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觀點
博客・吳老闆筆記・資本政經

庫房「水浸」 三大出路


《資本壹週》639期(2018年2月8日)

– 派錢到全港打工仔的強積金戶口,繼而可以用來買樓,皆大歡喜。
– 從會計角度,基建沒得計算回報;從經濟效益,基建則是必需的。
– 醫療產業值得大力發展,不過在此之前,需要解決地與人的問題。

庫房「水浸」 三大出路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將於本月尾公布新一年度《預算案》,「財爺」已經事先張揚,本年度盈餘「非常高」,首九個月已達千億,這還未計薪俸稅的入賬,會計師公會則估計全年可達一千七百六十億元,本欄就認為不止此數。事關去年度最終盈餘也逾一千一百億元,而眾多收入今年又比去年高。

例如賣地收入,隨着樓價上升,地價也屢破紀錄,雖然政府在下半年拖慢了賣地的步伐,但淨計官地的推出,本年度的收入截至目前為止仍然達到一千零七十億元,與去年全年的一千零九十五億元,相去不遠。

不過,兩大地產商新地及恒地卻大規模地將手頭上的農地轉用途,根據地政總署資料,去年第四季的補地價金額,便達一百六十五億元,較去年第三季的六十八億元,按季大升一點四倍,更創下過去十年以來有記錄的季度新高;本年度首九個月計算,已高達三百二十億元,比起去年度全年的一百七十億元,多出了一百五十億元。此外,印花稅收益亦創出新高。

這還不特止,此前金管局亦公布,外匯基金二○一七年全年投資收入高達二千五百二十億元,刷新最高紀錄,較二○一六年的六百一十億元,大升超過三倍,將向港府分賬二百三十五億元。

總而言之,港府財政儲備肯定再創新高,而為了替庫房「排洪」,財爺正要求一眾決策局出謀獻策怎樣花錢。本欄就認為,與其胡亂派錢,或應十三局所求,也只是些零零落落的使費,不如大手筆花在三個地方上。

第一,便是撥出一定金額,譬如一千億元,平均分派到全港打工仔的強積金戶口,人人有份,皆大歡喜,兼且人人平等。以現時約二百七十八萬名「打工仔」計,每人便有三萬六千元。同時,亦調整強積金政策,可以用來買樓,此也不違強積金作為退休安老之用的原意。

第二,則是大力興建基建設施。皆因從會計角度看,計及折舊、利息等,基建是沒得計算回報的,環顧全球亦然如是,歐美興建公路也是一樣,除非像內地般人口眾多,否則要賺錢很困難。然而,從經濟效益看,基建則是必需的。

特別是廣深港高鐵,香港更加註定要蝕錢。事關一來,香港段只是支線,接駁到全國的主線網絡,而主線並非香港經營,除非像港鐵一樣,支線、主線同屬一個機構旗下;二來,香港段很短程,票價可以定得多高?好像南京到深圳,才才過六、七百元,而深圳到香港,則僅得兩個站,可以收得多貴?因此,執着於八百六十四億元何時能夠回本實在多餘,不如放眼於其他益處上。譬如西九龍高鐵站未動工,附近地皮已經陸續賣出;此外,淨計「便民」已經是賺,尤其是高鐵站位於市中心,省回不少時間。

第三,就要狂開醫院,且看公立醫院已經不敷應用,使用率長期高於百分百。而事實上,醫療產業值得大力發展,不過在此之前,需要解決土地以至醫務人員的短缺問題。

廣深港高鐵註定蝕錢,但其他效益卻很龐大。

文章來源:Capital Weekly 資本壹週

吳鴻生 南華集團主席《資本壹週》社長
劉若文:《資本壹週》總編輯

免責聲明
– 投資涉及風險。
– 本演示或材料不構成任何要約、市場推廣、保證、擔保、意見或建議。
– 保留版權所有及一切權利。
– 任何用途均須遵守所有適用之法律。

Related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