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觀點
博客・吳老闆筆記・資本政經

統戰年輕人 宜軟不宜硬


•內地十大大學來港招生,每間收二百人,一年便二千人。

•共青團應公開招收團員,共產黨黨員應大方承認身分。

•統戰不到年輕人,只能怪統戰部不懂,港府不懂教。

早於去年十月,佔領運動還未結束,本欄已經指出,佔領運動的啟示,是統戰部過往棋差一着,一味只顧着生意人、專業人士,以至中產,而忽略了未來將會成為社會棟樑的年輕人,今後應當想辦法補救,統戰年輕人。 觀乎官員們的言論,北京似乎亦感覺到統戰年輕人的重要性,官方以至民間更已付諸行動,籌畫各式各樣活動,例如成立「青少年軍」、實施大學交換學生計畫,阿里巴巴主席馬雲甚至設立十億創業基金……表面上,可謂百花齊放;實際上,卻是千頭萬緒,十分混亂。

其實,統戰年輕人,說易當然不易,說難也並非太難。好像中國在國際舞台上展現影響力,有硬實力時,亦講軟實力。硬者,當然是指實實在在的經濟力量、軍事力量;軟者,則是較「虛無飄渺」的文化滲透、民族認同等。 同樣地,統戰年輕人,方法有硬亦有軟。不過,由於香港社會自由開放、資訊發達,年輕人與國際接觸多,不容易被「洗腦」,夾硬來恐怕只會得到反效果,所以萬萬不能「硬銷」。因此,政府的「硬」,只能硬在立場上,即是大原則是一國兩制,大前提是跟從《基本法》辦事,安全系數要高,國家安全不可出事,其餘則不能硬,只能軟。

例如中學學科,不須硬性規定一定要讀「國民教育」,學生可以自由選擇修或不修,只是國企在港招請員工,取錄條件則包括修讀了某些特定科目。又例如服兵役,不須硬性規定一定要服,而是自願參與。 至於大學,除了舉辦交流團、實施交換生計畫,不如索性要內地公立大學每年都收取一定數目香港學生,譬如二百個,淨計十大高校,包括清華、北大、復旦,每間收二百個,一年都收二千個香港學生了。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年輕人要上位,在國內有很多途徑,在香港卻無從入手。雖然,計及省,以至旗下的市,芸芸政協當中,有百分之五至十預了給港人,不過,港人要當政協,是先做得大、有地位,才當得上的,而非「打」上去的。

所以,要讓年輕人有上位的機會,讓年輕人有認識祖國的機會,共青團應該公開招收團員。法輪功都公開招收會員,共青團為何不可?共產黨為何不可? 事實上,一直以來最最最負面的教育,就是香港的共產黨黨員,不敢承認自己是黨員。不敢承認的潛台詞,是覺得不體面?黨員應該大大方方承認,讓人覺得身為黨員是自豪事;共產黨亦應該公開招收黨員,光明正大。 如果統戰不到年輕人,責任在於統戰部及香港政府,只怪統戰部不懂「」,只怪港府不懂教,只怪自己用錯方法,不要諉過於人,不要鬧老百姓。

Related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