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觀點

富翁恐兒孫成二世祖,堅決不送首期 不靠「父幹」,更有鬥心

我有一個富翁朋友,近排煩緊點洗曬佢所有嘅錢。 佢最近邀請我去佢嘅大宅,我先知道點解。 一見面佢就話:「律師喺書房,Vikey你入嚟俾啲意見。」 我喺書房聽咗一陣,好快搞清來龍去脈。 唔送樓,可以送咩? 呢位朋友年事已高。近年來,佢開始將投資減磅套現,諗盡各種方法「散財」。從高調贊助球賽同音樂劇,到出錢出力默默資助NGO,但求將財產用得其所。佢認為錢財乃身外之物,最大嘅心願係:「有生之年,將畢生積蓄,用到所剩無幾。」 佢嘅生活好充實,每日研究同評估各種散財方法,希望將錢用到最適合之處。令人意想不到嘅係,佢從未以任何形式,將財產贈予仔女。簡單啲講,無送樓、無送車、無送錢。 直到最近,佢開始突發奇想。每年平安夜,佢嘅15個孫仔孫女,都會來過夜慶祝。佢想喺今年聖誕,送俾孫輩一份有意思嘅Experience Gift(體驗式禮物)——大學教育基金。 不過,佢希望孫輩明白「自力更生、投資理財、回饋社會」嘅重要,所以就叫律師起草一份限制性文件。呢份文件有15個條款同規定,並非為難孫輩,而係一份用心至極嘅愛。 例如,第4條規定:此教育基金只用於支付1/3學費,另外1/3學費由孫輩父母支付,剩餘1/3學費必須孫輩自行負責(通過獎學金、兼職、助學貸款等方式)。對於我朋友而言,俾足全額學費輕而易取。但係佢認為,由孫輩及其父母共同支付,方為上策。首先,佢尊重父母對仔女成長嘅參與,無用錢去剝奪父母嘅權利與責任。其次,亦令孫輩體會到教育機會來之不易,要親力親為對自己嘅人生負責。 又如,第9條規定:年滿10歲嘅孫輩,要每年自行對基金作出投資決策;未滿10歲亦要喺父母嘅指導下,共同決定投資組合。佢希望孫輩儘早瞭解投資市場,及其所蘊含嘅風險同機遇。 最後,第15條名為Use it or Lose it。以27歲為限,未用完嘅金額要如數捐獻。孫輩可自行選擇合適嘅慈善組織。朋友話,除咗想孫輩嘗到回饋社會嘅喜悅,亦想避免佢哋延遲就業。校園溫室雖美,但外面嘅森林卻有無限可能。 我慨嘆,每個條款都發人深省。3頁紙,竟無一字多餘。 「送體驗」勝過「送錢」 你可能會問:仲咩搞到咁複雜,送樓送車送錢咪仲實際? 朋友當然有一套邏輯,佢話:「我見過好多二世祖,當父母係提款機,吃喝玩樂。但其實佢哋一啲都唔開心,仲好自卑。」 最後,朋友問我:仲有咩建議? 我同佢講:「你知道,我喺內地成長,隻身去香港讀大學,幾年前開展美國事業。各個地方,形形色色嘅人,令我學識欣賞差異之美。所以,我提議你下年聖誕,送俾佢哋一個環球旅遊基金,鼓勵佢哋去更多嘅地方。人心之大,只因體驗過世界之大。」 佢即刻拍手叫好,非常鍾意「環球旅遊基金」嘅概念,安排律師去起草文件,下個月繼續傾細節。 有啲朋友覺得奇怪:因為我經常將「薑並非老嘅辣」掛喺嘴邊,對於一個深信「青出於藍勝於藍」嘅人,如何與長者成為至交? 我就同佢哋講:友情妙不可言,連物種都可以跨越,可況年齡?不論老嫩,只要係夠辣嘅薑,都有結交嘅理由。相對而言,長者行走於未來嘅時空。聽君一席話,你往往能預演未來,調整當下。 我嘅YouTube「香港Vikey移民美國」(https://youtu.be/3PjktF06RmQ)有一集講:極地Wilson成功全靠父母一句話。當中講述,我朋友Wilson嘅故事。最近,RTHK嘅新節目「疫境.看世界」裡面,Wilson將疫情下嘅北極呈現俾香港人。如今,佢即將成為香港第一位太空人。呢一切,離不開其父母嘅養育智慧。 作為父母,睇到鋪天蓋地「上車無望」嘅新聞,你肯定心痛仔女。想幫佢俾首期,甚至full pay送層樓俾佢。但係,俾錢唔一定係幫佢,亦有可能係害佢。 作爲過來人,我以及我身邊不少朋友,都可以27歲前,喺香港買樓買車。難做,唔等於做唔到。你仔女可能就係嗰個,毋須靠父幹嘅例外。 如果你想幫佢,不如考慮Experience Gift,送體驗:譬如一個潛水課程、一次南極之旅、選擇學一種新語言、或者參加Habitat for Humanity幫人起屋。 有時候,只有自己努力過,先識得珍惜。唔靠父幹,先更有鬥心,會all in闖出一片天。 陳曉瑋 Vikey Chen「香港Vikey移民美國」版主 請附上:Facebook page: https://facebook.com/vikeymamastory/ YouTube: https://bit.ly/vikey-youtub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