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觀點
博客・吳老闆筆記・資本政經

互聯互通無用 不如直接行動


「滬港通」本週二(十一月十七日)已實施一週年。回顧期間成績,北上「滬股通」的使用額度,只是一千二百○八億人民幣,相當於允許額度的百分之四十,每日額度只在開通首日用盡而已;南下「港股通」的使用額度就更不堪,僅得九百一十八億,佔總額度的百分之三十七,每日額度則在今年四月兩度用盡罷了。 事實上,本欄早於去年「滬港通」開通之時已指出,不要寄予厚望,「滬港通」並不是○七年「港股直通車」般的「大禮」,「北水」不會蜂擁來港。因為要買H股的內地投資者,早已透過不同途徑買入。 相反,上海更加受惠。首先,「滬港通」的開通,可讓基金經理買到在香港本來買不到的大陸股票,以及吸引追逐波幅的投資者,買賣上落更大的內地股票。更長遠的,是對內地資本賬的開放,以及人民幣的國,裨益甚巨。

個人一直認為,「滬港通」的開通,本來的目的是令A、H股價併軌,繼而讓A股國際化。且看上週MSCI將一批中國公司納入基準指數成分,都只是納入十四間在美國上市的中資概念股分,當中包括阿里巴巴、百度、攜程等,以及在香港上市的三隻H股,和一隻沒有在其他地方上市的深圳B股。究其原因,就是如果納入一隻同時在內地和在香港上市的股分,而A、H存在明顯差價,那要如何計價? 以此觀之,即使啟動「滬倫通」,效果也一樣。因為倫敦、香港早已通了,倫敦投資者可以買賣香港股票,「滬倫通」的開通,只是讓基金經理買入在香港買不到的內地股票罷了。

「深港通」的道理亦然,唯一高興的,是追逐波幅的投資者。因為深圳股市的上落,比起上海股市更甚,尤其是中小板及創業板,大上大落如坐過山車,緊張刺激兼而有之。 既然如此,「滬倫通」、「深港通」何時推出,根本沒有太大意義。然而,一日不解決A、H差價的問題,A股便難以國際化。究竟如何是好?最簡單直接的方法,就是要在香港和在內地都有掛牌的上市公司,自己入市買入H股。同一間公司,雖然在不同地方上市,但隨着權益相同,理論上股價也應該相同,買入比A股有折讓的H股,於公司而言,絕對有着數。 至於回購資金從何而來?第一,可以是借貸;第二,更直接的,是沽出A股。不要以為需要動用龐大資金,因為市場了解公司意圖之後,就會跟入,到時人人沽A股、買H股,A股股價便下跌,H股股價則上升,A、H於焉併軌。 

①「滬港通」的開通,上海得益多於香港。

② A、H差價問題不解決,A股難國際化。

③ 上市公司不如直接自己沽A股買H股。

①兩位局長被免職,傳聞實際上是「被炒魷」。

②曾德成的「死因」,被指處理青年工作不力。

③佔領運動的問題,在於年輕人參與度極高。

Related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