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熱話
企業策略・可持續發展・商事動態・大中華時事・專題・本港時事・環球時事

【名人解讀】阿發: 從四次創業失敗到建立汽車王國 吉利汽車創辦人李書福的發跡史


吉利汽車(0175)創辦人及董事長李書福日前發表了八千多字的自述,十分值得完整細讀,以認識李書福如何從家徒四壁的窮小子變成華人百大富豪之一。李書福經歷了足足四次的創業失敗,但卻再一次懷著激情地捲土重來,終於建立了吉利汽車這家中國第一家生產自主轎車品牌的民營企業,並且在2010年歷史性收購富豪汽車(Volvo),奠定了吉利的王者地位。

李書福出生於改革開放前的一個農民家庭,讀小學時已開始工作,在暑假時為生產隊放牛,一個暑假賺6至10元,對當時的小孩來說已是一筆大錢。

到初中一年級時,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改革開放正式開始,政府允許市場經濟,農村土地可以承包經營,燃起了李書福的創業夢。當時李書福高中還沒有畢業,已對學習失去耐心,並開始創業。第一次創業,用幾百元買了一台照相機,在街上為人拍照,很快賺了數百元,然後又開了小型照相館,燈光、道具、大型座機完全自製,後來因為沒有營業執照,被關門停業。

第二次創業,實行循環再用,從廢舊電器零件中分離金屬銅、金屬銀、金屬金,但技術後來被人學走,供應鏈競爭過大,又歸告吹。

第三次創業,生產電冰箱配件,用了400個日夜自行研究和試製,最後廠房被收回,經歷多次輾轉,把機器推了幾十公里,終於找到地方生產。然後一舉成名,成為全中國最有競爭力的電冰箱配件生產商。但後來因為內部股東意見分歧,以及客觀環境因素,再度告吹。這時候李書福25歲,才重新上大學。

第四次創業,生產裝潢材料。李書福也是自己設計、製造鎂鋁曲板、鋁板幕牆等裝潢材料。最後這些技術又被人學走了,供應鏈競爭激烈,惟有又放棄業務。

第五次創業,就是撼動世界的吉利汽車。吉利是全中國第一個研究生產摩托車的民企。不過,摩托車市場因為企業缺乏合規意識,企業爭相學習吉利,又出現了無序競爭,李書福惟有放棄摩托車進行轉型,但這一次轉型意義巨大。

後來,吉利自主研究生產汽車,一開始連同李書福只有3個工程師,這一年李書福35歲,後來吉利愈做愈大,並且以辦學的方式發展汽車產業,全球有2萬名研發工程師,直至目前仍每年投放數百億研發費用。在這無數次失敗的經歷中,我們能夠發現李書福總是一副激情地裁進一個全新的領域,積極地從無到有地學習所有相關技術,然後每次都是失敗於被人抄走技術。也許如此,所以吉利才如此重視研發自家的技術。而這自家的技術是難以被抄走的優勢。

李書福說:「我決定要研究、生產汽車,除了我自己信,還有少部份人信,真沒有太多的人相信。大家都認為在汽車工業領域已經沒有優勢了,早已經被西方國家壟斷了,中國企業只能與外國汽車公司合資或合作才有可能取得成功。」

歷史證明重視自主研發的吉利才是對的。最近中國開放汽車市場引入外資競爭,於是,一眾與外資車企合營的中國企業股價應聲大跌,惟有吉利能經受壓力,因為吉利的歷史,就是「創新、創業,大膽實踐,不斷轉型升級的成長史,就是不斷為用戶帶來獲得感的奮鬥史。

而李書福相信,汽車仍在不斷升級的歷史路徑之中。以下這幅圖景,也許某天將會實現:「汽車一定會電動化、智能化,一定會成為智能空間移動終端,一定會幫助主人解決更多的困難和問題;一定會垂直起降,自由飛行在江河山川、城市鄉村;一定會成為主人的秘書、保鏢,為主人賺錢,幫主人消費,逗主人高興,與主人聊天,保主人平安,幫助主人增長知識;一定會自己去清洗、保養等等。」

激情、學習、創新、失敗、捲土重來。李書福每一次創業,也在經歷這五個階段的循環。吉利汽車的致勝之道,亦正在於不斷學習創新的這種企業DNA,吉利今年有8款新車上市,去年尾推出了中高檔新品牌領克,領克01銷量在今年4月接近破萬超預期。再加上吉利近年大量投入智能汽車和電動汽車的研發,近月發佈GKUI系統,欲做汽車版android。用最近的流行語來說,吉利仍然有夢想。

撰文:阿發

Related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