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策略
股市

憧憬增加基建投資保經濟 買入基建股 值博高


中央積極推出措施穩經濟,市場估計中央將會透過增加基建投資刺激經濟。

內地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中央已連番出手推出措施,以穩定經濟增長,雖然,中美雙方將於10月進面對進行面對面貿易談判,但相信難有突破性的結果。在中美貿易關係僵持不下的情況下,相信中央仍會繼續推出穩定經濟的措施,除刺激內需之外,相信增加基建投資亦是重要的手段,料在此憧憬下,基建股後市有機會做好。

中國8月份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按月下降0.2個百分點至49.5,為連續4個月在盛衰分界線之下,亦低於預期的49.7。另外,8月出口以美元計,按年下跌1%,有別於市場預期增長2.2%;進口更大跌5.6%,反映內需低迷。雖然以人民幣計,上月出口按年增長2.6%,但主因是人民幣大幅貶值約3.6%,創下1994年以來最惡劣所致。

在經濟表現疲弱下,信貸評級機構惠譽國際將中國今年經濟增長預測,由原先的6.2%降至6.1%,明年則由6%降至5.7%。

雖然,惠譽調低中國經濟增長預測,但光銀國際董事總經理林樵基則認為惠譽的預測過分悲觀,該行預計2019年經濟增長能維持6至6.5%區間,而2020年仍可保六。

光銀國際董事總經理林樵基指人行「降準」對提振中國經濟有正面作用。

預測12月再降準一次
事實上,中央已開始積極推出措施穩經濟,繼早前的變相減息之後,人行於上週末宣布降準,人民銀行本月16日全面降準0.5個百分點,為今年第二度全面降準,加上定向降準,料可以釋放9,000億元人民幣資金。

星展香港高級經濟師周洪禮分析指,人行是次全面降準0.5個百分點,反映內地經濟的下行壓力升溫,中美貿易戰繼續白熱化,預計GDP增長將持續放緩,即使兩國敲定下月重啟貿易談判,相信亦不會有好大突破。

周洪禮認為,人行接連打出LPR改革及降準一套「組合拳」,是要填補貨幣政策的真空期,「LPR」僅適用於新批貸款,要發揮作用至少需時3至4個季度,故此人行短期內仍要繼續出招拉低貸款成本。」他續指,人行在過去數季屢次降準,但目前內地平均借貸利率仍超過5厘,資金始終未能流到真正「等錢使」的地方,故此需要加碼推出政策。

周洪禮預期,隨著內地經濟挑戰愈趨嚴峻,人行很可能於12月再度降準,估計幅度或介乎0.5至1個百分點,視乎內地經濟數據能否企穩、金融市場走勢等。但他估計,在人行推出LPR改革過後,貸款基準利率的角色將會陸續淡出,人行暫時沒有太大動力減息,相信會盡量透過LPR完成放水任務。

基建股盈利表現於第二季明顯有改善。

至於是次降準對人民幣的影響,他指出投資者較為著眼中美貿易戰的進展,而由於中央早已放風要求及時降準,市場對此亦早有預算,「降準幅度甚至低於部分人預期」,估計人民幣不會因而遭受更大的貶值壓力。

林樵基亦指人行「降準」對提振中國經濟有正面作用,料今年12月會再宣布「降準」。他解釋,「降準」通常會在季尾推出,以增加市場流動性,支持交稅及借貸等經濟活動。

他提醒,中國經濟無疑有下行風險,但刺激經濟措施有助減慢下行速度。另外,刺激經濟措施對經濟增長作用通常滯後約三至六個月,所以他對中國經濟及A股後市仍樂觀。

獲批基建投資金額增加
除貨幣政策之外,市場估計中央會推出財政措施刺激經濟,而加大基金投資相信是重要的手段,彭博經濟中國經濟學家萬千指中國7月份獲批的基建投資金額開始增加,與地方政府專項債發行速度的增速相符。根據彭博經濟研究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國家發改委) 的數據編制的新指數,基建投資金額升幅,標誌相關政策對中國經濟的支持力度加大。

今年1月至7月期間獲國家發改委批准的基建投資金額總計共8,300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達250%。指數升幅充分顯示中國政府正著力應對持續的經濟疲弱,而政府工作的重心亦由控制公共債務轉向支持經濟增長。

今年1月至7月期間獲國家發改委批准的基建投資金額總計共8,300億元人民幣。

中國的待建基建項目數量上升,於此同時中國經濟正在放緩。中國7月份經濟活動數據顯示中國經濟供需兩方面均表現疲弱,增長前景似乎正在惡化。此外,增長放緩亦令勞動力市場受壓,國內失業率從6月錄得的5.1%上升至7月錄得的5.3%,對視穩定就業人數為首要任務的政府帶來挑戰。

今年1月至7月的基礎設施投資同比增速由今年上半年錄得的4.1%放緩至3.8%。本身已龐大的投資基數和中國地方政府借貸受到限制造成經濟疲弱。部分地方官員因過度舉債而受到懲罰後,地方政府在借貸方面變得更加自律,亦是另一個拖累因素。

展望未來,隨著獲批項目在未來幾個月內付諸實行,以及專項債發行增速帶來更多資金,基礎設施投資或出現增長。今年7月份專項債發行規模由6月份錄得的3,545億元人民幣上升至4,385億元人民幣。此前,中國在6月份時調整相關規定,允許地方政府以專項債資金用作部分基礎設施項目的主權資本。

無可否認,有關中國投資的所需訊號與背景雜訊的比例頗高,較難將指數視為觀察投資增長變化的早期指標。投資往往存在波動,數據未必可以完全反映項目幅度。國家發改委牽頭為數不少、有一定規模的重大政府項目,但大量其他計畫中的基建項目並未反映在數據中,而實施過程的各種耽誤亦有機會導致數據波動。

隨著中央在基建投資轉趨積極,料基建股可以直接受惠,加上目前基建股估值低,買入值博率高。

Related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