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觀點
博客・吳老闆筆記・資本政經

老闆看樓市: 財爺與特首 房策非與是


‧財爺聲言捨私樓而建公屋,豈非與特首的理念背道而馳?
‧填海是增加土地最一勞永逸的方法,但遠水不能救近火。
‧既然要增加自置居所,相反就應該暫時減少公屋的興建。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近日公布兩個「好消息」,一是本港上半年經濟優於預期,加上內地、美國以至環球的經濟表現都不俗,預料8月公布的全年經濟增長,可比《財政預算案》提出的2%至3%,上調0.5個百分點。

另外,就是全年供應1.8個私人住宅單位的目標,達標毫無懸念,甚至可以略為超標,加上下半年補地價單位較多,因此私樓賣地項目可能減少,發展局正研究將個別土地轉為興建資助房屋。

此兩個「好消息」,是否真的好消息?尤其是出於「財爺」之口。首先,早於今年2月《預算案》公布時,本人已經指出,當中的2017年經濟展望,可謂廢話一籮籮,估都懶得估,只是盡數美國、歐洲、日本的不確定性,完全沒有前瞻性的看法;反映官員一是「無料」,一是「無承擔」。

至於私樓供應「超標」,因而考慮改為發展公營房屋,就更離譜。其實,早於現任財爺擔任發展局局長時,港府對樓市的措施——重打壓需求,而非增加供應,已是倒行逆施。如今陳茂波貴為財政司司長,首要任務更應該是為整體經濟增值、為市民資產增值,總之就是創富而非創貧,但到頭來卻竟然聲言捨私樓增公屋?

況且,特首林鄭月娥在其競選政綱中已經指出,要重新構建置業階梯,為不同收入的家庭提供置業機會,包括增加「綠置居」,以及在居屋之上推出「港人首置上車盤」等。現在財爺卻這樣說,豈非與特首的理念背道而馳?
幫助置業 皆大歡喜
事實上,本欄十分贊同林鄭「幫市民置業」的目標,以及其「以全面、宏觀的態度來檢視土地來源,包括維港以外填海、私人發展商土地儲備、舊區重建、新界棕地、郊野公園邊陲等」手段。

當中,填海可謂最一勞永逸的方法,如果可以在大嶼山兩邊海岸線填開去,隨時夠用二、三十年;不過,此乃長遠之計,遠水不能救近火,短線而言,最簡單而快捷者,就是打私人發展商土儲(即是農地)的主意。

此外,既然要增加自置居所,在土地尚未大幅增加下,就暫時減少公屋的興建,譬如未來3年減少一半?以每年興建2萬個公屋的「10年建屋目標」計,3年便減少了3萬個公屋,繼而轉化為「綠置居」、居屋、「首置盤」、私樓;同時,並津貼公屋戶買樓,騰空單位予真正有需要人士之餘,亦幫助首次置業的市民上車。

如此這般,多管齊下,自能打通樓市經脈,而市民得以上車,便可享受到資產增值的好處,可謂皆大歡喜也。

吳鴻生:
南華集團主席
《資本壹週》社長

劉若文:《資本壹週》總編輯

Related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