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策略
股市

內銀股2018大翻身 四大必買之選


內銀股在2018年首個交易日表現亮麗,成為帶領大市上升的火車頭。

內銀股曾因市場對中國債務危機的憂慮而被捨棄,但隨著中國致力去槓桿,令危機紓緩,加上內銀股的業績表現對辦,市場開始對內銀股進行重估,從而帶動股價回升,踏入2018年,內銀股表現更加矚目,港股在2018年首個交易日,急升近六百點,而一眾內銀股成為帶領大市上升的重要功臣。

過往數年內銀股價偏軟,主要是市場擔心內地金融體系存在爆煲風險,隨著中央政府致力去槓桿,市場的憂慮亦逐步消除,加上內銀股去年的業績表現對辦,亦令市場對內銀板塊重拾信心,支持股價由低位回升。

綜觀13間內銀,2017年度第三季的撥備前盈利按年升5%,主因淨息差及費用收入改善,紓緩成本收入比率反彈影響,純利按年升3.7%;信貸成本升至101點子,按年增4點子。與此同時,在內銀第三季度的業績發現,內銀的資本壓力已見放鬆,同時資產質素亦見有改善。

目前,市場普遍看好港股今年的表現,而港股2018年首個交易日,亦不負眾望,星展唯高達(香港)中國及香港市場策略師李聲揚預期在北水支撐下,恒指上半年有望升穿大時代高位至33,000點,而國指的目標為13,500點。

 

 

內地製造業及批發、零售行業企業產品價格和利潤率快速恢復,有助改善內銀的不良貸款。

內銀不良貸款比率改善

目前,內銀股佔恒指及國指成分比重不輕,假如大戶欲推升恒指及國指,相信一定會向內銀股埋手,而李聲揚指內銀不良貸款比率持續有改善,因此看好內銀股未來將繼續復甦。

法國外貿銀行亞太區首席經濟學家Alicia Garcia Herrero指內地今年經濟增長水平仍企穩在6.5%以上水平,政府的貨幣政策傾向收緊,令銀行融資成本趨升,對銀行帶來流動性風險。雖然,內地政府的監管會較嚴謹,但大型銀行獲國策支持,因此在一眾內銀股中,表現會較為穩定,中小型銀行的風險則相對較大。

事實上,近年中央的政策不斷向國有大型銀行傾斜,去年十一月,人行聯同中銀監、中證監、中保監和外管局聯合就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發出徵求意見稿。文件規定,旨在統一同類資管產品的監管標准,促進資管業務健康發展,有效防控金融風險,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

新規無疑可解決大部分內銀風險問題,例如高槓桿化、監管套利、隱性回報保證等與影子銀行業務有關的問題。對內地銀行業而言,新條例草案只是深化及擴大人行於4月時頒布與財富管理相關的指引,並非甚麼新鮮事,但從內銀第三季的業績顯示,新規對銀行利潤及手續費收入構成一定影響,但新規對大型內銀影響較輕,歸因於其風險較低,較少與理財產品、影子銀行及非標准信貸資產相關業務,股分制銀行受到的影響則較大。

招商銀行估值雖然略高,但管理質素較同業優勝。

大型銀行股價跑贏中小行

近日在一眾內銀股中,以國有四大銀行表現較為標青,週二(2日)四大國有銀行工商銀行(01398)、建設銀行(00939)、農業銀行(01288)及中國銀行(03988)均升逾2%,當中建行股價更創7.46元一年高位。

事實上,在內地流動性收緊,人民銀行致力打擊影子銀行,加上政策較為傾向國有銀行下,中小型銀行更難籌集資金,因而轉向投資較昂貴及高風險的工具。所以投資者現階段暫宜聚焦資產質素持續改善的大型內銀股,中小型銀行銀行暫宜觀望為上。

瑞信私人銀行大中華區股本研究部主管謝琳認為,在內地維持中性偏緊的貨幣政策下,睇好內銀股及內險股,指該兩大板塊可受惠加息與資產質素改善,而保險產品滲透率具增長空間,亦可望帶動內險股。

市場將對內銀持續進行重估

此外,中金近日發表報告指,內地銀行業經營槓桿較高,息差水平低於主要可比較市場,且受到監管政策變化影響較大。該行料未來24個月,行業將出現明顯重估,建議投資者積極布局內銀股A/H股。

中金指,去年幾家優質內銀的突出股價表現是行業重估的第一階段。隨著行業經營趨勢的穩定,週期因素將推動行業進入重估的第二階段,即整體估值區域向上。料2019年之後,多家銀行不同管理週期和業務分化,銀行業重估將進入第三階段,即高資本內生能力的銀行進一步拉大和行業平均估值之間的差距。

國有大型銀行近日股價表現明顯跑贏中小銀行。

估值低於國際同業

目前,建行及工行的市賬率只有1.06倍,農行及工行分別只有0.83倍及0.74倍,估值明顯遠低於國際銀行水平,加上中國銀行業的股本回報率有15%,只要中國經濟穩步發展,相信內銀股的估值將會獲得提高。以現價計,四大國有銀行的週息率達4厘以上,在息率吸引及具重估憧憬下,相信內銀股在2018年表現會相當矚目,料股價有機會有機會反覆挑戰高位。

Related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