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專訪
創業家・名人系列・著名品牌

M+博物館董事局主席陳智思 打造不一樣的藝術風景線


現任行政會議召集人陳智思(Bernard ,是香港市民公認的公職王,最新的任命,是出任西九文化區M+博物館董事局主席。或許因為有藝術訓練的背景,他先後被政府委派擔任保育及與藝術相關項目的領導層。而對於經常與藝術文化掛鈎,他表示並不抗拒,更是樂在其中,而能夠提升市民的藝術水平,平衡大眾的利益,讓世界領受香港的獨有文化,將是作為未來兩年M+博物館董事局主席的使命。

「藝術家」的光環,讓陳智思成為芸芸政治人物中,一抹獨有的風景。每次被委派擔任藝術項目主席時,他最常聽到的理由,包括:因為讀藝術、是藝術家、芸芸官員中只有他有藝術訓練,類似等等理由,他笑道已習慣接受。「其實我不算是藝術家,只是讀藝術,如果找藝術家來做,當然不會是我,政府只是需要一個既明白藝術,但又懂得商業的人來平衡各方利益的人來領導。」於是他一次又一次成為了政府的心水選擇。

當然,亦有人好奇,修讀藝術,又怎會懂得經濟利益?但隨著時間累積,陳智思完美演繹了藝術訓練的好處,讓自己成為有創意的人,然後放諸任何事上,都可以帶出效果。

從此愛上藝術

「現在回想,我是非常幸運,因為原本遇上不幸,以為人生就此平平無奇,但又慢慢活出精彩人生。」在大學時期,他一直與死神搏鬥,這是旁人看不到、感受不到的。

最初他是修讀經濟,但患上高安氐動脈炎,經歷了幾次手術,因為要需要休養,故此能夠讀書的時間有限。「為了有足夠的學分可以畢業,我開始看看是否有其他學科能讓我即使不用回校,亦能夠完全課程。後來看到Art  Department有科Independent Study,覺得有趣,也適合當時的我,於是選了Studio Art,課程講求創作,沒有對錯之分,也沒有美與醜之見,最重要是,不需趕及課程的進度。」

假如陳智思沒有患病,父母未必不接受他修讀藝術,但因為大病,所以隨他心意而行,甚至不讀也可以。患病的辛苦,不在於治療,而是需要一生與它伴隨,慶幸遇上藝術,為他分心,也讓他開心。「大學第三年,發覺藝術可以讓自己任意發揮,於是很快愛上了。讀到第四年,終於可以完整地完成所有課堂,而且在藝術及經濟的學分均有,當時我想,藝術系很特別,而且我亦喜歡,但將來未必再有機會修讀,反而自己可能會因為工作,需要再讀經濟相關的課程,思前想後,索性轉讀藝術,以此為主修科。」

對藝術沒有後悔

讀Studio Art,畢業時需要展出作品,可以是有攝影、繪畫、陶瓷、多媒體。計及他,班上共有7個學生,然後同學的創作風格及作品都是由第一年開始累計,陳智思是中途空降,未有任何風格可言,因著要突圍而出,他的創意也由此被激發。「藝術系競爭也很大,要think out of the box(打破常規思考問題),我決定以新手法在傳統藝術中找出路,以塗改液在黑色畫紙作畫,視覺效果突出,更引起教授的好奇,讓我順利畢業。」

畢業後,他在美國的投行工作了一段時間,卻害羞不敢表示自己是讀藝術出身,更不想解釋因為患病而轉系,於是只說自己是畢業於商科。「現在的香港是進步了很多,30年前的經濟理論今天未必有用,反而30年前的藝術在今天仍然有價值,仍受人尊重。我絕對沒有後悔讀藝術,而且幫了我一大忙,當刻未必覺得有用,今天卻覺得可以幫助我在任何事都能跳出既有框框。」

因為藝術,就是一項訓練,例如學習音樂,可以訓練紀律,而繪畫、攝影等,能夠激發人的創作精神,在任何工作及生活上,都可套用。在八十年代,有商業背景,亦有藝術訓練經驗,陳智思是幸運的。

全文請參閱最新一期5月號《資本雜誌》

Related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