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策略
股市

劉慧:傳中國擬開徵數據稅 ATM續有監管壓力


中資科技股的政策陰霾持續未散,據《日經新聞》報道指,有多個跡象顯示中國政府計劃向科網平台企業開徵數據稅,以實現「共同富裕」目標。阿里巴巴、騰訊等大型科技企業,都保存了大量用戶數據,早前,市場曾傳出有企業出售數據與非法使用數據。

市場認為這個報道可能是中國擬開徵新稅種前先放風「試水溫」,再看看市場的反應,反映中國政府很可能正在考慮這項計劃。

這個消息看着並非空穴來風,在今年10月,曾任重慶市長與中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的黃奇帆出席上海外灘金融峰會時就大力提倡數據稅,表示要統計企業通過收集用戶數據所獲取的收入,並回收20%至30%的數據稅款,之後回歸給整體社會。而數據的管轄權、交易權應由國家所有;數據的所有權由雙邊交易的主體所共有;數據轉讓後的主體僅擁有使用權;數據的所有者享有數據的財產分配權。

在去年12月,中國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曾表示,各國法律似乎還沒有準確界定數據財產權益的歸屬,大型科技公司實際上擁有數據的控制權,中國政府已明確將數據列為與勞動、資本、技術並列的生產要素,數據確權是數據市場化配置及報酬定價的基礎性問題。因此,需要盡快明確各方數據權益,推動完善數據流轉和價格形成機制,充分並公平合理地利用數據價值。

受相關消息影響,騰訊﹙0700﹚、阿里巴巴﹙9988﹚、以及美團﹙3690﹚等中資科技股的股價均錄跌幅。筆者認為未來科網巨頭仍將面對較重的監管壓力,皆因中國在10月底出台《“十四五”電子商務發展規劃》,當中有提到將加快修訂《反壟斷法》,推動修訂《電子商務法》;細化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規則,預防和製止平台經濟領域壟斷、不正當競爭等行為,引導平台經營者依法合規經營,可見監管力度將會愈來愈大,使這些公司的盈利空間逐漸收窄。

在互聯網年代,人們在網上的每個行為都會留下足跡,通過收集不同地區、不同年齡層、不同性別、甚至是不同收入及教育程度的人之數據,再作出分析及調整營銷策略,企業可以精準投放廣告、為客人展示他們可能會感興趣的話題或貨物、設計更多迎合市場需求的產品等。數據將可成為資源,令某件事物因而產生價值,衍生經濟效益,例如阿里巴巴就把數據提煉成推薦客人購買貨品的系統,讓客人購買更多產品。掌握大數據,就相當於掌握利刃,在市場上將可佔據有利位置。因此,在反壟斷國策下,中央若開徵數據稅也是無可厚非的事了。

若散戶鐘情ATM股,筆者認為現階段只適合炒波幅,可吼股價回落到心水價位時買入,再趁市場情緒緩和,或者待有好消息出台後,再沽出股份。

(筆者為證監會持牌人士,並未持有上述股票。 以上純屬個人意見策略,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撰文:劉慧(證監會持牌人、慧悅財經創辦人)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