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熱話
企業策略・可持續發展・商事動態・大中華時事・專題・本港時事・環球時事

中國擬提高電動車企門檻


中國希望培育出龍頭電動車車企。

全球均加緊推動環保能源汽車,當中電動車已成為主流,而中國為免市場出現泡沫及重覆投資,正計畫提高行業的入門門檻,令行業更健康發展,以及培育出更強實力的巨頭,以便與其他國家產品抗衡。

近日《彭博》引述消息人士報道,中國計畫制定新規例,提高電動車行業的門檻,只容許合資格的公司外判生產予其他汽車生產商。在新規例下,新能源汽車製造商若要利用其他公司的產能,必需於過去三年在中國投入最少四十億元(人民幣.下同)作研發費用;過去兩年純電動車全球銷售量至少達到一萬五千部:存入的資金要有十億元以上。

新例亦要求製造商合約有效期最少為三年,而每個生產地的年產量至少達五萬部;初創新能源汽車公司只可與不多於兩間製造商簽訂合約等。新例最快於本月實行,中國工業和訊息化部回應報導指,有關新規例仍在修訂,稍後會徵集公眾意見。

有關新要求算是嚴格,對小型的電動車廠的經營會造成衝擊,但長遠對整個行業都是有好處,有助將資金集中發展,以培育出技術及規模均較佳的龍頭企業。現時內地雖然有達四百八十六間電動車公司,但絕大部分的國內公司仍處於「嬰兒期」,但外國競爭對手如Tesla則愈做愈大。

現時中國在電動車電池的研發上已超越日本。

中國一直希望取得電動車的主導權,故除了從車企層面入手,電池亦有戰略部署,中國早前已提出了到二○二五年要將乘用車(新車)的百公里油耗減少至每輛平均四升的目標,故需要銷售七百萬輛新能源汽車。中國政府要求整車企業需銷售一定數量新能源汽車,而針對純電動汽車,亦提出了將重要零部件的國產化比率提高至八成以上,並推出只要搭載中國製造的電池,就獲得補貼的措施。

在政府的推動下,電動車電池亦成為中國的強項,連日本亦難匹敵。日媒指,中國的新能源汽車行業中,繼純電動汽車(EV)用電池之後,在驅動馬達和自動駕駛的核心零部件領域方面,中國企業亦已在崛起,並到了「沒有中國零部件,就造不出純電動汽車的時代」。

東風日產的純電動戰略車「軒逸純電」(SYLPHY Zero Emission)的負責人門田英稔早前在上海國際車展的會場上表示,日產為電動化方面的先鋒,當年推出全球最早量產純電動汽車時,零部件全是日本製造。不過,新車「軒逸純電」中,近三分之一的電池採用了中國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CATL)的產品,在純電動汽車用電池的生產規模和成本方面,已沒有企業能匹敵中國廠商。

Related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