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史立德:中國人口結構的新啟示

國家統計局於5月公布了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顯示,除了揭示人口增長率、勞動年齡人口和育齡婦女規模下降等結構性問題外,老齡化進一步加深也值得關注。   中國的老年人口數量在過去十年迅速增加,60歲及以上人口從2010年的1.8億人增加至2.6億人,佔總人口的比重從2010年的13.3%上升至18.7%。另一邊廂,中國的15-59歲適齡勞動人口於2011年達到峰頂,在隨後多年連續縮減,2020年普查的勞動年齡人口為8.9億人,比起2010年減少超過4,000萬人。   從另一個角度看,中國老齡化速度加快、勞動力供應減少,對社會養老負擔甚至私人消費能力、產業結構無疑會帶來愈來愈嚴重的影響;惟今時今日,中國老年人口的消費觀念和財務狀況已發生改變,加上退休人士的養老保障體系日漸健全,老年人未必再是消費的「低窪地帶」。近年中國與老年人口相關的消費市場不斷擴大,「銀髮產業」更被視為極具潛力的藍海市場。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曾發表報告,指全國中老年人口的消費潛力將從2014年的4萬億元人民幣,增長到2050年的106萬億元,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更將提高至33%。這龐大的市場,吸引了各路商家「競折腰」;盡享地利優勢的香港,相信不難在這個欣欣向榮的「朝陽產業」市場中分一杯羹。   其實香港近年亦出現人口加速老化的趨勢;根據特區政府統計處2016年公布的人口預測,到2038年,每3名香港人中,就有1人為65歲或以上的長者。可以說,香港與內地在面對人口老化這共同課題上,應有廣闊的合作空間。老齡市場對專業性有較高要求,而香港的養老產業發展較早,在經驗、技術、產品、服務,以至「香港品牌」信譽方面均具優勢,可以協助解決國內養老產業正面臨的服務品質有待提高及市場潛力未充分釋放等問題。   另一方面,香港的養老服務一向由自由市場提供,其經營及管理模式對內地亦甚具借鑒意義。2007年頒佈的《CEPA 補充協議四》已列明允許港資在廣東省開辦養老機構,吸引一些本港的營運商到內地發展;特區政府社會福利署更因利成便,推行「廣東院舍住宿照顧服務試驗計劃」,允許合資格的香港長者,選擇入住由香港非政府機構在廣東營辦的安老院。有關的跨界合作既是粵港澳大灣區共建「優質生活圈」的成功範例,亦可為內地安老服務業的發展帶來資金、管理和經驗。加之近年不少香港居民會選擇回內地退休,這群港人不單止是港商打入內地養老市場的基本客源,更可借助他們的口碑,將服務和產品推廣到內地的老齡民眾。   另一商機是「銀髮旅遊」。不少內地銀髮族具有一定的經濟基礎和較充裕的空閒時間,對出門旅遊甚感興趣。香港旅遊業不妨針對這群客户,開發更為精細和窩心的旅遊產品。這不但可以為本港的旅遊業打開一片新洞天,更可在他們訪港期間,巧妙地讓他們接觸本地的養老產品和服務,創造「交叉營銷」的商機。     撰文: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會長  史立德博士     [...]

博客

掌握人口發展趨勢,深耕內循環

《十四五規劃綱要》當中清晰表示,內循環是一個重要關鍵詞。因此,5月11日發布的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自然備受關注。 撰文:周文港博士(香港高等教育評議會秘書長) 這次普查的主要數據結果顯示:過去10年中國人口雖然保持增長,但是整體增速有所放緩,由2000年到2010年的平均年增長率0.57%下降到0.53%。也就是說,儘管中國從2013年開始放寬為兩胎,但仍未追回人口減少的幅度。此外,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達到18.70%,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比重達到13.50%,人口老齡化程度進一步加深。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也不諱言:「老年人口比例上升較快,老齡化已成為今後一段時期我國的基本國情。」更有數據顯示,內地結婚人數連跌兩年。據民政部公佈去年內地31個省份中,有813.1萬對夫妻註冊結婚,為繼2019年跌破1,000萬對大關後,再次跌穿900萬關口,更創2003年後新低紀錄,且僅為2013年高峰期的60%。 上述數據表明,老齡化、少子化、不婚化加速,需要通過鼓勵結婚、支持生育政策等來改變相關狀況;更加有經濟學者建議,可以全面開放生育,或者先放開三胎,並加快構建生養支撐體系,讓民眾生得起、養得起。此外,官方應需要積極因應老齡化程度加大,打造高質素銀齡服務產品和體系;為保障整體生產力,更要考慮適當延長法定退休年齡的問題。 另一組數字,亦值得大家留意。最新全國居住在城鎮的人口為9.0199億人,佔63.89%;居住在鄉村的人口為5.0979億人,佔36.11%。與2010年相比,城鎮人口增加2.3642億人,鄉村人口減少1.6436億人,城鎮人口比重上升14.21%,也就是說,國內的城鎮化速度正在快速增長。面對這個情況,內地以服務為主體的社區、社會及個人服務業需求必定大大增加,城鎮居民會更講求優質生活,也會花更多資源在少子化和老齡化的需要上,開拓了相關的服務需求。而養老產業的整個產業鏈,可以分為醫療、醫藥及保健業、家政服務業、院舍安排、房地產業、娛樂文化產業、旅遊業、保險及金融業等多個細分產業。 值得留意的是,改革開放以來所取得的經濟成就,在很多經濟學家看來是直接受益於人口紅利;而人口老齡化、少子化、不婚化加速,會對經濟發展產生不利影響。因此,國家相關部委將越來越可能適時採取政策行動。老、少、婚三個階段的整個產業鏈,將會因此獲得政府更多的支持甚至補貼。各位有意勇闖內需市場的港商,值得仔細研究,深耕內循環商機。 [...]

博客

【港股專家】藺常念:中國快達人口斷崖?

除了中美貿易戰外,近日輿論有一個新話題,就是中國人口斷崖問題。自文化革命後,中國鼓勵生育,人口大增。到1978年改革開放前,中國人口達到11億人。1979年國家實行計劃生育,每對夫婦只准生一胎。一胎政策實行近40年,中國人口仍然增長至2018年的14億人。但進入21世紀,人口增長率大幅放慢。勞動人口減少,令到有工沒有人做。有鑒於此,國家在2016年放寬一胎政策,每對夫婦可以生兩胎。2016年出生嬰兒大增至1786萬,但是跟隨兩年,出生率不止沒有上升,反而下跌。有初步數據顯示,在沿海城市,出生率大幅下跌,回復到2016年前的出生率。有人估計,2018年出生嬰兒不到1400萬,生育率由2017年的1.62下降至1.37。按人口專家,每位生育年齡的女人生育2.1個嬰兒才能維持人口平穩。低過2.1的生育率,整體人口便會下降。因此如果上述數據屬實,中國在不久的將來,很快將面對人口懸崖。 中國科學院發表中國人口與勞動問題報告,預測中國人口在2029達到峰值的14.42億人。從2030年人口進入負增長期,如果生育率維持在1.6,人口負增長期會提前在2027年達到。但若生育率只有1.37,估計負增長期會再早幾年達到。人口負增長,對中國整個經濟都有震撼性的影響。出生率下降,導致人口嚴重老化,及勞動力下降。若2018年的出生率急降屬實,人口將會出現斷層,嚴重影響到社會及經濟。主要問題在城市居民,尤其是年輕夫婦不欲生育,一般生一個,甚至不生育。主要是城市育兒費用太高,年輕夫婦負擔不起。勞動人口減少,直接影響到經濟增長。老年人口增加,令到社會養老負擔大增。東北三省已經出現年輕人流失至南部地區,只剩下老人,黑龍江省養老金缺口達到一萬億人民幣。養老問題已經成為國家預算一個重要難題,估計每年達到五萬億元人民幣。 城市人口不欲生育,成為現時人口問題的首要難題,也是所有先進國家面對的難題。人口專家預計國家在短期內,中國將會取消所有限制生育的法例。但是單是取消限制生育也不能扭轉劣勢,取消一胎政策,出生率只在2016年上升,2017年已經下跌。城市人口不欲生育,主要是經濟問題。幼兒養育及教育成本貴,才是年青人不欲生育的主要原因。若要鼓勵生育,要給更多的金錢誘因,例如嬰兒奬金、育兒津貼,及學費津貼等。需要大幅減少年青夫婦育兒的負擔,才能達到提高生育的目標。 但是中國人口問題是否這麼嚴峻?城市人口情況很確實,非常嚴峻,但是鄉村人口卻完全不同情況。筆者近年經常去內地鄉村興建醫院,及在農村地方協助貧困兒童上學。看見的情況和城市完全不同,城市夫婦只生一胎,最多兩胎。因為在城市,兒童是最大的負擔,由出生至讀大學,費用不菲。但是農村人口,視兒童為資產,農村夫婦普遍生3個至6個兒兒童。尤其是鄉村男生,到15歲便跑到城市打工。做地盤散工,或者在酒家或酒店,飲食業工作,每個月都有幾千元收入,打一年工便可以在鄉村建屋。雖然北京去年把低端人口趕走,但其他大城市沒有效法。大城市吸引大批鄉村人口工作,鄉村人口彌補城市勞動人口的缺口。筆者在廣西一個縣城高中發現,高一有70個女生,但只有7個男生,男女比例嚴重失衡。 有學者曾表示,中國最不可靠就是統計數據。雖然國家統計中國人口達到14億人,而因為生育率急降,人口將出現斷崖。筆者估計實際情況遠比官方預測好,因為國家的人口統計沒有把鄉村超生計算在內。每位鄉村婦女最少生3個,最多6個,足夠彌補城市人口出生率不足,及補充勞動人口。國家需要加強鄉村人口調查,確保數據正確,才能訂出適當的人口、經濟及生育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