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產
中國・海外・香港

樓市速報:土地供應不足 舊區重建解困


武夷集團於上月成功收購黃大仙鳴鳳街22至24號全幢物業逾八成業權,剩餘單位料會透過強拍統一業權。

香港房屋供應長期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態,但政府卻將公私營房屋比例調整至7比3,團結香港基金指出,這只會令公私營房屋供應將面臨斷崖式下跌,更建議將25幅較易改畫土地應優先處理。其實,除此之外,舊區重建亦是解決短中期供應的方法之一。在政府官地無法增加下,愈來愈多發展商加入舊樓收購重建市場,以致去年共錄39宗強制拍賣物業申請,按年增加1.6倍。有分析認為,因中資發展商發現愈來愈難投得政府地皮,且門檻亦較高,故強制拍賣舊樓更具吸引力,預料今年強拍申請將破去年紀錄,並成為中港發展商爭奪市區地的新戰場。

日前團結香港基金發表一份報告指出,政府調整公私營房屋單位供應目標比例為7比3,私人住宅單位供應目標因而由年均1.8萬伙下調至1.35萬伙。在總單位供應並未增加目標下,而修改公私營比例,只會顧此失彼。由於去年上蓋工程動工量明顯下降,加上可建私人住宅的熟地供應大幅減少,料在2019至23年的5年間,年均私人住宅單位落成量約為1.85萬伙,至2023年將銳減至1.33萬伙,較2018年水平大跌近四成。

即使長策會上調了公營房屋供應目標,由每年2.8萬個增至3.15萬個,然而,基金會預計,在未來4個財政年度,公營房屋的預測落成量僅為年均1.83萬個單位,遠低於長策的供應目標,至2022/23財政年度,報告更預計落成量將斷崖式下跌至1.45萬個單位。未來3年內,一般公屋申請者的輪候時間亦將由現時5.5年延長至突破6年大關。

住宅供應不足,但報告指出,自2013年政府公布215幅有潛力改畫為住宅用途的土地後,截至今年1月,仍有69幅用地尚未啟動法定改畫程序。基金會認為,當中25幅用地較易改畫,政府應優先處理,其中包括葵涌石排街地盤、柴灣游泳池後方等地。與此同時,團結香港基金副總幹事兼政策研究院主管黃元山亦表示,改畫土地用途只屬權宜之策,只是「左手交右手」的方法,在土地荒的情況下,暫時用來「退燒」,長遠仍需透過大規模填海等方法,多管齊下增加土地供應。

 

市建局觀塘恒安街重建項目共接獲18份標書,反應理想。

恒安街項目反應佳

然而,要透過填海造地,又談何容易,單是要應付社會的反對之聲,已是十分困難。在土地難以增加之下,要解決短中期供應,舊區重建反而成為其中一個可行之舉。如最近截標的市建局觀塘恒安街重建項目,共接獲18份標書,反應理想,除本地大型發展商外,亦罕見有英資發展商高富諾入市。

觀乎香港有不少舊區的住宅樓齡已達50年,而且地積比率亦偏低,香港置業行政總裁李志成表示,市區重建有助為區內注入活力,改善居住質素,亦不失為增加房屋供應的方法,建議當局做好全盤規畫,釋放土地潛力。發展局指市建局油旺規畫研究料於今年底至明年初完成,並計畫將理念推展至荃灣等地區。若有關研究規模大,覆蓋範圍約212公頃,涉及超過3,300座樓宇。

事實上,舊樓併購重建一向是不少發展商開發土地儲備的重要途徑,並以數家本地發展商主導,但是在政府官地供應愈來愈少之下,收購舊樓重建已成為發展商增加土儲的重要來源之一。

在眾多發展商中,恒基地產(00012)一向熱衷透過收購市區舊樓吸納土地儲備,而其擁有的舊樓重建項目,更是一眾地產商之中最多,如上月推售的紅磡啟岸,便是屬於重建項目。據集團2018年年報顯示,公司目前已全購或擁有80%以上業權的市區重建項目共有30個,佔合共樓面面積達約441.73萬平方呎,其中新界及九龍佔298.45萬平方呎。

恒地積極收舊樓

最近,恒地就土瓜灣落山道58至70號、下鄉道18至20號和美華街1至9號舊樓群,向土地審裁處申請強制拍賣,為今年第11宗強拍申請。據申請文件顯示,發展商現已購入項目約84%業權,僅餘下多個地舖和數個住宅單位仍未能成功收購,涉及21組小業主,物業現時估值約7億元。據恒地年報資料,該項目計畫連同另一申請強拍中的土瓜灣道舊樓地盤一併發展,預計地盤面積可擴至約2.2萬平方呎,可建商住樓面約15萬平方呎。

近年深水埗有不少舊樓收購活動,是未來主要新盤供應來源。

另外,新鴻基地產(00016)上月亦有向土地審裁處申請強拍灣仔寶靈頓道5至11號榮安大樓。據申請文件顯示,項目樓齡達45年,新地持91.67%業權,市場估值約4億元。翻查資料,新地去年4月及5月積極收購寶靈頓道一帶舊樓,包括寶靈頓道13、15及17號,以及與時代廣場僅一街之隔的堅拿道西11及12號等,不排除上述數個地盤會一併發展。

據仲量聯行早前發表的《住宅銷售報告》顯示,土地審裁處於2018年共接獲39宗強制拍賣物業申請,較2017年增加160%,主要是中資發展商亦開始注視舊樓潛在的發展機會,其中萬科置業去年更佔8宗申請,包括深水海壇街大型項目。

仲量聯行資本市場資深董事莫凱傑稱,與政府賣地比較,透過強拍吸納發展地皮需時較長及複雜,部分個案或招致更高的前期成本及風險,故在2017年,中資發展商在此市場近乎缺席,可是中資發展商發現已愈來愈難投得政府招標的地皮,該行資料,儘管中資發展商去年參與政府官地的入標率仍高,但成功奪標的中資發展商只佔27%,較2017年的70%顯著減少,因此強制拍賣舊樓已成為土地供應更具吸引力的來源。

中資活躍重建場

單是在今年,中資在收購舊樓項目重建的個案接連出現,如上月獲法庭頒出強制拍賣令的何文田自由道13及13A號舊樓,由萬科於本週二(23日)以底價2.491億元成功獲得。該物業的註冊地盤面積約為2,445平方呎,第一太平戴維斯董事總經理陳超國表示,項目可根據地積比率9倍發展,估計將發展為商住項目。

樓價再度升溫,在買家湧入市場下,二手市場破頂之聲不絕。

另武夷集團於上月亦成功收購黃大仙鳴鳳街22至24號全幢物業逾八成業權,剩餘單位料會透過收購或強拍統一業權。該集團早於2017年底以1.12億元購入鳴鳳街18至20號全幢物業,料未來將整合兩個地段,收購總成本料達2.5億元。地盤合併後面積約3,600平方呎,按地積比率9倍計,可重建為一幢面積約3.24萬平方呎的商住物業。

至於首度進軍本港住宅市場的內房企業中國奧園(03883),在去年初開始進行收購西半山羅便臣道63至67號燕貽大廈,目前已持有84%業權,最近亦申請強拍,物業現估值約5億元。

燕貽大廈佔地10,645平方呎,以最高地積比率約5倍計,可重建樓面約5.45萬平方呎。以目前燕貽大廈週邊項目的銷售均價每平方呎約4.3萬至4.8萬元計,項目重建後未來總值可達22.89億至25.55億元。

集團一向擅長舊樓收購,去年中亦披露以9.5億元收購葵涌國瑞路57至59號全幢工廈物業,並活化為旗下首個香港商業項目AOffice 46,目前正在開售。另青建國際(01240)或有關人士,新近亦申請強拍深水醫局街163至169號舊樓,項目樓齡62至64年,青建國際方面持有約81.8%業權,測量師對該物業的估值約為1.56億元。

強拍申請破紀錄

仲量聯行研究部主管馬安平認為,中資發展商對強拍的興趣增加,部分原因是對香港樓市愈來愈熟悉,樂意參與更複雜的投資機會。加上過去數年政府少有出售市區地皮的舉措,因此合併地皮被視為吸納地皮的有效方法,尤其是核心位置的小型地皮。

陳超國亦表示,由於政府的招標項目所需的投資金額龐大,動輒或需百億元,而強拍項目的投資金額對發展商而言較易掌握,最多約20億元已可併購地盤。觀乎強拍項目數字自去年年中開始活躍,相信今年的強拍申請將破去年紀錄,並認為強拍將成市區土地主要來源之餘,亦成為中港發展商爭奪市區地的新戰場。

Related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