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時事

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 總商會旗下會員供300職

政府日前推出「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邀請有興趣的企業申請參加計劃,提供職位空缺。計劃共提供2,000個名額,當中約700個專為創科職位而設。政府會按每名獲聘畢業生向企業發放每月一萬港元的津貼,為期最長十八個月。香港總商會已率先宣佈旗下會員公司將提供約300個職位。其他商會亦表態響應。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左)與創新及科技局局長薛永恒鼓勵有興趣企業和合資格畢業生參加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政府新聞網圖片)   任何在香港及大灣區內地城市均有業務的企業都可申請參與,提供職位空缺。參加企業須在香港按照香港法例聘請合資格畢業生,並派駐他們在大灣區內地城市工作及接受在職培訓。政府發言人指,計劃已得到廣東省及深圳市政府的支持。 欲申請職位的青年人必須為香港居民,可合法在港受僱工作,並持有2019至今年由香港或香港以外的院校頒授的學士或以上學位。受聘可獲得不低於18,000港元的月薪,在受聘後須分別在香港及大灣區內地城市各工作六至十二個月。 香港總商會宣布,為響應港府提出的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旗下會員公司將提供約300個職位,協助本港大學畢業生到大灣區生活和就業,從中汲取寶貴經驗。參與計劃的企業包括匯豐銀行、長江集團、太古集團、中華電力、中銀香港、信置及Alipay Payment Services(HK)等。總商會主席王冬勝坦言,香港擁有優秀的年輕人才,而大灣區坐擁世界頂尖的創新產業。計劃將結合這些年輕人才和創新產業,協助一眾明日商業領袖擴闊經驗和眼界,踏出其事業發展的第一步。 工總主席葉中賢指出,工總現時約有2,000多個企業會員,當中超過90%在香港和大灣區內地城巿均設有業務。不少會員對計劃反應正面並表示感興趣,期望盡快得悉相關申請細節。 中總明言,該會將積極推動會員企業參與相關計劃,該會建議當局考慮進一步擴大對企業招聘資助範圍,透過資助培訓和提供工資補貼,鼓勵相關企業招聘沒有工作經驗或專業技能較低的年輕人,並推出以基層青年為目標的實習計劃,配合社會發展狀況及市場需求,為本港青年開拓更多就業與發展機會。   [...]

專題

廠商會:應對疫後新常態 倡設「可放可收」靈活機制

近月,環球新冠疫情出現反彈;一些疫情本已受控的地區,再次出現確診個案甚至有回升的跡象。有見及此,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廠商會)政策研究部日前發表《抗疫下半場:黎明前的黑暗?》研究報告,探討主要經濟體近期疫情發展的趨勢、抗疫策略的變化、政府在應對疫情復熾時的取態,以及其對香港的啓示。 報告指出,在解封之後疫情出現反撲幾乎已成世界各地的「新常態」,一些政府在設計經濟重啟的時間表和方案時,已嘗試把疫情會出現反彈的因素考慮在內,因而設定「可放可收」的靈活機制。例如內地自6月初起重新開放國際航班的營運,並設立「熔斷」機制;而德國、韓國在重啟經濟之初更設立「安全閥」(Emergency Brake)」,訂明疫症個案若超出既定門檻即會「加辣」設限。與此同時,愈來愈多地區開展了大規模病毒檢測,藉以提高防疫能力。 報告認為,儘管主要經濟體近期疫情的發展和具體施政措施的鬆緊緩急均有反覆,但各地政府的取態基本上仍未背離繼續維持甚至加大力度重啓經濟的大方向。 至於香港,疫情復熾令其原本在抗疫路上的領先優勢消失,抗疫時間線拉長甚至帶來了比之前更沉重的經濟損失。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香港如果能夠成功抵禦第三波疫情,便反映本地醫療系統的容量、市民的防患意識及社會系統的應變能力均達到了更高的水準,理應更有條件打好抗疫「下半場」;一邊鞏固抗疫成果,一邊加緊重啟經濟的步伐。 報告認為,香港現時經濟復甦步伐雖較預期稍為落後,但香港可以乘機汲取海外地區先行重啟經濟的經驗,制定更系統化、高透明度的疫情管控機制以及對應的措施預案,讓業界和市民對抗疫能夠「心中有數」,及早作好應對準備。此外,擴大檢測範圍已成為國際間的趨勢,特區政府亦已推行自願性的普及社區檢測,如能取得預期成效,不但有助於加快管控及遏止疫情的傳播,更能加強市民外出消費與外地遊客重新來港的信心,並為港版「健康碼」的推行奠下基礎,相信能為香港的抗疫「下半場」帶來破局,甚至「逆轉勝」的契機。 [...]

商事動態

貿易戰與反修例風波 | 中小企如何應對雙重打擊?

中美貿易戰繼續發酵,環球經濟增長持續放緩,加上近期因反修例風波引發連串社會事件,對本港經濟造成重大的打擊。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早前推出總值191億元的紓困措施,當中特區政府向中小企「派糖」18億元,包括豁免政府收費及租金寬減,同時備用20億支援中小企,期望對企業有所幫助;有商界中人坦言,中外事態發展尚未開朗,本港經濟最壞情況尚未出現,呼籲業界早著部署,應對這個難關。 Text / Henry Lau Photo / 張展銳、鄺銘漢 有經濟學者指出,貿易戰及反修例爭議持續,無論是生產商還是零售商的營運環境轉趨惡劣,經濟下滑的連鎖效應已逐步浮現,有大型企業開始減薪節流,料要求放無薪假、裁員等陸續有來;估計未來,如航空、酒店、旅遊、零售及飲食業界,勢成5大「重災區」,恐怕今年聖誕節前或出現企業結業潮。至於有人力資源公司顧問指出,中小企採取的方式會不同,多直接裁員或結業,而非單減薪對應市場的變化。 中小企聯合會永遠榮譽主席劉達邦表示,近月不少中小企面對經營困難,部分餐飲業生意大減30至50%,亦有零售店不再請兼職,有商戶更要員工放無薪假。他說,這類行業多以現金付款,生意大減令現金流短缺,特區政府雖有措施支援中小企,但有銀行態度審慎,近期反而收緊中小企信貸額,甚至要求提早還款,業界中有人感悲觀,正在「吊鹽水」,如情況持續或有中小企會倒閉。 香港中華總商會會長蔡冠深坦言:「香港正遇到前所未有的大困難。」今年經濟可能出現零增長,建議各方可考慮三招共度時艱:1. 業主考慮減租或延租;2. 銀行不要要求提早還款;3. 政府擔保企業貸款,讓中小企的還款期可變得更加寬鬆,讓企業可有喘息的機會。 廠商會 [...]

商事動態

廠商會「國家所需 香港機遇」領袖午餐會 前瞻改革新機遇

慶祝國家改革開放40年,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日前舉行「國家所需 香港機遇」領袖午餐會。午餐會邀得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政務司司長張建宗、中聯辦副主任譚鐵牛、外交部駐港特派員公署副特派員宋如安、廠商會會長吳宏斌等擔任主禮嘉賓,並雲集200多名工商界及社會領袖,一同回顧香港工業界參與改革開放的歷程,並前瞻香港在未來國家發展大局的角色。 廠商會會長吳宏斌表示,在國家改革開放初期,香港一眾工業家已率先響應號召北上設廠,所帶去的資金、技術、經驗和網絡,為國家在短短幾十年間實現經濟騰飛作出了貢獻,而在配合及參與國家建設的同時,亦為自身發展贏得了更廣闊的機遇。 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為午餐會發表主旨演講時,讚揚香港廠商對改革開放貢獻良多,並為香港經濟開創新局面。他認為粵港澳大灣區已有條件成為香港廠商即日來回的「經營圈」,鼓勵業界把握發展機遇。政務司司長張建宗指出,香港一直以自己所長服務國家所需,多年來與國家「同發展」、「共繁榮」。他相信香港企業一定會繼續發揮企業自身的優勢,抓緊粵港澳大灣區、「一帶一路」的機遇,配合國家經濟發展方向,迎接更大商機。 午餐會邀得工業界、科技界和金融界重量級的專家和學者擔任專題討論環節的講者,他們包括廠商會永遠名譽會長兼原全國政協常委陳永棋、原全國政協常委、北京航空食品名譽董事長伍淑清、香港科技園公司董事局主席查毅超、中國銀行(香港)經濟及政策研究主管謝國樑、商湯科技香港公司總經理尚海龍以及香港科技大學經濟學系前系主任及兼任教授雷鼎鳴,並由廠商會永遠名譽會長、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黃友嘉擔任討論環節主持,各位講者就香港在未來國家發展大局的定位、創科發展、傳統工業轉型升級和「再工業化」等方面進行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