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港股專家】巨鯨:「一二五」任重而道遠,內銀加油!

上周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主席郭樹清推出「一二五」目標,「一」是指大型銀行對民營企業的貸款不低於整體貸款額的1/3、「二」是指中小型銀行對民營企業的貸款不低整體貸款額的於2/3、「五」是指3年後整體銀行業對民營企業的新增借貸不少於50%。 這對於一向缺錢的民營企業來說無疑是一個重大利好消息,有機會得到更多資金去周轉和擴充業務。但對銀行而言,卻似是一道催命符。普遍民營企業的帳目不清、亦沒有多少資產可用於抵押借貸,信用值難以估計,放貸風險甚高。 而現時銀行業重要客戶,國有企業其實也已令內銀焦頭難額,不斷有國家企業傳出債務違約,甚至是破產的消息。但基於政府在背後支撐,內銀不可像私人銀行一樣,按程序追討借貸。部份案例更會出現債轉股的做法,例如前稱熔盛重工的華榮能源(1101),在2016年時向債權人中國銀行(3988)發行股票以抵消171億人民幣的債務,中國銀行持股14%,成為熔盛重工的大股東。至今華榮能源仍然每年錄得幾十億元的虧損,負債約330億,居高不下。企業以股票償還借貸,壞帳脱變為資產,銀行由債權人成為問題公司股東,束縛一身,不斷出血。 面對郭樹清的「一二五」目標,四大行,建設銀行(0939)、農業銀行(1288)、工商銀行(1398)和中國銀行隨時面對一個新危機。以2017年年底結餘數據為例,如有1/3為民營企業借貸,將有機會導致銀行盈利大幅下降。原本的不良貸款率均已達1.5%左右,若再加上風險高的民營企業借貸,無論是新增1%或3%不良貸款率,將會帶來嚴重的影響。特別是未來一、兩年,中美貿易戰持續,大量中小企業未必能夠捱得住,一旦有倒閉潮,後果不堪設想。 如果要買銀行股,不彷可先考慮本地薑,恒生銀行(0011)、匯豐銀行(0005)或渣打銀行(2888)等面向全球的私人銀行,他們少一個政治負擔,有另一種優勢。 (筆者沒持有上述股份) 以上資訊純粹分享及個人見解,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 [...]

股市

內銀股2018大翻身 四大必買之選

內銀股曾因市場對中國債務危機的憂慮而被捨棄,但隨著中國致力去槓桿,令危機紓緩,加上內銀股的業績表現對辦,市場開始對內銀股進行重估,從而帶動股價回升,踏入2018年,內銀股表現更加矚目,港股在2018年首個交易日,急升近六百點,而一眾內銀股成為帶領大市上升的重要功臣。 過往數年內銀股價偏軟,主要是市場擔心內地金融體系存在爆煲風險,隨著中央政府致力去槓桿,市場的憂慮亦逐步消除,加上內銀股去年的業績表現對辦,亦令市場對內銀板塊重拾信心,支持股價由低位回升。 綜觀13間內銀,2017年度第三季的撥備前盈利按年升5%,主因淨息差及費用收入改善,紓緩成本收入比率反彈影響,純利按年升3.7%;信貸成本升至101點子,按年增4點子。與此同時,在內銀第三季度的業績發現,內銀的資本壓力已見放鬆,同時資產質素亦見有改善。 目前,市場普遍看好港股今年的表現,而港股2018年首個交易日,亦不負眾望,星展唯高達(香港)中國及香港市場策略師李聲揚預期在北水支撐下,恒指上半年有望升穿大時代高位至33,000點,而國指的目標為13,500點。     內銀不良貸款比率改善 目前,內銀股佔恒指及國指成分比重不輕,假如大戶欲推升恒指及國指,相信一定會向內銀股埋手,而李聲揚指內銀不良貸款比率持續有改善,因此看好內銀股未來將繼續復甦。 法國外貿銀行亞太區首席經濟學家Alicia Garcia Herrero指內地今年經濟增長水平仍企穩在6.5%以上水平,政府的貨幣政策傾向收緊,令銀行融資成本趨升,對銀行帶來流動性風險。雖然,內地政府的監管會較嚴謹,但大型銀行獲國策支持,因此在一眾內銀股中,表現會較為穩定,中小型銀行的風險則相對較大。 事實上,近年中央的政策不斷向國有大型銀行傾斜,去年十一月,人行聯同中銀監、中證監、中保監和外管局聯合就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發出徵求意見稿。文件規定,旨在統一同類資管產品的監管標准,促進資管業務健康發展,有效防控金融風險,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 新規無疑可解決大部分內銀風險問題,例如高槓桿化、監管套利、隱性回報保證等與影子銀行業務有關的問題。對內地銀行業而言,新條例草案只是深化及擴大人行於4月時頒布與財富管理相關的指引,並非甚麼新鮮事,但從內銀第三季的業績顯示,新規對銀行利潤及手續費收入構成一定影響,但新規對大型內銀影響較輕,歸因於其風險較低,較少與理財產品、影子銀行及非標准信貸資產相關業務,股分制銀行受到的影響則較大。 大型銀行股價跑贏中小行 近日在一眾內銀股中,以國有四大銀行表現較為標青,週二(2日)四大國有銀行工商銀行(01398)、建設銀行(00939)、農業銀行(01288)及中國銀行(03988)均升逾2%,當中建行股價更創7.46元一年高位。 [...]

股市

績後檢閱 內銀股起飛

十九大結束,港股進入業績期,多隻大型內銀股已先後公布業績,打響頭砲的建設銀行(00939),第三季盈利表現合符市場勝預期,其股價在業績公布一度突破7元關口,高見7.12元,創一年新高,並帶動其他內銀股上揚。 去年以來,市場一直熱捧新經濟股,而舊經濟股由於與經濟週期有密切關係,在內地經濟持續下行下,作為舊經濟股代表的內銀股,自然首當其衝,加上內地加強對金融機構的監管,亦令市場對內銀股卻步。但隨著宏觀經濟環境改善,內銀股不僅在貸款收益有改善,呆壞賬撥備亦見減少,消除市場的疑慮。事實上,內銀股估值目前仍然處於偏低水平,加上息率仍然吸引,料在多項因素支撐下,內銀股第四季可望成為支撐大市上升的火車頭。 利率料區間上落 由於內地經濟已趨穩定,汪濤相信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央政策不會出現明顯的調整,並不需要放鬆政策,預期利率未來會在區間振盪,利率既沒有上行的趨勢,也沒有下行的趨勢,故認為人民銀行不會降息,也不會加息。 汪濤預期明年國企改革可能會提速,包括加快一些產能和產業鏈的整合,包括降低成本,更多發展混合所有制,就是混改的試點會擴大等等。國企改革有助提高企業利潤水平的同時,亦可降低槓桿率,故不僅對相關國企有利,同時亦利好整個金融板塊,令整個金融體系更健全。 今年以來,由於中央加強對金融機構的盛管,故中資金融股包括內銀股在內備受困擾,股價表現明顯跑輸大市。今年7月份金融工作會議,基調就已經比較明確,除了慣常說的繼續健全金融體系,開放、改革等等面,有一個稍微新的方向,就是加強金融監管,完善金融監管的體制,這個又跟控制金融風險,降低槓桿是一脈相承的。所以各監管機構在加強協調配合的同時,可能會有更多的管理或者是監管,尤其是影子信貸,影子銀行的一些措施出來。 事實上,中央加強對金融業監管,主要是針對不合法規的影子信貸及金融機構,而這個過程有機會為金融市場帶來陣痛,但長遠肯定有利整個金融體系,降低整個系統性及銀行壞賬的風險。 上投摩根 (香港 )投資基金經理司徒芳華指出,十九大閉幕後,市場分別憧憬年底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與明年3月舉行的「兩會」有利好措施,因此預期A股在政策明朗化前不會出現大調整 。另外,她表示明年年中A股納入MSCI指數後,外資會增加對A股的投入,支撐著A股未來的表現。 她估計上游產業如鋼鐵、水泥與金屬資源的股價會有所調整,因為供給側改革帶來的政策紅利已經充分反映,而現時的估值偏高。但估值偏低的行業包括大型銀行,在震盪市中會「追落後」,「跑贏大市」。 內銀有追落後空間 以10月31日計,恒指今年以來累升28%,在一眾內銀股之中,只有工商銀行(01398)的走勢追得上恒指,其他藍籌內銀包括建設銀行(00939)及中國銀行(03988)今年以來亦只錄得16.58%及13%的升幅,明顯跑輸恒指,故內銀股絕對有追落後空間。 東方匯理資產管理香港投資部總監梁光域亦看好中港兩地市場中的金融板塊。因為金融業長期被低估,故其上升空間較大,並料銀行保險等企業盈利繼續上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