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產
中國・海外・香港

林筱魯:沉淪


林筱魯 「資深規劃師」

在坊間常聽到「救救地球」的環保口號。從比較嚴肅的學術角度而論,地球不需人類拯救,人類也沒有能力救地球;環保的目的,是維持一個適合人類生存和繁衍的生態系統,是人本而非物本的。簡言之,恐龍曾經橫行於地球,人類隨後成為主導,而大家生存的目的,不在拯救一個沒有人類的地球於滅絕時。

城市是人類文明在維繫群居社會和集體經濟積累的最發達載體。中外歷史裡,記載了無數城邦的興滅。究其原因,離不開天災、戰亂,但更重要的是,那地方失去了原有吸引人們聚居所需的條件。

數世界十大古城,中國的西安站在前列,從有紀年史的西周被名為鎬京起,歷十多朝為首都,至今人口逾1,200萬,成為中國西部的科技中心。古都經歷朝代更替、戰火摧殘、居民流竄、文化斷裂,西安依舊以她老當益壯的骨架,盛撐著一身器臟肌膚,蹻健前行。

歷代古城   盛極必衰
但世界上不少曾經聲名顯赫的城市並不一定那麼幸運。威尼斯從城邦發展至共和國,曾經是歐洲最繁華的城市,穩佔中古世紀國際貿易的龍頭地位,現今吸引勾留的只剩那光輝歲月的餘痕。阿勒頗在中東及中亞王朝的歷史地位並不比西安遜色,在奧圖曼帝國時代的地位,僅次於君士坦丁堡和開羅,也是敍利亞的經濟商業中心,但正遭戰爭的無情破壞,居民顛沛流離,前途未卜。可是比起絲綢之路上的敦煌古城、土耳其的特洛依、秘魯的馬丘比丘、柬埔寨的吳哥窟、意大利的龐貝和美國西部無數因採礦和相關驛旅貿易而生,但已完全荒落的城鎮,她們的存在已屬不幸中的大幸。

城市的故事告訴我們,只要有人願意留下來、遷進去,縱然姿容更易、風韻遞嬗,她們便會與時間共續。地貌、建築的衍變慢,人心、經濟的變化快,是難以改變的客觀事實。

現代城市的人心,因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除了滿足居民的基本生活所需,也需要提供多元服務的軟件和硬件,方能維持她的「吸人」能力。換言之,安身立命之地不單包括僅可容身的居所、勉足糊口的工作、免於危害的居停處,包括潔淨的食水和空氣、良好治安、衞生的環境和食物供應等生活條件,也需要教育、醫療、康樂文化、交通運輸等各方面的合理配套。環看世界各地的城市,能達到這水平的,其實並不多。

位列頂級城市  首要吸引人才睴
頂級,尤其是國際級的城市,若要爭取優秀人才,則需要面對一些形而上的訴求。自由是體現社會文明程度的指標,涵義甚廣,由出入境、產權保障、資金及資訊流通、言論及思想表達、結社集會、宗教信仰,以至不受任何歧視壓迫。就這種種自由,香港縱使仍有改善空間,但對比其它城市,也並非落後。

在這段日子中,面對政治巨浪,是否會從此沉淪,被世人摒棄?正是大家於街頭巷尾都在熱議的話題。在自由的基礎上,進一步的追求是甚麼,是完全沒有約束的自由?是為政治改革而暫拋開法治與安寧的志向?

以香港現有的條件和狀況,硬要說成水深火熱,民不聊生,若非盲了心眼,否則難以令人信服。筆者不相信香港會沉淪,但身處其中的人,必須思考如何才能保有主導這城市的能力。「保衞我城」、「拯救我城」這些口號以外,相信有一些深層的課題,值得大家仔細探討琢磨。

 

Related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