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專訪
創業家・名人系列・著名品牌

施政報告重點拓創科經濟 促官產學研合作 共建構國際創科中心


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加快「粵港澳大灣區」形成「國際創新科技中心」,首次將「深港河套」納入「粵港澳大灣區重大合作平台」,並明確支持「香港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進一步深化香港與內地科創合作關係,反映了中央對香港創新科技(創科)和河套地區發展的重視。行政長官李家超上月發表上任後首份《施政報告》,提出四大策略推動香港的創新科技發展,將在今年內推出「香港創新科技發展藍圖」,重要領域包括完善創科生態圈、壯大本地和海外創科人才庫、建設智慧香港,以及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其中政府未來一年將大力加強產學研等多方協作,為本港成為國際創科中心締造有利的條件。

在施政告中,李家超宣布政府明年將設立100億元「產學研1+計劃」。計劃以配對形式資助不少於100支有潛質成為初創企業的大學研發團隊。他提到:「每支團隊分兩期完成其項目:第一期是三年內成功把科研成果轉化落地,第二期是隨後兩年內把科研成果商品化。目標是激勵產學研協作,進一步推動『從一到N』的科研成果轉化和產業發展。」

另一方面,李家超表示,政府會與新成立的「引進重點企業辦公室」合作,並配合50億元「策略性創科基金」,致力促進科技產業發展。聚焦吸引生命健康科技、人工智能與數據科學,以及先進製造與新能源科技等產業的優秀企業和人才落戶香港。目標是未來五年吸引不少於100間具潛力或代表性的創科企業在港設立或擴展業務,包括至少20間龍頭創科企業,為香港帶來過百億元的投資,並創造以千計的本地就業職位。而政府將設立「工業專員」,專責統籌和督導「再工業化」的策略工作,協助製造業利用創新科技升級轉型,未來將有更多智能生產線設立,目標是將智能生產線由目前約30條在五年間增加至超過130條。由上述措施可見,特區政府銳意為本港建立一條產學研的創科生態圈。

然而近年港府也十分積極推動「官、產、學、研」的合作。今年7月,首個跨境官產學研共建創科教育中心成立,結合港深資源,培養學以致用的創新領袖及創業人才,以教育創新驅動產業發展和社會進步,推動本港創科經濟發展取得突破,為建構國際創科中心打造有利條件。所謂「官、產、學、研」,就是政府以行政手段,推動「產、學、研」的發展。產、學、研」是指企業、大學、科研機構互相配合,通過在科研、教育、生產等方面的社會分工,做到功能與資源優勢上的協同與互補,造就技術創新上、中、下游的對接與融合。

孫東:港有「從零到一」的突破能力

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表示,政府未來在建設創新生態圈上,會加強與本地大學合作。孫東指,香港在生命健康科技領域具有明顯優勢,擁有強大的研究能力、前瞻性的研究成果以及「從零到一」的突破能力。他舉例指,香港擁有五所世界百強大學和兩所世界40 強醫學院、擁有眾多生命健康領域的世界級人才、擁有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認可的臨床試驗中心,相關臨床試驗標準的數據也得到了海外監管機構的廣泛認可。特區政府將制訂頂層規劃,完善創科生態,統籌創科上、中、下游的發展。

孫東認為,上游方面需加強高校在科研方面的優勢,鞏固競爭力;中游方面需鼓勵高校積極推動科研成果轉化和商品化;下游方面需制訂明確的產業便利化政策,支持創科產業發展,培育本地科創公司,吸引海外企業來港設立基地。同時,要利用創新科技,協助傳統產業向高附加值生產轉型,加快再工業化進程,帶動新的經濟增長點。

全文請參閱最新一期11月號《資本雜誌》

Related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