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時事

陳茂波:新一年機遇大於挑戰

香港中華總商會日前(6日)舉辦「中總論壇2023」,以「增強發展動能 提升競爭優勢」為主題,邀請財政司陳茂波司長擔任主旨演講嘉賓,探討新一年經濟形勢與發展前景。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世界經濟學會會長余永定教授擔任專題演講嘉賓,剖析「二十大」後內地經濟發展前景。中總會長蔡冠深表示,他對今年本港經濟審慎樂觀,是機遇大於挑戰。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擔任主旨演講嘉賓   「中總論壇2023」以「增強發展動能 提升競爭優勢」為主題。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出席論壇時重點回顧2022年經濟情況,地緣政局緊張、息率上升、銀根收緊、以至不同經濟體之間激烈競爭,令環球經濟充滿挑戰,本港經濟亦未許樂觀;本港出口、資本投資及消費三頭馬車面對沉重壓力,只有消費表現較為理想,預期2022年本港經濟錄得3.2%負増長。 陳茂波續指,踏入2023年,隨著疫情受控、復常通關等利好因素,新一年香港經濟有望穩定增長,社會亦普遍對今年經濟恢復信心。本屆政府亦將更加積極有為,突破一些客觀發展限制,特別是推出「搶企業、搶人才」等舉措,透過成立專責辦公室、共同投資基金等,致力吸引海內外具潛力的企業和人才來港發展。當局更透過推動北部都會區和中部水域填海規劃,積極拓展所需要土地來源,藉此進一步增強香港的發展動能。 中總會長蔡冠深指出,內地與香港重啓通關安排,對本港經濟邁向復甦有著關鍵作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為新一年經濟制訂系統性部署及具體政策,尤其強調擴大內需,進一步為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拓展內地市場提供龐大新機遇。香港必須積極對接「十四五」規劃、粵港澳大灣區、RCEP和「一帶一路」發展,助力國家邁向更高質量和深化改革開放發展。香港更要強化「超級聯繫人」功能,扮演好聯繫者、投資者及營運者角色,擔當「引進來、走出去」重要交匯點,成為內循環參與者和外循環促成者,積極尋找新的合作點,為香港經濟注入新動能。 中總會長蔡冠深致歡迎辭。 余永定:擴張政策助刺激經濟增長 中國世界經濟學會會長余永定教授表示,2023年仍將是中國經濟困難的一年。刺激消費的效果及推動出口仍有很大不確定性,需要通過支援基礎性投資來帶動。隨著內地逐步放寬防疫政策,加上低通脹環境,擴張性財政及貨幣政策將得到較大的執行空間,有助扭轉內地經濟「預期轉弱」的趨勢,形成向上運行軌跡。余永定認為,中央政府宜執行擴張性宏觀經濟政策,透過提高赤字率、增加發行國債、適當提升專項債務發放和使用的靈活性,推動內地經濟持續及穩定增長;央行也應透過維持甚至進一步調低利率,助力中小企業復甦。與此同時,政府必須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特別是加強對非公企業的產權保護和法治建設,繼續落實18屆三中全會所制定的各項改革措施,實現「兩個百年」現代化目標。 當日論壇並設對談交流環節,邀請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副局長陳百里、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署理專員莫君虞、中國銀行(香港)首席經濟學家鄂志寰、香港綠色金融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黃超妮、立法會功能界別科技創新界別議員邱達根、以及資歷架構人力資源管理跨行業培訓諮詢委員會主席黃錦沛,就強化香港產業動能與競爭力分享意見。 在對談嘉賓中,就如何強化香港產業動能和競爭力交流意見。陳百里表示,未來幾年,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將透過積極推動與香港有緊密聯繫的經濟體簽訂自貿協定,進一步打通經貿脈絡,完善貿易基建項目,建設區域知識產權貿易中心,並繼續推展「一帶一路」等相關工作和支援本港中小企發展,鞏固香港成為全球最具競爭力的經濟體之一。莫君虞亦強調,粵港澳大灣區是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重要切入點,由行政長官領導的融入國家發展督導組將致力打通粵港澳大灣區的人流、物流、資金流聯繫,進一步發揮香港「引進來、走出去」的超級聯繫人功能,提升大灣區城市彼此合作水平。 鄂志寰認為,2023年外圍環境仍然嚴峻,多個國際組織下調全球經濟增長預測,香港貿易增速亦偏弱。然而,隨著香港與內地恢復通關,將促進香港消費,引領香港經濟復蘇,透過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投入北部都會區建設、把握加入RCEP帶來的商機,將為香港未來發展開拓新機遇。黃超妮表示,香港近年加快推動綠色金融發展,可配合內地爭取在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發展。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可成為海外資金進入內地市場的橋樑,滿足內地綠色融資需求。 邱達根指出,近年香港積極推動創科領域發展,特別政府早前更提出科技創新發展藍圖,在國家大力支持下,香港的創新科技發展空間將更為廣闊,既有龐大內需市場作支撐,亦有科創人才效應,加上對知識產權的保護等優勢,均讓各界對香港未來的創科發展充滿信心。黃錦沛亦認同,加強人才培育是促進香港創科發展、強化香港產業動能與競爭力的重要引擎。香港既要透過優質教育,建立本地人才庫,亦要制訂政策規劃招攬高質人才,更要通過提升專職技能培訓和提供多元發展機會以培育及留住人才。 論壇對談交流環節。   [...]

商事動態

「中總論壇2022」 專家剖析經濟前景與香港定位

香港中華總商會日前舉辦「中總論壇2022」,以「新發展格局與香港角色」為主題,邀請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擔任主旨演講嘉賓,探討新一年經濟形勢與發展前景。陳茂波表示,受惠於出口暢旺,疫情受控,經濟穩步復甦,加上樓價和股市暢旺,令物業和股票印花稅收入亦比預期理想,他指出去年經濟可望增6.4%,估計赤字將遠低於年初時的估算。 「中總論壇2022」日前圓滿結束。   中總邀請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院長林毅夫、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邱騰華,以及港交所董事總經理兼首席中國經濟學教授巴曙松分別擔任專題演講嘉賓,剖析環球及內地經濟新形勢,以及香港的功能定位。論壇並設對談環節,林毅夫、邱騰華聯同創新及科技局常任秘書長蔡淑嫻、中國光大環境(集團)董事會主席王天義、以及團結香港基金高級副總裁兼公共政策研究院院長黃元山,就深化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與香港規劃發展分享意見。   陳茂波在論壇視像致辭時表示,要讓經濟以更具廣度和深度的綜合式發展,以滿足「充分就業」和「優質就業」。陳茂波指香港過去一年復蘇動力維持強韌,較近期數字顯示經濟繼續保持向好勢頭,10 月和11 月的出口和零售皆表現理想,估計第四季經濟會有穩健的按年增長,2021 年全年合計的增長可望達到6.4%。   陳茂波認為,儘管外圍環境仍有不少挑戰,但各主要經濟體進一步復蘇應可繼續為香港出口帶來支持。如果能成功讓本地疫情盡快回穩,而外圍環境亦沒有顯著惡化,香港經濟今年應繼續處於增長軌道上。然而,復甦的廣度、深度和速度現時仍然充滿不確定性。他又指訪港旅遊業仍然是本港經濟現時最弱的環節,因此有序恢復與內地「通關」對今年經濟表現至關重要。他呼籲市民盡快接種疫苗和加強劑,為「通關」創造有利條件。   林毅夫:港可發揮金融商貿科技相對優勢   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院長林毅夫就「十四五」、雙循環和香港的功能定位三方面進行分享。他指出,內地要在本世紀中葉完成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到2049年人均GDP須達到美國GDP的一半。內地必須爭取在「十四五」期間達到年均GDP增長6%的目標。當前,中國資本充裕,應朝向資本技術密集的產業發展。「十四五」規劃強調要推進包括粵港澳大灣區的區域發展,正好助力有關產業形成有效集群,締造規模經濟的優勢。 [...]

商事動態

中總論壇 探索港服務業優勢 華商新機遇

由香港中華總商會主辦「中總世界華商高峰論壇」日前假灣仔會展舉行。論壇以「連繫大灣區 輻射一帶一路」為主題,多位出席論壇的講者不約而同地指出,分布在全球各地的華商,在推動世界經濟復甦、助力中國經濟發展中可發揮重要作用。而香港作為聯繫中國和世界尤其是海外華商的重要橋樑,可以發揮獨有的優勢。 論壇由香港中華總商會主辦,以線上線下方式同步進行,出席本地、內地及海外華商團體、知名人士、工商界代表、政府官員、中央駐港機構代表、外國駐港領事、工商組織及專業團體負責人、以及中總成員等近千人。大會邀請全國政協副主席、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主席高雲龍,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中央統戰部副部長譚天星,外交部駐港特派員公署特派員劉光源,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副主任譚鐵牛,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中總世界華商高峰論壇主席蔡冠深擔任主禮或主旨演講嘉賓。   蔡冠深指出,大灣區發展是關鍵。   蔡冠深:華商發揮巨大獨特作用 全國政協常委、2021中總世界華商高峰論壇主席蔡冠深於主旨演講中表示,香港是國際商業和貿易樞紐,並擁有大批與國際國內接軌的專業人士,可協助海外企業利用大灣區進入中國經濟內循環。香港對中國改革開放的貢獻,尤其是大灣區建設的重要作用是無可替代的,香港有足夠的實力和能力,為全球華商提供全面多元的金融、貿易和融資服務,且能夠聯手華商一起開拓「一帶一路」及全球市場。 蔡冠深列舉指出,全球有6,000多萬華僑華人,其中有超過三分之二即4,000萬人,分布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東南亞地區的華僑華人就超過4,000萬,歐洲地區約300萬,非洲地區約100萬,因此在全球抗擊疫情之下,在推動世界經濟復甦以及維護人類的共同進步中,華商可以發揮巨大而又獨特的作用。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亦強調香港作為橋樑的重要性。她稱,香港社會各界在過去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與海外不少華僑社區及華商組織建立了友好關係,形成一個網絡,在促進當地經濟社會的發展發揮積極的動力,亦成為了外地與中國交往的橋樑。香港一直是這一道橋樑的一部分,對外和華僑緊密聯繫,對內則憑藉海外華人網絡對祖國作出貢獻。 袁武指出,在國家政策支持下,港服務業在新形勢下助華商探索大灣區和「一帶一路」商機。   中總會長袁武指出,國家積極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和「一帶一路」建設,「十四五」規劃更提出擴大粵港澳合作平台,香港服務業尤其可鞏固和提升本身優勢,在新形勢下助力華商探索大灣區和「一帶一路」商機。今次論壇正好為本地工商和海內外華商搭建交流平台,透過進一步提升香港現代服務業競爭優勢,與華商攜手探索區域市場合作新空間。 全國政協副主席兼全國工商聯主席高雲龍透過視像會議指出,中國正在加快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強調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愈開愈大」。高雲龍指出,要引導港澳年輕人參與大灣區的建設,要營造令他們成才、成長及成功的環境,促進兩地青年深度交融,增加對國家的認同感、歸屬感及向心力。 金融業配合大灣區發展需要中央統戰部副部長譚天星透過視頻演講時強調,大灣區和「一帶一路」建設,離不開廣大華僑華人的支持和參與,呼籲大家搶抓「一帶一路」建設和大灣區建設等重大機遇,攜手開創更加美好的未來 [...]

商事動態

陳茂波:倘疫苗廣泛接種 經濟下半年料復甦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出席香港中華總商會(13日)舉辦「2021中總論壇」,發表視像致辭總結去年本港經濟,香港今年開局挑戰仍在,但曙光漸現。隨着新冠疫苗接種後逐步控制疫情,只要社會環境維持穩定、安全,香港經濟的復甦動力,有望在下半年顯著增強。   陳茂波總結去年本港經濟,料經濟收縮幅度將達到負6.1%,是有史以來最嚴重的衰退,第4波疫情亦令勞工市場面對進一步壓力。他估計,本港經濟上半年仍面對較大挑戰,下半年可望漸有改善,但復甦的速度和力度取決於多個內外因素。外圍方面,陳預料內地經濟會強勁增長,是支持香港經濟最大後盾,但旅遊業仍需較長時間恢復;而中美的分歧亦會繼續影響環球經濟市場。 本港方面,陳茂波認為,盡快平定疫情是當務之急,強調政府來年會維持積極財政政策,甚至加大投資方面開支,緩和經濟下行對企業和市民造成的壓力。 他又呼籲,港商要把握好「雙循環」的定位及角色,在「內循環」上加強推動產品內銷;「外循環」上繼續提供與國際接軌的專業服務等,又透露港府正與深圳商討,由香港科技園承租福田科創園區部分地方,供有興趣開展大灣區業務企業使用。     同場,復旦大學泛海國際金融學院執行院長錢軍、瑞銀亞洲經濟研究主管兼首席中國經濟學家汪濤分別擔任專題演講嘉賓,剖析環球及內地經濟新格局。 錢軍:內地金融市場發展亮麗 錢軍分享對環球及內地金融市場發展意見。他認為,內地國債收益率高,加上人民幣持續升值的趨勢,有關投資較歐美國債更為吸引。內地去年落實簽署RCEP和中歐投資協定,令內地企業可受惠RCEP成員較低的關稅,並清除投資歐洲國家的政策不確定性,對投資者是利好消息。香港作為連繫內地與其他國家的橋樑,當可從中受惠。此外,內地推出數字人民幣,其跨境支付應用將是帶動未來金融發展的重要元素,香港可發揮國際金融中心作用,積極配合推動數字人民幣長遠發展。 錢軍亦提及美國股市去年大幅波動,惟除科技行業表現較突出外,美股整體表現一般。內地股市波動則較美國為少,日常消費行業股的表現較出色。錢教授特別提到上海科創板,其上市條件強調持續經營能力,給予尚未有盈利能力的企業也可在科創板發行上市的機會。 汪濤:創新驅動為內地提供發展潛力 汪濤認為,疫情對全球帶來深遠影響,不但對各地人民生活造成重大打擊,不少國家在抗疫過程中,也暴露出在公共衛生、產業鏈上的脆弱性;同時亦加速了數字化經濟發展,消費、生產將轉趨線上化。 她續指出,在疫苗面世下,今年環球經濟可望迎來復甦,預期全球經濟增長將由去年收縮3.5%反彈至6.3%正增長。內地經濟更有望錄得逾8%增長,主要受惠內部消費復甦,而全球經濟恢復,亦將推動中國出口增長。此外,國家提出「雙循環」戰略,其中以「創新驅動、科技自立」作為重點之一,將更有效發揮內地市場的潛力。 香港方面,雖經歷了疫情和社會事件雙重打擊,但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依然穩固,今年亦錄得資金持續流入。汪濤認為,香港未來應把握「雙循環」發展機遇,繼續鞏固作為外資進入內地市場的窗口,同時積極扮演內地資金進入亞太地區的平台角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