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華時事

「一二五」計畫 救民企利多於弊

上週中國銀保監主席郭樹清突然喊話,提出「一二五」計畫,要三年內銀行有一半貸款借予民企。消息一出,立即震散內銀股,市場最怕銀行壞帳因而勁升,造成災難性影響。民企作為中國經濟命脈,救到民企就自然救到經濟,能達到三贏局面,絕對是利多於弊。 中國經濟增長動本身已出現一定放緩之下,今年再開打貿易戰,對內地的民企來的說更是雪上加霜。早前政府已出手救市,推出一系列措施,長遠希望提振A股,但在中短期仍不能救近火,所以中國銀保監會上週決定再出手,推出極具爭議性的政策,提示銀行要增加向民企的借貸。中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上週提出「一二五」計畫,目標是三年後,銀行的貸款當中有一半是借予民企。 郭樹清表示,中銀保監將從多方面入手解決好民營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初步考慮對民營企業的貸款要實現「一二五」的目標,即是在新增的公司類貸款中,大型銀行對民營企業的貸款不低於三分之一,而中小型銀行不低於三分之二,並爭取三年以後,銀行業對民營企業的貸款佔新增公司類貸款的比例不低於五成。 截至九月底,銀行業金融機構對民營企業貸款佔整個貸款的比例不足四分之一,但比例已在增長當中,而首三季度單戶授信一千萬元(人民幣.下同)以下的小微企業貸款增長最為急速,升幅達兩成,所以中銀保監預期,全年「兩增兩控」目標能夠圓滿完成。 保險金紓緩融資壓力 不過,除了貸款比例要增加,借貸利息要同時下降,才能真正幫到民企。截至第三季底,十八間主要商業銀行對小微企業平均利率百分之六點二二,已較第一季下降約零點七個百分點,城市商業銀行、農村中小金融機構分別降低零點二八及零點八五個百分點,微眾銀行等互聯網銀行對小微企業的平均利率下降一個百分點。 郭樹清強調,要充分發揮保險資金長期穩健投資優勢,允許保險資金設立專項產品參與化解上市公司和民營企業股票質押流動性風險,不納入權益投資比例監管。目前已有三隻專項產品落地,規模合計三百八十億元。中銀保監的下一步,是希望銀行要通過內部資金轉移定價優惠、貸款流程管理優化、提升差別化利率定價能力、下調轉貸利率、減免服務收費等方式,縮短民營企業融資鏈條,清理不必要的「通道」和「過橋」環節,合理管控民營企業貸款利率水平,帶動降低總體融資成本等。 「一二五」目標一出,立即在市場引起震盪,而首當其衝的自然是銀行股。市場擔心銀行要增加借貸予民企後,不良貸款比率會上升,亦會影響到銀行的整體貸款質素,令一眾銀行股重創。消息一出,內銀股立即捱沽,當日幾大內銀股跌百分之三至六,非常重傷。 其實內地政府於八、九十年代亦曾經出招,向銀行發出放貸指引,結果令壞賬率急升,不少銀行更一度處於技術性破產的邊緣,所以市場怕惡夢再來。市場人士擔心,指標嚴重削弱銀行的靈活度,為了硬達指標,可能質素一般的民企亦借到錢。 憂慮增內銀不良貸款 瑞銀亦發表報告加入唱淡行列,指擔心未來三年內銀的不良貸款會急增多達兩萬億元。瑞銀指,增加民營企業貸款的發展,若由政策推動而非市場主導,或意味銀行會降低貸款審批標準,以達到當局設定的政策目標,部分投資者會視之為信貸放寬訊號,擔心「去槓桿」會開倒車,最終令不良貸款大增。 根據該行估算,若落實有關計畫,在貸款增長緩慢、只有五成新做貸款來自企業的前提下,內銀未來三年的不良貸款額會增加一萬一千億元,若貸款增速達到百分之十五,而當中百分之六十五為企業貸款,不良貸款將增加兩萬億元。不過,現時民企佔大行貸款已到四至五成,相信對其影響不大,但中小行要增至三分之二,影響則會較大。 中銀保監數據顯示,截至今年第二季,內地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為百分之一點八六,不良貸款餘額一萬九千五百億元,對比一五年的第二季,三年間飆升近八成,若未來三年再添兩萬億元,情況將會更不堪設想。 因應新政在市場引發極大震盪,迫使當局立即出手撲火,內地三大證券報週一(十二日)在頭版引述「監管人士」稱,「一二五」並非硬指標,只是整體方向指標,而非監管考核指標,並不要求每家銀行一定要達到該目標,而因為各銀行市場定位、目標客戶不同,每家銀行應根據客戶情逐步調整業務。 此外,「一二五」要求只針對新增貸款,而非整體貸款。監管人士又指,「一二五」不等於銀行要犧牲信貸投放程序和風險防控標準,發放貸款時仍需做好盡職調查和貸後管理,盲目擴張、公司治理能力低下、惡意逃廢債,以及殭屍企業,不在銀行支持範圍之內。 挽救民企於水深火熱 雖然市場反應普遍不支持,但銀保監這一招其實非常重要。民企為中國經濟的重要支柱,但今年以來,民企的經營愈來愈艱難,除了利潤下跌,亦出現倒閉潮,加上貿易戰完全未有緩和跡象,更有可能演變成長久戰,如果不及時出手,一定會進一步拖累整體經濟增長。 國家統計局早前公布的十月份官方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顯示,數字從九月份的五十點八下滑至五十點二,指數創下二○一六年七月以來最低水平。至於經濟增長亦一直放緩,政府之前公布的第三季經濟增長只有百分之六點五,創逾九年新低。企業的盈利增幅亦不斷下跌,統計局的資料顯示,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利潤增長持續下跌,今年一至九月跌至百分之十四點七,創出自今年初起計的低位。 增長當中,大部分由國企或上市公司所帶動,而私營企業包括外商的增長非常疲弱。首三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國有控股企業實現利潤總額一萬五千三百億元,同比增長百分之二十三點三;股分制企業實現利潤總額三萬五千億元,增長百分之十九點一;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企業實現利潤總額一萬二千四百億元,按年升百分之五點七;私營企業實現利潤總額一萬二千六百億元,增長百分之九點三。單看九月份的數字,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五千四百五十五億元,同比增長只有百分之四點一,增速較八月份大幅放緩五點一個百分點。 經營環境愈來愈困難,令違約數字不斷增加,《彭博》的統計顯示,今年內地在岸市場出現最少七十六宗債券違約事件,規模達七百五十六億元,境外違約金額則為二十五億三千萬美元。WIND的資料顯示,今年第三季的新增債券違約大幅飆升,整體數字(不計上市企業)由第二季的八宗倍升至十六宗,而當中,民企就佔去了大部分,多達十二宗,可以想像民企的情況有多嚴竣。 冀能打破惡性循環 即使上市公司有融資渠道,但市場的資金不足,亦救不了所有公司,上市企業亦有五間出現違約。由於不少上市公司將股份抵押用作借貸,今年更多公司的股分被沒收,最後落入國企手上,中金公司的數據顯示,今年首九個月就有多達四十九間A股公司屬性發生變化,較去年全年多出兩間。官方數據亦顯示,今年上半年就有五百零四萬間企業破產。 民企生意不佳,更需要資金週轉,但正是因為生意差令借錢難上加難,造成惡性循環。人民銀行最新數據顯示,今年前八個月,新增貸款總額年增近百分之十九,達十一萬七千六百億元,但「影子」貸款卻大幅萎縮。去年中央大力去槓桿下,民企向銀行借錢更難,只有借助民間金融平台如P2P去借錢,但其後中央大力整治不合規的融資平台,連主要水喉都要收水。 今年下半年開始,內地民企債券又迎來到期高峰,市場估計,明年一季度勢將達到逾二千四百億元的歷史新高,其中以房地產和工業部門壓力最大,若政府不及時出手,民企倒閉潮會於明年加劇,屆時對整體經濟的打擊將更為嚴重。 市場人士認為,中國經濟增長放緩,其中一個原因正是對民企的支持太少。民企向銀行貸款,利息普遍達九厘以上,但國企要借錢,利息差不多平一半,而問題是即使民企肯捱貴息,銀行亦未必肯借,不少民企唯有轉向信託公司借錢,但其實信託公司亦是國企,從銀行手上借到錢再轉借予民企賺取息差,而到最後若民企爆煲,信託亦會出事,到頭來銀行亦不能幸免,如今增加貸款予民企,等於直接借錢到對方手上,民企亦不用再捱貴息,對整體經濟是更有利。 貢獻GDP超過六成 民企對中國經濟的重要性已不用質疑,在貿易戰的陰霾下,中國更有必須提速加大內需,令民企的角色更為重要。工商總局統計,截至去年七月底止,全中國企業總數共有二千九百零七萬戶,註冊資本總額為二百七十四萬億元,而民營企業的佔比就高達二千六百零七萬戶,比重達九成,而註冊資本亦達一百六十五萬億元,佔比亦有六成。工商聯以「五六七八九」做為比喻,去年民營企業對內地稅收貢獻超過五成、對GDP貢獻率超過六成、佔有七成以上的企業技術創新及新產品比重、提供超過八成的城鎮就業人口、新增就業貢獻率高達九成。 統計顯示,目前銀行業貸款餘額中,民企貸款佔比僅為百分之二十五,以民營經濟對GDP貢獻六成的比例去計,這個貸款的佔比其實極不合理,亦顯示銀行未能有效使用信貸資源。從風險防控的角度看,銀行業對中小企業的融資支持亦有利於分散風險,因為中小民營企業的業務更為多元化,所以民企信貸比重增加,與銀行不良率的提升並不存在必然聯繫。民企為內地經濟的重要支柱,所以若中央為保內銀的帳目而不救民企,最後只落下兩敗俱傷的局面。 德銀認為,若內地銀行業落實對民企貸款目標,短期可提振民企信貸增長三個百分點,至按年增長百分之十二,政策有望改善民企融資環境,以及或令內銀短期溫和受惠,因行業有更強勁的增長前景及更佳貸款利息收益率,但內銀無可避免地要面對資產質素穩定性下行的風險。 多重手段多管齊下 以往政府亦曾經出手,希望增加民企的借貸,但結果強差人意。今次的情況就大不同,政府上月底公布一系列的救市措施,當中包括減稅,而分析認為,單單借錢予民企不能解決所有,但減稅則有利民企長遠的經營,令公司財務水平向好,自然亦會減少違約問題。 中國目前稅收增速仍很高,今年前八個月便增長達百分之十三點四,令減稅空間更充裕,之前國家總理李克強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時,就提到十一月起,將現行貨物出口退稅率由百分之十五及部分的百分之十三,提高至百分之十六;退稅率為百分之九的提高至百分之十,部分更會提高至百分之十三等等。減稅令企業利潤提升,亦有更充裕資本再進行投資及研發,利好公司前景,對股市自然有很大的提振作用。之前美國減稅,亦帶來極佳效果,市場預期中央的減稅力度會較美國更大,而中國又有減稅空間,對提升民企中長期的業績則有更大的提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