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觀點

香港工業4.0——劍指未來

2011年,德國藉漢諾威工業博覧會發佈物聯網loT等新技術,意圖提高本國製造業水平,推出工業4.0平台規劃。這道驚雷喚醒了德國製造的可持續發展戰略思考和實踐,卻也啓蒙了遠在東方的中國,必須從「中國製造」轉化更新,走上「中國創造」之路! 工業4.0為世界展現了一幅全新的工業藍圖:智能化、自動化、網絡化、個性化的生產模式,因為物聯網、互聯網,以至5G的廣泛流通,工業創造新價值、新產值、新領域、新格局逼在眉睫!傳統行業界限將消失;產業鏈分工將重組;動態生產規模、極速數據管理、求變的工作方式、全新工業生態圈等新的思維將迎頭而上!智能工廠、智慧生產、智造工業將成未來趨勢!過去需要集聚效應的實體生產規模將轉化為智能管理的網絡化無縫連繫;新興、尖端、綠色產業將應運而生! 當代中國遇上百年難得的機遇!自改革開放及與世貿接軌,中國便經歷40年出口歐美各式各樣產品嚴苛的磨煉,從物料、設備、生產、質量、認証、效益、效能的原生產製造模式,逐漸轉化為以研發、調研、專利、設計、企劃、營銷的原策略創造模式。「中國製造」的稱號誓將升級轉營「中國創造」,創新將成為決戰明天最犀利的武器! 香港工業1.0為上世紀50年代前手工勞動模式。戰後為滿足國際訂單的要求,生產講求效率、效益和效能,快速實現了機械化生產,產能帶動了香港經濟的極速發展。香港工業2.0展現於70年代,實現電氣化,採用電力驅動產品大規模生產,大批量製造的模式大行其道,造就「香港製造」的美譽。香港工業3.0實踐於80年代,生產邁進自動化規模,電子及信息技術當道,能快速回應國際在質量數量千變萬化的供需。工廠北移蛇口、深圳、東莞、廣州,「中國製造」成價簾物美的代名詞。 今天,中國工業朝4.0的發展如箭在弦。反而香港工業北移後本地生產基地卻成為陪都,軟硬設備投資皆放重在中國境內,工業生產後發力無復當年勇!面對世界工業大國高唱入雲的戰國策,香港工業如何延續優勢,創造新的競爭力、新的產值、新的規模?工業4.0如何啓悟香港工業家浴火重生?如何連結中港生產軟硬實力創造新機遇?如何藉大灣區9+2的優勢再開新局?如何利用前海資源再展新姿? 未來中國將邁向更為自主、自立、自強,超越競爭的「中國創造」全新境地。香港地傑人靈,從來是催生創意、創新和創造的好地方!香港工業的輝煌過去大家莫失莫忘,工業4.0如何能從傳統、再創新、求轉化,掌握箇中竅門,才是真道! 未來依然在我們手中!   作者:吳秋全(Charles) MCL品牌企劃首席顧問暨總設計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