庾婉華:中國再保險承保利潤歷史新高

博客

庾婉華:中國再保險承保利潤歷史新高

周一(1日)復活節假期港股休市,周四(4日)亦因清明節假期休市。周二(2日)美國將公布2月JOLTs職位空缺,中國人形機器人生態大會將在上海舉辦。周三(3日)美國將公布3月ADP就業人數、ISM非製造業PMI,中國將公布3月財新服務業PMI;周四美國將公布至當周初請失業金人數,聯儲局主席鮑威爾發表講話;周五(5日)美國公布3月季調後非農就業人口、3月失業率。 本周中港股市只有3個交易日,料交投偏淡,恒指續在16,300至17,000區間波動,需待長假結束後見真章。 焦點企業:中國再保險承保利潤歷史新高 內地近月連番作出多項利好資本市場的舉措,值得留意是走勢向好的資保險股,當中中國再保險(1508)是業內具優勢的再保險龍頭,該股現價市盈率為11倍,考慮到業績優於不少同業,加上隨著客觀環境的改善(A股企穩、經濟改善、利率企穩),值得留意。 中國再保險日前公布2023財年業績,合併總保費收入穩步增長,達1,768.49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4.2%,集團合併保險服務收入達997.55億元,同比增長11.8%。歸屬於母公司股東淨利潤為56.52億元,同比增加59.77億元,加權平均淨資產收益率(ROE)為6.22%,每股分紅0.042元,按近期股價對應股息率達8%以上,息率吸引。 期內,集團持續發展良好,財產再保險業務的境內業務市場份額實現「六連增」,境外業務總保費收入同比增長18.7%;人身再保險業務不斷優化業務結構,境內業務市場份額穩居行業之首;財產險直保業務原保費收入增速超越市場平均水平。 此外,集團承保利潤創歷史新高,風險管控穩健有效。2023年全年,基於去年同期口徑計算,集團合併承保利潤創歷史新高,同比增長超過900%。各業務板塊綜合成本率同比下降,其中財產再保險境內業務綜合成本率為99.53%,同比下降0.23個百分點;財產再保險境外業務綜合成本率為85.74%,同比下降8.29個百分點;人身再保險保障型業務綜合成本率97.12%,同比下降0.55個百分點,財產險直保業務綜合成本率100.78%,同比下降2.28個百分點。 2023年中國再保風險管理保持穩健,國際評級維持穩定,標普長期保險公司財務實力評級為「A」、貝氏財務實力評級為「A(優秀)」,評級展望穩定,保險板塊各經營主體綜合償付能力充足,前景正面。 集團服務國家戰略質效全面提升。期內,集團2023年服務國家戰略重點領域風險高額高達67萬億元,增長11.3%;助力健康中國服務人群2.1億人次,增長78.5%;服務中小微企業覆蓋372萬家,同比增長150.8%。 撰文:庾婉華(Avy Yu) 艾明資本董事總經理、金融財務學碩士,曾任職上市公司投資者關係部門,現時為專業投資者,並出任商業顧問公司執行董事至今,專長引入及深化環球投資者關係及企業融資策劃方案。 投資涉及風險,本文內容為供參考,亦不構成投資建議、邀約、購入、出售任何產品。 ============= 延伸閱讀:庾婉華:華潤啤酒受惠高端化進展良好 ============= 深入閱讀政經生活文化,更多內容盡在: Website:www.capital-hk.com Facebook:www.facebook.com/CapitalPlatformHK Instagram:www.instagram.com/capital.ceo.entrepreneur LinkedIn:www.linkedin.com/company/capitalhk/ [...]

梁健雄:資金仍流出中港股市暫難樂觀

博客

梁健雄:資金仍流出中港股市暫難樂觀

人民幣近月持續維持弱勢下中港股市只有反覆趨向偏軟,暫難言有真正起色,困擾人民幣弱勢除內地經濟數據未有給投資者驚喜之外,反而美國經濟數據就有較為出乎意外預期好,導致美元走高之餘聯儲局更偏鷹派亦令資金加速流回美元區。 人民幣受外資流走影響走弱 其實上述只屬表象,較深層次是中美金融戰持續良久之下,美國早已號令西方盟友資金全力撤離中國市場,現時恒指均以中資股為主就自然難逃一跌之厄運,就看今年踏入2023年恒指一月下旬創出22,688點之後就一浪低於一浪地運行至今,反觀美股就仍在高位33,000點上下掙扎,除了西方資金流離中港股市之外,股神畢非特亦配合美國行動連番出手減持比亞迪(1211)股份,據內地汽車工業協會統計分析,比亞迪本年頭5個月銷量持續在雙位數字上增長,未計算在海外其中新加坡同期註冊純電動車量更壓倒特斯拉,不過市場普遍只留意股神畢非特減特比亞迪股份消息,當然除了令比亞迪股價受壓之外,市場氣氛頗受影響受壓亦是其中要帶出的訊息,從而令大家較忽略了比亞迪一些正面的消息。 新能源汽車乃明日之星 不過估計畢菲特在今次減持後手上仍持有8.98%股份約9,860萬股,如無意外減持行動應該還是繼續,打從去年8月持有H股份20.04%,連續10個月時間就一直減持行動至今只剩8.98%貨尾推算,應該在今年底內就會減持致低於再不需披露門檻之5%以下,到時市場目光就不再似現時較單一只圍繞減持消息,若有心投資比亞迪其實可以在年底前慢慢耐心收集,逢低才吸納決不高追以免中伏高位坐艇,比亞迪在當今電動車壇上與特斯拉各領風騷,還遠遠拋離其他對手,而且全球電動車市場均屬起步階段,就難以合理解釋巴郡要清倉的原因,而唯一較合理推斷政治原因居多,而從投資角度比亞迪絕對是新能源汽車行業之中的首選,只不過在畢非特仍會減持之下壓在股價頭上暫時就變成難有大起色,但反過來可能就係給中長線投資者收集之良機。 撰文:梁健雄 洛天衡保分析部主管 (筆者未持上述股票) ============= 延伸閱讀:梁健雄:協鑫科技(3800)有觸低回升趨勢 ============= 深入閱讀政經生活文化,更多內容盡在: Website:www.capital-hk.com Facebook:www.facebook.com/CapitalPlatformHK Instagram:www.instagram.com/capital.ceo.entrepreneur [...]

本港時事

中環資產投資行政總裁 譚新強:中央「四招」 扭轉中港股市劣勢

中港股市近日持續積弱,上證指數一度跌穿2,700點關口,迫近2015年大時代以來低位2,638點,至於恒指亦創今年以來低位27,578點。若以今年高位計,上證及恒指分別由今年高位累跌近25%及17%。在市場信心頓失之下,中環資產投資行政總裁譚新強在接受本刊訪問時表示,以恒指目前市盈率計,後市絕對「有權」樂觀,他強調中央只要朝著正確的方向,向市場釋出改革訊號,恒指要升返之前高位絕對不成問題。 貿易戰今年以來持續纏繞環球金融市場,市場將中港股市跌市的原因,歸咎於中美貿易戰的展開,譚新強指就美國已向中國實施的340億關稅,估計對中國的GDP影響少於0.5%,即使貿易戰全面展開,相信對中國的GDP影響最多只有1%,而就目前企業的盈利表現,未見受到今次貿易戰的影響,因此現階段而言,貿易戰只對市場帶來心理影響。 近年中國積極推動內需,在內地本土經濟增長仍然強勁下,市場當然不擔心貿易戰會對中國經濟構成實質重大影響,但譚新強指出今次中美貿易戰背後,卻隱藏稅務戰、貨幣戰等更大的危機。 人民幣不應貶值 人民幣近日持續貶值,今年以來累積貶值已有4.8%,市場普遍認為中央藉人民幣貶值以抵銷貿易戰所帶來的衝擊,但譚新強卻認為這做法相當不智,並指那有國家貨幣會愈貶愈強。 譚新強指中國現時佔全球GDP16%,但外匯儲備和貿易結算,人民幣佔比不到2%,相比美元,人民幣的「話語權」顯然不足。所以他認為中國不應透過貶值人民幣去減低貿易戰帶來的衝擊,反而要想辦法增加出口人民幣,而非增加輸出牛仔褲或者手提電話。要增加人民幣在國際的話語權,最重要是中國要打開資本賬,放鬆外管,他解釋若資金易入難出,最終只會令資金卻步。 A股及港股近日跟隨人民幣下跌,人民幣貶值快,股市下調速度就跟隨加快,他指人民幣下跌,令企業的借貸成本上升,影響盈利,而在港上市的中資企業,由於收入是人民幣,結算是港元或美元,換言之,在匯兌減少之下,已令在港上市的中資企業盈利即時減少6至8%。 事實上,特朗普上任以來,積極進行稅務改革,在經濟全面復甦下,選擇大量減稅,把財赤擴大至GDP6%至7%,與此同時,再加徵各種關稅,結果就吸引大量資金流入美國,近日有超過5,000億美元已流出新興市場,重新流入美股美股債。近日美股持續做好,即使有壞消息,亦很快被市場消化回升,這顯然是資金驅使。 另外,富士康更在美國開始建造大屏幕工廠,因此一旦貿易戰持續,不僅會令更多的中國投資流失,甚至更多的消費亦會流走,所以譚新強認為中國不應再收緊外匯,此舉只會鼓勵更多黑市的出現。   債務水平增速快 譚新強指內地過去債務增長強勁,增速達3倍,對一個發展中國家而言,屬偏高水平,所以近年中央積極進行去槓桿,幫助經濟轉型,從追求量的增長變回追求,方向絕對正確,而在貿易戰爆發之前,內地去槓桿亦初見成果,市場對內銀的信心亦漸漸恢復。但中美貿易戰的爆發顯然打亂了中央去槓桿的步伐,由去槓桿轉為穩槓桿,此舉無疑令市場覺得中央在去槓桿的決心不足, 他認為內地的「錢」經常去了不應去的地方,結果令債務高速增長,而中央控制債務當然是當務之急。早前,中國人民銀行與財政部出現爭拗,人民銀行一些官僚學者投訴財政政策不夠積極,雖然已進行一些稅改,但力度不夠,且很多中產繳交的款項不跌反升。 對於人民銀行及財政部的爭拗,譚新強認為事件相當不尋常,但姑勿論爭拗背後原因及動機,他認同財政部政策不夠積極,稅改亦不到位。他解釋中央的稅收增長率,多年來一直都比GDP高,即使經濟增長放緩,但中央的稅收增長率仍是雙位數。他指中央在稅務改革上不夠積極,而財政部今年財赤上限更從3.0%減至2.6%,這怎能稱得上「積極」。 貨幣政策已到盡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