率為1.08%至8.98%,平均值為5.75%,相對上述每股股息為0.1636元,計出每股合理值為2.85元,較2.46元之潛在升幅為15.85%。綜合上述三種分析,每股合理值為2.80至3.02元,平均值為2.89元,筆者認為集團的每股合理值不少於此值,表示現價有上升空間,較現價產生潛在升幅超過17.00%;若連同股息率超過6.6厘,預期一年回報率超過24.00%。潛在回報少於三成雖未算非常吸引;但考慮到今年暫時港股整體表現欠佳,選擇以穩中求勝為主要考量。 撰文:聶振邦(聶Sir) 威環球資產管理金融首席分析師 筆者確認本人及其有聯繫者均沒有出現以下兩種情況,其一是在執筆前三十天內曾交易上述分析股票;其二在文章發出後三個營業日內交易上述的股票。此外,筆者現時也並未持有上述股份。 以上純屬個人研究分享,並不代表任何協力廠商機構立場,亦非任何投資建議或勸誘。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 ============= 延伸閱讀:聶振邦:續談2023年選股績效回顧及2024年展望 ============= 深入閱讀政經生活文化,更多內容盡在: Website:www.capital-hk.com Facebook:www.facebook.com/CapitalPlatformHK Instagram:www.instagram.com/capital.ceo.entrepreneur LinkedIn:www.linkedin.com/company/capitalhk/ [...]

商事動態

AXA安盛:上半年新造保費升逾1倍 料黃金周銷售情況理想

AXA安盛香港及澳門今日(4日)舉行危疾保障計劃「盛滿愛危疾保障」發布會。AXA安盛中國大陸、香港及澳門行政總裁尹玄慧表示,在通關效應下,保費恢復勁增長。今年上半年新造保費上升超過一倍﹐內地、本地客戶保費亦增長超過一倍。整個市場差不多回到疫情前水平,料明年第一季生意可超過疫情水平。 (左起)AXA安盛香港及澳門首席人壽及醫療保險業務總監李佩瑜、AXA安盛香港及澳門行政總裁尹玄慧及AXA安盛香港及澳門首席分銷業務總監鮑可維,主持AXA安盛「盛滿愛危疾保障」的產品發佈儀式。 尹玄慧表示,受惠中港全面通關, AXA安盛今年上半年業務表現強勁,年度化新造保費(APE)按年增長超過一倍,期間本地及離岸客戶業務貢獻佔比平均。 展望下半年市場前景,隨著內地訪港旅客人數逐漸回升,而且香港保險產品一直深受內地旅客歡迎,相信整體業務會持續增長,預料增長不及上半年急速。 AXA安盛香港及澳門首席人壽及醫療保險業務總監李佩瑜指出,現時市場呈現高息環境,銀行定存是投資者一個出路,而集團儲蓄保險計劃能幫客戶長期鎖定高息,定存和政府債券年期比較短,保險適合作為長期、分散投資工具,若想作長線投資可以考慮。 李佩瑜又表示,通關後發現顧客利用電子商貿方式處理保險事宜﹐她又預測,今年的十一黃金周保險產品銷售情況樂觀。   推「盛滿愛危疾保障」 為有健康風險人士降低投保門檻 另外,AXA安盛委託進行的市場調查發現,30歲或以上的受訪者在選購保障時需要面對不同的障礙:67%受訪者因有已存在疾病因而難以購買危疾保險產品;71%認為基於目前年齡及現時健康狀況,購買危疾保險要負擔偏高的保費,為他們的財政帶來壓力。除保費以外,年齡因素及繁複的核保要求及程序是50歲或以上的受訪者對購買危疾保險卻步的最大原因。 調查同時發現,選購危疾保障時被邊緣化的客戶群並不限於年長人士,超過三成30-49歲受訪者表示因未能通過核保或風險評估而被拒絕承保,比例較其他年齡組別高。隨著人均壽命不斷延長加上醫療科技日益進步,超過七成受訪者認為現時的醫療健康保險提供的保障仍未能妥善配合這些變化,令部分有需要的人未能獲得足夠的危疾保障。 AXA安盛香港及澳門指,香港65歲或以上的長者人口預計在未來20年內將上升接近1倍,達274萬人,預計至2046年,每3名港人便有1個為長者。此外,長者罹患慢性疾病和嚴重疾病的機率極高,四分之三65歲或以上的長者面對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或癌症等疾病的困擾。同時,糖尿病和「三高」等慢性疾病有年輕化趨勢,情況值得關注。 而患有慢性疾病或危疾康復者,往往因為未能通過核保的嚴格要求而被傳統危疾保障計劃拒保或需要負擔附加保費。有見及此,AXA安盛香港及澳門宣布推出危疾保障計劃「盛滿愛危疾保障」,為因健康狀況所限而缺乏保障的社群提供保障,計劃特設簡單核保要求,適合患有慢性疾病人士、銀髮族以及危疾康復者,讓他們得到危疾保障。   ============= [...]

Blue推全新品牌宣傳活動 加入幽默元素 突顯簡易創新的網上保險方案

企業策略

Blue推全新品牌宣傳活動 加入幽默元素 突顯簡易創新的網上保險方案

香港首家網上人壽保險公司Blue今天推出最新品牌活動,以「揀Blue,保險就係咁簡單」作為宣傳口號,透過幽默的方式帶出 Blue 的無縫網上保險方案,讓客戶輕鬆地選擇保險。品牌活動亦加強推廣Blue提供簡單、靈活和物有價值的保險方案,實踐客戶為本的理念。 品牌活動率先推出兩個版本的電視廣告(歡迎瀏覽Blue YouTube頻道觀看:https://youtu.be/ixLqzC_N618 | https://youtu.be/PcgEw8qVobA),廣告展示Blue簡易流暢並創新的網上保險方案,協助家庭可以輕鬆自行選擇合適保障,從而「多慳時間,多返浪漫」和「少啲煩惱,人都Chill啲」。除電視廣告外,Blue亦於本月透過線上和線下渠道展開一系列宣傳,包括港鐵車站、巴士、的士和網上廣告。Blue更將與網絡紅人和YouTuber合作,透過社交媒體內容以擴大品牌活動影響力。 Blue行政總裁兼執行董事孔德秋先生表示:「我們的電視廣告的信息帶出Blue致力提供卓越保險體驗,推出針對客戶需要的產品與服務,讓他們自主掌握保障。我們的努力令Blue在今年首季錄得強勁增長,年度化保費等值(APE)較2022年第4季增長了超過九成,並較2022年第1季增長逾三倍。我們藉著此勢頭,欣然推出全新的品牌宣傳活動,以加強展示我們的優勢及承諾。」 Blue的創新的產品方案在強勁增長中擔當重要角色,作為領先市場的網上保險公司,Blue 推出了多種無佣金保險產品,讓客戶的生活更輕鬆自在。Blue目前提供6大種類共20種保險產品,涵蓋人壽、危疾、個人意外、醫療、微保險和儲蓄。 孔先生補充:「我們的品牌活動突出Blue的保險方案優勢,包括具備用戶友善的網上平台和創新產品與服務,印證與我們履行品牌願景的方向一致。我們會致力以科技創造嶄新的保險體驗。我們相信,數碼化帶來的簡易性及靈活性,有助我們滿足客戶千變萬化的需求。」 ============= 延伸閱讀:網上壽險Blue三年累計保費10億 ============= 深入閱讀政經生活文化,更多內容盡在: [...]

近半内地消費者有興趣赴港購買人壽保險

本港時事

近半內地消費者有興趣赴港購買人壽保險

隨著香港與內地全面通關,內地消費者對赴港旅游及購買人壽保險的興趣高漲。奧緯諮詢 (Oliver Wyman) 的最新調查顯示,72%的內地受訪者計劃在未來24個月內赴港旅遊,47%的消費者有興趣在旅行期間購買香港的人壽保險產品;後者比例在粵港澳大灣區(以下簡稱「大灣區」)受訪者中高達65%。最值得注意的是,六成一人士表示有興趣增持香港的儲蓄型保險產品,更是唯一一個受訪者明顯傾向於在香港而非內地配置的險種。     伴隨新冠疫情而來的出入境限制令香港保險業面臨巨大壓力。據香港保險業監管局數據,2022年年化首年標準保費較疫情前水平下跌近60%。 奧緯諮詢董事合夥人李婉嘉表示:「作爲區域內重要的保險業樞紐,香港的監管機制健全,產品選擇豐富,因此我們對消費者需求的快速復蘇充滿信心。就内地消費者而言,大多數復蘇的需求並非來自首次購買人群,而是已持有保單的消費者尋求增加保障,所以他們更注重產品本身的價值,例如優化的保險覆蓋範圍、更好的長期財務回報等。」 是次調查於今年二月進行,旨在深入了解未來24個月內有興趣赴港購買保險產品的內地消費者(以下統稱為「潛在內地客戶」),以及他們的風險意識、保障範圍、消費習慣和離岸財務需求在疫情後發生的變化。 對人身、健康風險的保障意識不斷提高 約60%的潛在內地客戶表示,疫情過後,他們對人身、健康保障的關注度有所上升。大多數人還表示,得益於覆蓋更廣的醫療資源(如海外就醫渠道)、更成熟的監管環境和良好的行業聲譽,與三年前相比,他們現在更傾向於在香港購買人壽保險。 調查發現,潛在內地客戶最擔心的兩大風險是重大疾病和死亡風險以及醫療費用和資源的不足;越年輕的潛在內地客戶對這兩項風險越關注。因此,約80%的潛在內地客戶對香港的危疾保險或醫療保險感興趣。在考慮該類產品時,他們最注重的因素是受保障疾病的範圍和適用地區;這兩項因素也在疫情後變得更爲重要。儘管產品定價的排序稍後,但也有不少受訪者表示如今更看重「物有所值」。 對長期增長和穩定回報的偏好增加 疫情過後,潛在內地客戶對離岸投資配置的興趣有所增加,同時更偏好具有長期增長潛力和低波動回報的產品。在衆多選項中,儲蓄型保險是唯一一個受訪者明顯傾向於在香港而不是內地配置的險種:61%的潛在內地客戶表示有興趣增持香港的儲蓄型產品。而在選擇該類產品時,預期收益、保本收益和資金提取靈活度等因素對內地消費者來説尤爲重要;相較之下,外匯配置和財富傳承等需求並不突出。 「作爲累積和增長財富的重要途徑,消費者對儲蓄型產品的需求預計將持續增長。香港的儲蓄型保險可提供更高的預期回報,且在較完善的金融體系保障下,消費者可建立更多元、更廣泛的投資組合,」李婉嘉補充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