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唐啟波:大灣區有望成為獨角獸新搖籃

胡潤《2021全球獨角獸榜》顯示,中國去年有301家獨角獸企業上榜,數目雖僅次於美國的487家,市值排名卻穩佔首兩位:字節跳動以2.25萬億元攀登全球榜首,其次是螞蟻集團。[1]值得留意的是,17%上榜的獨角獸(即50多家)將總部設在大灣區,數目是排名第三印度的總和,反映初創看好大灣區的「孵化力」。港府剛公布的財政預算案提出設立50億元「大灣區投資基金」,將進一步有利初創融資,大灣區成為獨角獸新搖籃指日可待,人工智能、工業4.0、金融科技、大消費、醫療保健和可持續發展6個領域的初創企業更加有望成為明日之星。   粵港澳大灣區人口超過8,600萬,是中國其中一個最高度開放和國際化的地區,既擁有優良的地理位置,連接內地龐大的消費市場,亦可透過香港這個「超級聯繫人」將服務輸出海外,為大灣區初創企業匯聚人才、國際融資及拓展市場締造獨特的優勢。大灣區已被納入國家《十四五規劃》,打造為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再配合《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支持創業孵化、國際技術轉讓、科技服務業合作等利好措施,將加速大灣區初創企業發展。   人工智能、工業4.0、金融科技、大消費、醫療保健和可持續發展初創具潛力   人工智慧(AI)是粵港澳大灣區中最具前景的領域之一,區內擁有226間人工智慧相關的初創企業,數目超越上海、僅次於北京,匯聚頂尖大學及人才,人工智慧產業總價值在2020年已經超過300億元人民幣[2]。隨著國家加快企業數字化改造,我們相信人工智慧的應用場景和商業應用會繼續普及。   除了人工智慧產業,工業4.0也是大灣區的重點領域。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提出《中國製造2025》,目標未來10年將中國發展為世界級高科技製造強國,各產業供應鏈及產業系統將進行升級自動化,以提升效率與緩解勞工短缺的問題,人工智慧與機械人的研發製造業產業在市場上將有剛性需求。大灣區是重要的製造基地,以及供應商和OEM工廠的所在地,工業4.0相關的初創企業在國情下將大有可為。     隨著中國擴大內需,人均收入逐漸接近富裕國家水平,消費力不容忽視。線上消費在疫情下已成為新常態,帶動跨境電商快速增長,中國零售商首次躋身全球零售十強。[3]其中李寧、小米、華為這些本土品牌在中美貿易戰升溫及自身產品質素提升的前題下迅速崛起,成為不少年輕消費者擁護的「國潮」品牌,,預計大灣區消費零售市場的價值將於2025年翻一番。借助灣區內豐厚的供應鏈資源,許多「出海」品牌及產品也在快速誕生,把中國製造帶向全球。   疫情下,醫療保健產業亦同樣受到關注,疫苗研製、遙距診斷醫療等生物科技範疇成為投資焦點。《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將生物技術界定為優先培育和壯大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扶持生物製藥、高端醫療診療設備等初創企業發展,加上港深創新及科技園將設立生命健康創新科研中心,聚焦生命健康領域的研發和環球科研合作,大灣區醫療保健產業未來幾十年將潛力無限。   最後,不得不提投資界大熱的ESG主題,國家明確了大灣區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方向,打造智慧城市的先驅,具有碳減排、新能源及環保等可持續發展概念的初創產業,將較容易獲得投資者的青睞。   中國創投去年流向初創企業的資金達到破紀錄1,306億美元。隨著世界的注意力逐漸轉向東方,加上大灣區得天獨厚的優勢及國策支持,有望成為下一個獨角獸新搖籃。戈壁大灣區一直支持大灣區的初創企業,通過阿裡巴巴香港創業者基金,以及香港人工智慧及數據實驗室(HKAI Lab)計劃,投資及孕育了7間大灣區獨角獸。戈壁大灣區是中國少數擁有國際經驗和網絡的創投,未來將繼續支持企業家走向國際。 [1] https://www.hurun.net/zh-CN/Rank/HsRankDetails?pagetype=unicorn [2] https://www.hurun.net/zh-CN/Info/Detail?num=Q9M3TQXA81M9 [3] https://www.sohu.com/a/526574071_114984   撰文:唐啟波  戈壁大灣區管理合夥人 [...]

環球時事

【亞洲金融論壇】環球經濟,步入新格局

2019年已經開局,一如市場所料,今年世界經濟仍要面對多方面不確定和波動性,不管是中國經濟增長放緩、中美貿易糾紛及環球經濟衰退都是風險因素。然而,中美增長動力仍在,環球經濟也並非步入衰退期,只是整個大環境已進入另一格局,投資者宜密切注意未來的走勢。 撰文  余美玉 | 攝影  鄺銘漢 外界最為關注的,肯定是中美這兩個世界最大經濟體的經濟增長和貿易糾紛最新發展。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副主席王兆星認為,今年全球經濟展望為「中性」,這是由於環球經濟正面對多方面不確定和波動性,分別為金融市場穩定、房地產市場和全球市場的影響。 不確性與波動性大增 不過,王兆星對中國經濟依然抱有強勁信心,相信可以應對市場情況及維持穩定。他接著道,自從改革開放以來,內地金融行業是實現了逐步開放、從外資到內資,從沿海到內地,從批發到零售,從自然增長到收購、併購領域,再由傳統行業轉向發展新經濟。現時,中國在亞洲、以至全球的經濟事務發展過程中扮演不可替代的作用,且和世界經濟交融的方式是相關聯。 王兆星又稱,中國未來需要進一步的深化、改革、擴大和開放,他期望中國銀保監以及各國的監管機構都進一步加強合作,共同建立一個更好的促進亞洲經濟發展的環境以及基礎,令中國經濟保持穩定、積極的發展。 特朗普取態難猜測 至於中美貿易糾紛,世界銀行前行長、美國前副國務卿佐立克(Robert Zoellick)表示,貿易爭拗問題不能一夜之間解決,短期而言肯定還會有一些摩擦,中期而言仍有很多隱憂,因此會為市場帶來很多不確定性。中美之間涉及很多問題,包括技術轉移、資本主義問題、「中國製造2025」及「一帶一路」倡議等。此外,不同國家對於「中國製造2025」計劃都各抱不同看法。 雖然,現時中美雙方「停火」,並展開貿易談判,特朗普把重點放在雙邊貿易赤字上,不過估計他或會考慮連任問題而傾向於達成協議。但佐立克亦強調,由於特朗普太難猜測,故難以百分之百肯定雙方可成功達成協議。 今年世界經濟會否陷入衰退,也是環球焦點。佐立克估計,美國經濟增長仍然有不俗的動力,但增速式會遜於去年,其中主要受貿易和央行等的政策等影響。他又指出,亞洲是環球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但市場今年開始憂慮經濟增長放緩,加上環球央行緊縮貨幣政策等不明朗,以及各國於政治及貿易上的衝突,增加市場不確定性。 [...]

名人系列

東興企業林朗熙 開發自動化系統 抱擁中國製造2025

家族企業第二代林朗熙(Roy),把原來自動化分銷代理銷售業務,升級研發自家的自動化系統及為客戶設計解決方案,成功帶領公司轉危為機,找到增長的新亮點 。 Text / Henry Lau Photo /鄺銘漢 隨着物聯網(IoT)及自動化技術普及,全球製造業紛紛投入工業4.0轉型概念,工業4.0簡單來說,就是大量利用自動化機械人、感應器等設備提升生產效能,甚至結合銷售及生產時所產生的大量數據,改善整體營運,增加原有的生產價值。當中涉及網絡、雲端、自動化等眾多技術,當中自動化生產一環正是重中之重。繼德國、美國、日本及中國後,新加坡於2年前宣佈推行「研究、創新與企業2020計劃」,於五年內撥190億坡元(約143億美元)投放於四大具策略性的科研領域,包括先進製造工程、生物醫藥、大數據經濟及城巿方案。當中的先進製造工程便結合物聯網、雲端數據運算、自動化技術,如機械人、無人駕駛技術等,運用先進科技,提升高生產力效能。作為鄰近競爭對手的香港,近年大力推動創科發展,政府於剛公佈的《財政預算案》預留撥款,在落馬洲河套地區發展港深創新及科技園,並推動博士專才庫計劃,資助企業人員接受高端科技培訓。而本地機構、商會亦積極推動本港「再工業化」政策。 東興企業在1977年由林步東於香港成立,初期以電子產品銷售為主,逐漸擴大業務範圍,及後業務覆蓋自動化產品如CNC、PLC、機械手分銷、系統設計、集成、資訊科技與產品合成等。「集團技術團隊參與過的項目包括冶金、採礦、發電、水利工程、舞台設備、食品包裝、樓宇自動化、機器人系統設計等。此外,我們的代理範圍包含了在工程上用到的大部分第三方產品,比如不間斷電源、斷路器、變壓器、電纜等。」公司另一核心業務,更是三菱自動化中國的最大供應商,代理業務網絡覆蓋全國。 林朗熙早年在美國讀書及工作,他說,在大學讀Computer Science,畢業後曾任職程式編寫員4年,2011年決定回流香港,協助父親發展工廠工業項目轉型。「隨著科技的發展,近年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能盛行,越見重要,幸好我在大學期間對電腦程式有點研究,這對我的工作很有幫助。」 引入變革 專注研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