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區全國政協在兩會為中醫藥發聲

專題

港區全國政協在兩會為中醫藥發聲

身為「跨界別關注中醫藥聯席會議」成員的幾位港區全國政協,包括黃錦輝、范駿華、吳宏偉、吳傑莊及劉智鵬,為將要在3月舉行的全國政協會議作出中醫藥發展的提案並聯署。身兼選委的「跨界別關注中醫藥聯席會議」召集人黃炳逢非常感謝幾位港區全國政協身體力行,對中醫藥大力支持,反映聯席會議及社會各界的意見。 身兼立法會議員的黃錦輝在其提案中指出:中醫藥的承傳、發展和創新已經成為我國戰略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關乎國家醫療衛生安全及自主的大局,也涉及中醫藥在純粹醫療衛生以外的領域,例如創新科技、產業發展、中華文化傳承、國民教育、國際關係、經濟民生等等。 黃錦輝建議: 1. 政府、院校和中醫業界整合民間傳統中醫藥資源,在民間高手因年齡關係導致青黃不接的情況下及時支援,不可讓源遠流長的中醫藥傳統流失,堅持保留一枝純傳統中醫藥的根苗。在大灣區建立「嶺南中醫藥傳承中心」,保留傳統中醫藥流派。把兩岸四地的純傳統中醫藥資源和人才結合起來,保留還沒有失傳的中醫藥學派、理論、功法及臨床經驗。該「傳承中心」建議在香港特區設立,從而加快香港發揮國家中醫藥承傳及國際化的角色; 2. 內地與港澳台地區認真商討並制定中藥註冊互認對接的政策措施。同時各地也應該一併檢視現有的中成藥註冊制度,不能等到其他重視中藥的國家設定傳統中藥的國際標準。建立互相對接的機制,同時發揮各自的優勢,保持獨特性,在「粵港澳大灣區」及「一帶一路」的規劃下,港澳地區可以擔當內地與世界的中醫藥橋樑; 3. 建立橫跨兩岸四地的中醫藥產學研合作平台,促進企業、高校和研究機構之間的合作,共同開展中醫藥產品研發和技術創新。可由兩岸四地的高等學府、職專院校、研發機構及產業一起共同培訓,滿足發展需要,特別是中醫藥國際化的需要; 4. 推動中醫藥保健產業的發展。市場對中醫藥在治療、保健及健康管理方面的龐大需求,人口結構老齡化加速,西醫藥在治療某些疾病方面亦顯得不足,中醫藥保健產品正可填補這個缺口。 范駿華在其提案中表示:中醫藥是傳統中華文化的重要基因,包括中醫藥所代表的傳統文化、歷史、思想、非物質人類文化遺產。可用分享中醫藥來推動中華文化,中醫藥的國際化承擔著特殊使命,幫助國家展示軟實力,說好中國故事。 范駿華建議: 1. 由於中醫學是我國的文化和專長,必須確保中國在中醫學領導地位的認受性,理應著力舉辦大型的中醫藥展覽和會議,展示我國在這方面的專長、研究、及應用技術,讓全球更瞭解現代中醫藥的發展和最新資訊; 2. 階段性檢視現時我國推行的各種中醫藥文化、國際交流項目及海外設施,評估其效益,作為進一步在國際上推動中醫藥文化的參考。如能將各地、各項目的執行資料,加以分析,應有助於進一步推動中醫藥的國際化。港澳地區在推廣中醫藥及中西醫藥合作,可以扮演進一步的角色,例如辦中醫藥展覽和國際會議; 3. 考慮在境外建立「中醫藥文化交流國際中心」,以推廣中醫藥文化為主,而非單純強調醫療衛生。並考慮在一帶一路上的友好國家先做起來。可考慮利用香港作為國際大都會及一國兩制的優勢,在港設立 「中醫藥文化交流大灣區中心」。其他國家可通過中國香港進入大灣區及內地其他城市,利用香港的優勢說好中國故事。「中醫藥文化交流國際中心」應以文化內容為重點,面向當地社會推廣健康飲食、養生、運動、生活質素等等,直接讓當地老百姓從中醫藥文化在日常生活的體驗,成為建立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一環。中醫藥文化交流中心應以中國文化推廣為主導,建議主管文體旅的部門在中醫藥部門的配合下作出規劃和協調。 身兼港科大霍英東研究生院院長及廣州分校副校長的吳宏偉在提案中指出:隨著中醫藥相關政策密集出臺,新資本不斷被吸引入市,疊加中藥在新冠疫情中應用效果顯著,中醫藥已成為關係國民健康的重要產業之一。香港對中醫藥文化的認同度極高,中醫藥科研和貿易發達,在國際市場開拓等方面處於領先地位,因而應當充分發揮所長,深度參與,共同推進國家中醫藥行業的高品質發展。 吳宏偉建議: 1. 探討並建立兩岸四地互相認可的註冊中醫師專業資格,幫助中醫師同時在兩岸四地執業。以促進專業交流。可以大灣區作為示範,設立中醫專業資格互認試點,探索建立一套適用於全國,乃至其他國家的中醫師專業資格管理辦法,形成權威性的國際中醫執業標準; 2. 建立一套完整的中醫藥教育及傳承體系,讓新一代能有效接班,老一輩能及時傳授,不至於產生斷層。師承制度必須與院校培訓相輔相成。國家層面需要建立一套全面、有效的中醫藥教育及師承制度。師徒承傳有其歷史淵源及千百年來延續中醫藥發展的作用,需要建立全國認可的師承制度。香港保留了不少極為傳統的民間中醫藥高手,建議將香港中醫藥界納入師承體系中; 3. 中醫藥的行業實踐依然還是在以西醫為標準的體系下進行管理。兩者不同的理論及實踐體系並未得以體現和區分。可以考慮探索從管理體系上讓中醫藥以更專業、自主而獨立于西醫的方式發展,更關注純粹或主要以傳統中醫藥為基礎的服務。可以嘗試在部分省市地區作為試點,讓傳統的中醫藥臨床和用藥經驗更多地保留,達到承傳的目的,免於中醫藥發展全部西醫化,讓中醫在不離開自身體系和理論基礎上,再運用西醫的工具和技術去促進中醫藥的現代化,兩條腿走路,爭取更大的發展空間。 身兼立法會議員的吳傑莊在提案中表示:通過對中醫藥文化內涵的深入挖掘,使更多的文化創意產品得到研發和創新,更有效地適應中醫藥全新發展的要求和新時代醫療領域改革的需要。在實踐過程中要積極有效地回應國家的號召,「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打造中藥材文化品牌。 以品牌引領產業,通過品牌的建設提高其核心優勢及競爭力,並讓中醫藥文化走向世界。 吳傑莊建議: 1. 借助港澳地區的國際優勢推動中醫藥文體旅品牌和服務推廣。中華文化的國際推廣離不開相互交往,這種交往可以轉化成為外國人到訪中國之需求和動力,配合國家進一步對外開放的政策。在中醫藥文化這個主題之下,應該大力發展相關的文化、旅遊、體育產業。可以發展中醫藥文化的特色旅遊,成為主題旅遊產品,為文旅事業及中醫藥大健康產業開展新里程。港澳有語言及國際化方面的優勢,讓內地和港澳優勢互補,發揮一國兩制及粵港澳大灣區的優勢,讓外國遊客先到達比較國際化的港澳地區,再輻射到大灣區及其他內地城市,發揮協同效應; 2. 為推動中醫藥文體旅的發展,建議在國務院設立中醫藥文體旅辦公室,總結現時中醫藥在文化、旅遊、體育方面的現狀,再制定短、中、長期的中醫藥文體旅發展藍圖大綱,進一步協調如文旅部、中醫藥管理局、外交部、體育局等相關部門,開展專項的中醫藥文化、旅遊、體育及外交推廣,並協同地方的相關部門銜接相關的發展任務。由於中醫藥牽涉不同範疇和層面的政策,最有效的方法是作出跨部門協調,制定最有效的政策措施; 3. 促進中醫藥文化創意產品和其他行業充分融合,以此更有效地提升中醫藥文化創意產品的影響力和生產力,帶動其他行業的發展; 4. 可通過資訊化技術和軟體發展形式更有效地創新中醫藥文化創意產品。研究開發新軟體,把中醫藥產品內容和疑難雜症的治療方法等融入其中,有效模擬虛擬的生活場景和臨床案例,讓使用者可以更形象生動地進行學習,有更加良好的體驗。 ============= 延伸閱讀:跨界別關注中醫藥專員和發展藍圖 ============= 深入閱讀政經生活文化,更多內容盡在: Website:www.capital-hk.com Facebook:www.facebook.com/CapitalPlatformHK Instagram:www.instagram.com/capital.ceo.entrepreneur LinkedIn:www.linkedin.com/company/capitalhk/ [...]

商事動態

融洪集團辦全民健康推介會 分享中醫藥文化精髓

由融洪健康管理集團主辦,世界洪門歷史文化協會、聯邦隆國際貿易、融堡文化交流(上海)、堡洪(上海)生物科技、江氏國際集團等單位協辦的“傳播健康·福澤無疆”全民健康就業創業推介會(香港站)日前在郵輪宴會中心成功舉辦。 此次會議邀請了眾多嘉賓參與,融洪健康管理集團董事局主席、國際愛心形象大使和終身和平大使趙子豪,紅色文化傳播者張玉英,中藥傳統工藝名師、藥膳食療首席專家、中國中醫藥研究促進會常務理事、北京中醫藥學會終身榮譽理事司天潤,江山會創始人兼主席江雅琦,洪門中醫閣主簿鐘繼輝、融洪健康管理集團董事長、一帶一路非洲經濟促進會秘書長趙保衛等行業翹楚齊聚一堂,共同探討中醫藥文化的傳承、創新及全球發展。 融洪集團表示,在過去的一年裡在15個城市成功舉辦了健康會議,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影響了數百萬人次。這些會議不僅傳播了中醫藥文化,也是一次思想的碰撞和交流的盛會,更是中醫藥文化和大健康產業發展新的起點。與會嘉賓紛紛表示,將以此次會議為契機,進一步加強合作與交流,共同推動中醫藥文化的全球傳播和大健康產業的發展。 董事長趙保衛指出,中醫藥作為中華文明的瑰寶,幾千年來為中華民族繁衍生息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在當今時代,隨著科技發展和全球化推進,有更多機會和責任將中醫藥文化發揚光大推向世界。他強調,弘揚中醫藥文化不僅是對歷史的傳承,更是對未來的創新和發展。此外,融洪集團還在各地區建立了洪門健康管理中心,提供專業的中醫藥保健養生服務,贏得了廣大消費者的信賴和喜愛。這些中心不僅成為當地網紅打卡點,更為中醫藥文化的傳承和創新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國際化方面,集團也取得了顯著進展。通過與一帶一路非洲經濟促進會、歐洲華僑華人社團聯合會等多個國際機構的深度戰略合作,為中醫藥走向世界搭建了重要的橋樑和紐帶。這些合作不僅提升了融洪集團的國際地位,也為中醫藥文化的全球傳播開闢了新的路徑。 融洪健康管理集團董事局主席趙子豪表示,香港作為東西方文化交流的橋樑,有責任也有能力去弘揚和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一帶一路”倡議大背景下,香港可以發揮其所長,推動中醫藥文化與國際接軌,讓更多人瞭解、接受並信賴中醫藥。 隨著全球健康觀念的轉變和大健康產業的蓬勃發展,中醫藥作為中華文明瑰寶和大健康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正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與會嘉賓們一致認為,只有齊心協力、共謀發展、銳意創新、擴大開放、加強合作、互利共贏,才能開創弘揚中醫藥文化和發展大健康產業的美好未來。   =========================================== 深入閱讀政經生活文化,更多內容盡在: Website:www.capital-hk.com Facebook:www.facebook.com/CapitalPlatformHK Instagram:www.instagram.com/capital.ceo.entrepreneur LinkedIn:www.linkedin.com/company/capitalhk/ [...]

博客

李慧芬:深耕大灣區 天大藥業培養年青中醫師

天大藥業(0455)深耕粵港澳大灣區,以發展中醫藥產業為基礎,發展創新藥物和醫療科技,發展優質中醫醫療和保健服務;專注研製心腦血管及兒科用藥,產品包括在中國內地市場銷售第一的降血壓藥托平纈沙坦膠囊,及銷售前三的兒童退燒藥托恩布洛芬,並自2017年起致力打造中醫藥全產業鏈業務,從中藥材經營、中藥飲片炮製、中成藥及中藥新藥研製,到投資興辦新型中醫館「天大館」,自2019年已於珠海、香港、悉尼、深圳開館,同時構建「雲上天大館」,提供線上線下相結合的遠端智慧中醫服務。 在「您的健康是天大的事 !」這一願景口號的引領下,天大藥業(0455)計劃恆常接待來自大灣區各界的考察團,藉此弘揚中醫藥文化、普及健康知識,開啓健康生活新方式。 銳意開拓產品市場覆蓋率 9月下旬,天大藥業(0455)接待由大灣區共同家園青年基金資助、中港新世代協進會組織的 「大灣區學術及文化、科技創新交流考察團」,通過向兩間中學 —— 李琳明中學及蔡章閣中學的同學們,全面介紹了其位於珠海的研發及製藥基地和中醫館連鎖「天大館」、參觀車間及體驗中醫服務,令同學們對中醫藥產生濃厚興趣,並向中醫們不斷詢問各種病症的醫治方法。這次交流,天大館醫師們無私地把知識灌輸給同學,同學們紛紛要求畢業後加入天大藥業(0455)。 除了中醫們細心講解吸引同學們外,天大藥業(0455)的前景及發展亦是亮點之一,集團與「中華藥都」安徽省亳州市譙城區政府,於今年7月簽訂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積極參與中藥材戰略儲備庫建設,共同推進中藥材供應鏈金融、中藥材植提和製劑等項目。 研發方面,集團正在進行的主要研發項目包括一個第1類中藥創新藥、三個經典名方第3類中藥新藥、兩個第3類化藥、六個第4類化藥、和若干的健康產品。其中,五個化藥品種已進入注冊階段,預計明後年會新增若干藥品新品種上市銷售,為集團帶來新的增長動力。 集團繼續致力打造「托恩」、「托平」等核心產品品牌,積極加强下沉市場滲透,努力擴大產品市場覆蓋;不斷改進「天大館」運營和服務,打造連鎖中醫館集團化經營模式。集團不斷提振國内業務的同時,佈局拓展國際市場,厚植規模化發展的根基和實力。 撰文:李慧芬 Vantage客席分析師 (本人並沒持有以上股票) ============= [...]

企業策略

陳宇齡:培力農本方疫後中醫診所逆市增15% 未來聚焦大灣區

新冠疫情打擊各行各業,醫療保健產業逆市擴張。經營「農本方」品牌的培力農本方(01498)集團主席陳宇齡指出,在第五波疫情期間,推出視像中醫診症,當時中醫實體診所生意(不包括網上)較疫情前增長10%至15%,今年會繼續在港新增診所,同時加速進軍內銷市場。 培力農本方(01498)集團主席陳宇齡   陳宇齡表示,本港踏入第5波疫情之際,旗下25間診所在本年3月開設網上診症,協助在家隔離的新冠病毒患者診症,以及成立配藥中心安排配送藥物,高峰期一日曾有500個診症,隨著疫情緩和,至今每日落數十個診症。另一方面,疫情期間,市民對中藥需求增加,旗下感冒沖劑及止咳沖劑等產品,於疫情期間銷售曾激增一倍。   至於未來業務重心,在本港業務方面,集團將加強開拓診所業務,年中前在本港商業中心區開設大型中醫診所,並針對區內上班族及專業女性為客群,並在本港複製擴充;下半年聚焦內地包括大灣區,開拓當地私營中醫市場,並計劃在灣區先行開設一至兩間中醫診所,其後以特許經營模式營運,目標客群是年輕一族,初步選址廣州與深圳。另外集團有意將保健產品業務打入內地市場,希望減低對中藥配方顆粒業務的依賴。 [...]

名家觀點

從流水不腐到浮針醫學

中國養生文化以至傳統中醫基礎理論都強調「流水不腐、戶樞不蠹」,相應於這句說話就有不同類型的「動功」,多做運動,身體就健康,就更符合養生要求。養生的關鍵元素是血液流動,浮針亦藉此治病。 撰文:袁康就博士(袁康就太極內丹學會導師/廣東省中醫藥學會浮針專業委員會名譽委員) 《呂氏春秋‧盡數》:「流水不腐,戶樞不螻,動也。形氣亦然。形不動則精不流,精不流則氣鬱。」唐代把「螻」寫作「蠹」。也有寫「流水不腐,戶樞不朽」。全句意思是,經常轉動的門軸不會被蟲蛀,喻於人則必須以運動保持形氣健康,門軸的轉動就像關節活動,不動或活動不夠就會「生銹」或有被蟲蛀的危機。 我們為甚麼有關節?具最高智慧的造物者如此這般做人,必有其道理。關節帶給我們活動上的方便。可以說,有關節就要動,不動就違反天道。歷代都有為運動關節而創建的功法,譬如華佗「五禽戲」、「六字訣」(創始人陶弘景當時有聲而沒有動作)、「八緞錦」,還有馬王堆出土西漢文物「導引術」。另外,大禹在治水中創編「禹步」以防風濕骨痛、葛洪《抱朴子養生論》教人「無久坐」避免氣滯血衰等等。關節運動實際上是肌肉運動。要門軸不螻,推動門軸就靠肌肉。 肌肉是「第二心臟」,主要原因是當肌肉在收縮和擴張時會引領更多血液流注其中,運動的結果是血液循環加快。動脈可引領新鮮的血液以營養肌肉的活動,也同時給附近組織和器官帶來新鮮的養份;靜脈則帶走體內「垃圾」。代謝平衡,形軀就健康。 相反,當一個人缺乏適當的運動,就會落入《呂氏春秋》所說的「氣鬱」,氣鬱不暢則百病叢生。百病的起點還是血液循環問題。浮針醫學認為,肌肉缺乏血供,「患肌」便出現。當一塊肌肉在正常不用力的情況下仍然繃緊,那塊肌肉就叫「患肌」。 患肌形成,肌肉會出現疼痛。有趣的是,這個疼痛現場不會是繃緊部分,而大多數發生於肌肉末端,原因是那塊繃緊的肌肉障礙了整條肌肉的活動,當肌肉在收縮和拉伸的過程中,繃緊的肌肉給末端肌肉造成強大的應力,所以疼痛點往往出現於肌腱及關節附近。那處是肌腱附著骨頭的位置,因此,患者總以為「骨頭痛」或「關節痛」,其實不然,骨頭沒有末梢神經肯定不會痛,況且那只是「第二現場」或「受難位置」。患肌才是「凶案」現場,叫「第一現場」。 浮針醫學卓越之處是,其一,浮針以「掃散」處理了患肌,「再灌注」引領血供到位,讓肌肉由繃緊回復正常,疼痛消失立竿見影,反映「流水不腐」血液流暢的大道理。其二,日常生活所見的痛症大多來自患肌,亦說明「戶樞有蠹」確因缺少運動血供不足導致患肌成蠹的病機。 為要保持健康,我們形軀務必血液流暢,要血液流暢便需要適當的肌肉運動,有肌肉運動則「流水不腐、戶樞不蠹」,養生、治病且延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