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觀點
博客・吳老闆筆記・資本政經

樓價上升 並非週期


•有升有跌才是週期,現時樓價並非處於週期性的上升,而是價值重估。

•無論以回歸後計,抑或從八十年代初計,香港樓價升幅均落後於倫敦。

•政府所謂的增加供應,只是假的增加,發展商已看穿政府的黔驢之技。

根據差餉物業估價署資料,去年全港私人住宅售價指數由二百四十五點一,上升至二百七十七點六,升幅達到一成三;當中,淨計面積四十平方米以下的「上車盤」,升幅更達一成五,由二百六十三點九,上升至三百○三點二。 這還不特止,根據中原城市領先指數,二○一五年以來,樓價繼續節節上升,短短一個月間,又上升了百分之三,由一百三十二點四五,上升至一百三十六點三五,屢創新高之餘,最近一週更加創出三十週以來最大單週升幅紀錄,氣勢如虹。 面對樓價愈壓愈升,財經及庫務局局長陳家強、運輸及房屋局局長張炳良、金管局總裁陳德霖先後放話,暗示可能再出辣招打壓樓市;當中,陳德霖更明言,鑑於目前樓市交投活躍,價格亦有上升趨勢,儘管現時按揭貸款要求已相當高,但當局仍有空間推出逆週期措施。

從一眾財金官員的言論,可見其對當前樓市形勢的判斷,大錯特錯矣——現時樓市的上升,根本不是因為處於一個週期的升軌。甚麼是週期?有升有跌才叫週期,但現時樓價卻是一面倒地上升!那何來逆週期? 事實上,香港樓市近年上升,只因處於價值重估(re-rating),追回過往的大落後。本欄早已指出,回歸以來,莫說相比內地城市,就算較諸紐約、倫敦,香港樓價升幅也是遠遠落後;再追溯遠一點,譬如三十年前,倫敦樓價迄今的升幅,也遠高於香港(本人八十年代曾被派駐倫敦工作,在當地置了業,因此十分清楚)。 此外,當政府刻意撳低通脹,以補貼低下階層,股票市場又不暢旺,樓價還有甚麼不升之理?政府夾硬打壓,只會擾亂市場,當市場適應了,調節完,執好位,便又升過,所謂辣招根本無用。若要樓價大跌,除非經濟經歷大震盪,或利率升得很急,然而,中國肯定不會讓之發生。

說來說去,若要止住樓價大升,增加供應就是唯一途徑。港府似乎明白此點,揚言提高未來供應,可是所謂增加,只是假的增加——單位數量的增加,來自面積的縮小。 發展商看通了港府黔驢之技,紛紛出來買地。要注意的是,地產商買地,往往因應其一年的賣樓成績,繼而買入兩、三年的土地儲備。打個譬喻,今年賣多了一倍,土地儲備就要增加四倍! 另一方面,隨着更多發展商買地,即是市場更多參與者,樓市風險更加分散,下跌機會更低。

Related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