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

聶振邦:市差選高防守性股份 中國光大銀行值得關注

恆指已見連跌踏入第五週,恆指亦於本周一 (3月14日) 失守20,000點,在超過2,500隻在港上市股份,錄得上升的佔比不足一成,可見近期用「慘烈」來容易港股表現絕不為過。筆者認為現處自2015年5月至2016年2月當年內地資金鏈斷裂以來選股難度最大的時期,港股選項以防守性為主導,除了高股息率,亦應留意近期股價波幅是否偏低,展現出非凡的抗跌力,其中可留意銀行股,細分再有國際銀行、本地銀行和內地銀行的三類股份選擇。始終普遍為6厘以上的高息股,內銀股是不二之選,筆者認為中國光大銀行 (6818) 值得關注。 十大內銀股暫列最高股息 截至3月14日下午2:30報2.85元,A股及H股總計市值折合超過1,500億港元,為在港上市的十大內銀股之一,規模定位毋庸置疑。按2020年每股股息為0.2100元人民幣,折合為0.2503港元,股息率達8.78%,較一向以高息見稱的中國銀行(3988) 為8.10%還要高,於十大內銀股之中暫列最高,與民生銀行 (1988) 的8.76%接近。集團於今年1月18日傍晚發佈的2021財政年度業績快報顯示,截至2021年12月底的全年股東應佔溢利約383.63億元 (人民幣‧同下),較2020年溢利約356.16億元,增長7.71%。 市賬率較平均值低兩成六 增速為最近五個財政年度 (2017至2021年) 最高;而實際溢利金額亦是期內最高,反映自2019年底開始出現的新冠肺炎疫情,集團已走出疫情帶來的負面影響。此外,截至去年12月底資產淨值約3,776.58億元 (人民幣‧同下),配合其後行使購股權所得金額,折合約4,672.01億港元,而截至今年2月底已發行股數約540.32億股 (A + H股),計出每股淨值折合為8.6468港元,相對上述的2.85元,市賬率為0.33倍,低於1.00倍反映就基本面而言現價偏低。另見參考2016至2021年之每年最低市賬率為0.31至0.58倍,平均值為0.45倍,高於現時的0.33倍,同樣反映現價偏低。 已有八年的穩定派息往績 平均值相對每股淨值為8.6468元,得出每股合理值為3.90元,較2.85元之潛在升幅為36.84%。而截至去年12月底的全年股東應佔溢利約383.63億元,相對截至去年12月底的加權平均股數約540.32億股,每股盈利折合為0.9925港元,對比2.85元之市盈率為2.87倍,參考六個財年之每年市盈率為2.65至4.52倍,平均值為3.85倍,亦高於現時的2.87倍,進一步確認現價偏低。平均值相對上述每股盈利,計出每股合理值為3.82元,較2.85元之潛在升幅為34.04%。再者,集團自2013年12月20日上市以來,每個財政年度均有派發股息,具備穩定的派息往績。 今年股息率望擴大至十厘 於2013至2020財年每股股息介乎0.0980至0.2140元人民幣,平均值為0.1765元,於2020財年每股股息為0.2100元,高於平均值。上述每股盈利為0.9925港元,參考2019和2020年股息支付率為31.47%和30.88%,預算2021年的為30.00%,計出每股股息折合為0.2977港元,相對現價2.85元,計出股息率為10.45%。參考上述 六個財年之每年最高股息率為3.55%至11.32%,平均值為7.52%,相對上述每股股息為0.2977元,計出每股合理值為3.96元,較2.85元之潛在升幅為38.95%。綜合上述三種分析,每股合理值為3.82至3.96元,平均值為3.89元,筆者認為集團的每股合理值不少於此值,表示現價有上升空間,較現價產生潛在升幅超過36.00%;若連同股息率超過10.00厘,預期一年回報率接近47.00%。自今年2月14日至3月11日 (過去一個月) 收市價介乎2.83至3.03元,相距僅約7.00%,少於一成反映波幅偏小。期內低位為2.77元 (見於3月9日) 較現價2.85元只差2.81%,反映現價進場風險不大。參考策略為進取者可於現價或以下買入股份;謹慎者可於2.55元或以下買入;保守者則可於2.25元或以下買入。此股顯然屬中長線投資性質,持貨不少於一年可看目標價為4.00至4.20元;而止蝕位為買入價下跌20%可考慮離場。另須留意鑑於近期恆指表現波動,遇上股價下挫時,投資者應嚴守止蝕為佳。(筆者現時未持有上述股份。) 撰文: 聶振邦 [...]

博客

聶振邦:多重分析中國光大銀行(6818)投資價值

今日分析股份是中國光大銀行(6818),於今年1月22日晚上發佈的2019全年業績顯示,截至去年底股東應佔溢利約373.54億元 (人民幣‧同下),較2018年溢利約336.59億元,增長10.98%,為2015至2019年之溢利增長率最高。至於金額則是2015至2019年之最高,反映始於2018年的中美貿易戰,或現時的中國經濟下行狀況,對集團未見構成很大程度的負面影響。截至去年底資產淨值約3,850億元,而截至今年1月底已發行股數約524.89億股,計出每股淨值折合為8.1281港元,相對今年2月24日收報3.26元,市賬率為0.40倍,低於1.00倍反映就基本面而言現價處於偏低水平。 市賬率及市盈率分析 此外,參考於2015至2019年之每年市賬率介乎0.38和1.00倍,平均值為0.58倍,高於現時的0.40倍,反映實則現價偏低。平均值相對每股淨值為8.1281元,得出每股合理值為4.75元,較3.26元之潛在升幅為45.71%。而截至去年底之股東應佔溢利約373.54億元,相對現時已發行股數,每股盈利折合為0.7887港元,對比3.26元之市盈率為4.13倍,參考上述五個財年之每年市盈率為3.92至7.63倍,平均值為5.22倍,相對上述每股盈利,計出每股合理值為4.12元,較3.26元之潛在升幅為26.38%。 股息率逾五厘不俗 另可留意集團於2013至2018年每股股息 (撇除2016年的0.098元) 介乎0.161至0.190元人民幣,可見派息穩定於2018年末期息0.161元人民幣,折合為0.1784港元,相對現價3.26元,計出股息率為5.47%。參考2014至2018財年之每年最低股息率平均值為4.23%,相對上述每股股息,計出每股合理值為4.22元,較3.26元之潛在升幅為29.44%。綜合上述三種分析,每股合理值為4.12至4.75元,平均值為4.36元,筆者認為集團的每股合理值不少於此值,表示現價有上升空間,較現價產生潛在升幅接近34%,連同股息率超過5厘,預期一年回報率超過39%。 現價已處於低水平 於2019全年業績顯示,去年集團以價值創造為主線,保持戰略定力,穩中求進,變中求機,聚焦重 點業務,加快「敏捷、科技、生態」轉型,推進光大財富生態圈 (財富E-SBU) 建設, 綜合競爭力持續提升,打造「一流財富管理銀行」取得新成效。從以上描述,反映集團表現務實,相對筆者上述市盈率為4.22倍,合理盈利增長率為4.22%,而2019年溢利增長為10.98%,反映現時股價偏低,認為股價仍有上升空間。自2019年11月6日高見3.80元 (為2019下半年高位) [...]

博客

【港股專家】聶振邦:尋找高息值博內銀股

今日分析股份是中國光大銀行(6818),集團作為一家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致力於打造中國最具創新能力的商業銀行。而集團業務分為三大範疇,分別是公司銀行業務、零售銀行業務和金融市場業務,至於經營收入於今年上半年約523億元 (人民幣‧同下),其中「利息凈收入」和「手續費及佣金淨收入」分別佔總經營收入之52.27%和35.13%,反映集團主要收入來源為公司及零售銀行業務。 展望參考 另於今年中期業績寫到集團未來發展的展望,分為兩部分,就是「經營計劃的完成情況」和「可能面臨的風險及應對措施」,管理層於前者認為集團上半年資產實現平穩增長,結構調整不斷推進,收入實現較快增長,盈利能力持續提升,各項風險總體可控,年度經營計劃執行情況良好。管理層於後者表示當前世界政治經濟環境更加錯綜複雜,一方面全球經濟保持回暖上行態勢,另一方面貿易摩擦、地緣政治等也給全球經濟發展帶來較大的不確定性。中國經濟金融領域的結構調整出現積極變化,但仍存在一些深層次問題。在強監管、去杠杆、防風險的背景下,資管新規等監管政策正式實施,商業銀行經營面臨較大壓力和挑戰。 業務分析 而集團於8月28日晚上發佈今年中期業績,截至今年6月底股東應佔溢利約180億元 (人民幣‧同下),為過去五個上半年 (2014至2018年) 最高,而今年上半年溢利增長率為6.71%,也是過去五個上半年表現最好的。於2014至2017年上半年佔全年溢利介乎53.70%至55.00%,反映上下半年溢利分佈平均,至於平均值為54.44%,預期2018全年溢利約332億元。現時已發行股數約525億股,預期每股盈利折合0.7268港元,並參考集團合理市盈率為5倍,計出每股合理值為3.63元,較9月11日收報3.17元產生潛在升幅超過14%,證明現價進場風險不大。另可留意集團於去年派發每股股息折合為0.2199港元,相對3.17元產生股息率為6.94%,高於6厘為現價進場風險不大之另一證明。 買賣策略 此股於今年1月29日高見4.76元,之後跟隨大市下行,至8月16日最低收報3.16元,約六個半月累跌逾33%,如今現價3.17元較3.16元只差一個價位,反映現價處於低位。參考策略為進取者可於現價或以下買入股份;謹慎者可於3.00元或以下買入;保守者則可於2.70元或以下買入。此股顯然屬中長線投資性質,持貨不少於一年可看目標價為4.00至4.50元;而止蝕位為買入價下跌20%可考慮離場。另須留意鑑於近期恆指表現波幅,遇上股價下挫時,投資者應嚴守止蝕為佳。 撰文:聶振邦(聶Sir,證監會持牌人) 筆者確認本人及其有聯繫者均沒有出現以下兩種情況,其一是在執筆前三十天內曾交易上述分析股票;其二在文章發出後三個營業日內交易上述的股票。此外,筆者現時也並未持有上述股份。 以上純屬個人研究分享,並不代表任何第三方機構立場,亦非任何投資建議或勸誘。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