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專訪
創業家・名人系列・著名品牌

【人物專訪】Marlene Taschen From Publisher to change maker:革新藝術出版之路


aschen位於意大利米蘭的書店。

若你喜歡藝術書籍,那對Taschen這個名字,應該不會感到陌生。創立於1980年德國科隆的Taschen,出版了很多價錢大眾化的藝術書籍,令藝術得以普及,亦在市場上確立了清晰定位。然而,若果Taschen只是獨沽一味出平價書籍,還可以生存到今日?市場在變,時代亦變,Taschen按部就班地開拓國際版圖,推出一本本價錢驚人,令藝術愛好者趨之若鶩的收藏級藝術專書,與此同時與世界各位地藝術家、設計師保持緊密關係,市場獨一無二,由此真真正正奠定了在出版藝術書籍上的龍頭位置。Taschen由Benedikt Taschen創立,近年其大女兒Marlene Taschen開始接手書店工作,最新考驗是剛於7月初在中環大館開業的書店。這是亞洲首間Taschen書店,亦是往後進軍中國及亞洲市場的試金石。

Text / Jerry Hui
Photography / Cheung Chin Yui

位於中環的大館,是在今年5月中正式開幕的,而香港向來缺乏地區性的地標,因此大館一開,遊人自然絡繹不絕進內參觀。這一座迄立過百年歷史的建築群,經過翻新後,重新在新時代中找到新的位置,將古典藝術及現代一面融入其中,可說跟德國藝術書出版商Taschen的市場形象不謀而合。Taschen在7月2日正式開幕,面積不算大,佔地1,300呎,但書籍的展示方式匠心獨運,身處未中,未必瞬即聞到書香,卻已精神一振,難怪香港的媒體均以「朝聖」去形容愛書人的心態。
 

下一步的部署會如何, 還未有定案,要先做好香港市場, 至於未來會如何,誰會知道呢?

C:Capital CEO
T:Marlene Taschen

亞洲第一店
C:我在記者會當日已來了這裡參觀,發覺其實面積不算大,不過空間設計不錯,有種古典及優雅的味道。
T:哈哈,其實這裡已不算小了,我們在科隆店的面積還要小呢。我認為是要視乎地區,香港地寸金尺土,對我們來說已是非常不錯的了。

C:我讀書時代已常買Taschen出版的藝術書籍,因為價錢平,質素又不錯。Taschen其實亦有出版一些收藏級的書籍,不過這些書籍已不是一般人可以買得起了。不過我有個好奇的問題,這些書籍如此巨大又沉重,當顧客要求試閱時,相信一定會花很多張羅的功夫了。
T:對呀,我是經過都將那些書搬來搬去的。你不要看我的外表,其實我是相當強壯的。在這間書店工作,首先是一定要擁有一個強壯的身體。

C:你說得太好,對女性,還是不要只看外表。讓我們談談你在書店的工作。書店創辦人Taschen先生有三名兒女,作為大女兒,如今加入家族生意,亦似乎是很順理成章的事。
T:我是在6年前加入Taschen,成為全職職員的,並於去年開始出任董事總經理一職。而在6年前,我一直只是以兼職的身份在書店工作,做過很多不同崗位,如幫忙開設倫敦及紐約的分店。我在大學是讀商科及心理學的,並擁有社會心理學碩士學位,在正式加入Tachen前亦曾參與過一個名為Museum of Everything的藝術推廣項目,這是個相當有趣的項目,而我便出任項目經理一職。

父與女
C:在加入Taschen一事上,是父親的刻意安排嗎?
T:沒有,他從沒有這樣做。我過去的成長歷程,一直都是很自由,很獨立的。我在16歲時就離家外闖,先後在澳洲、巴拿馬、南非、倫敦等地方生活過,我可以如此自由地選擇過自己理想中的生活,因此你亦可以想像到父親是從來沒有刻意管束我的。他從來沒有問我是否想加入Taschen,是從來沒有提及過,更不用說會否迫我了。可能亦有一些間接的安排,如他總會讓我去參與一些有趣的藝術項目,令我得以在過去十多年來,一直都保持了在書店的參與度。後來我之所以會正式加入Taschen,反而是我自己的決定來的。

C:期間發生了甚麼事?
T:我在倫敦生活期間,誕下了女兒,到女兒6歲時,我突然意識到,其實我應該善用自己的時間及能力,將我的精力、經驗及技巧,貢獻到家族生意上,那總好過為其他人工作。於是在6年前,我便正式成為了Taschen的全職員工了。我當時問父親,你想跟我一同工作嗎?他知道我的決定後很開心。幾年後,亦即去年,父親將我晉升為現時董事總經理的職位,責任大了,工作亦多了,我亦視之為一項重大的挑戰。

C:這是交捧嗎?
T:不是的,父親是不會退休的。他愛書,愛目前我們正在所做的一切,每分每秒都享受其中,怎會退下來呢?不過自我加入後,他開心了很多,身上的壓力是減少了,令他可以完全投入其中。目前我跟父親的工作分配,他主要負責創意部分,我則負責日常管理、品牌及營運方面。

C:兩代之間,由於成長背景不同,很多時都會出現磨擦,你們父女之間是如何相處的?
T:我是女性,跟父親又有不同的成長背景及經歷,因此我們看世界的角度亦有所不同,但在很多方面,我們的想法及觀點還是相近的,否則就很難一同工作了。
 

不是商業機構的書店
C:作為年青一代,你為Taschen帶來甚麼新的元素?
T:在6年前加入時,我已經開宗明義說不想只做書,希望可以開拓一些除了書本以外的事情,我稱之為「Non-books」,如跟藝術家合作,推出一些特別項目、展覽或產品等。這方面仍在進行中,不過期間我亦意識到一些結構性的問題,那是首先要去解決的。我們的分店不多,因此在銷售上,向來以發行為主,於是就缺乏銷售的渠道,為此我們便開始建立書店自家的網站,還有電子商貿平台,如是者一直發展,直至今日。

C:我將話題回到這間新店的定位上。Taschen在全球開設了14間書店,這間位於大館的書店,是亞洲區第一間,為何選擇了香港?而這是合適的時間去開嗎?須知道,在香港經營書店從來不易,人工、交租,還有常變的市場趨勢,大書店如PageOne,已於數年前在香港消失,而香港最大的英文書店Dymocks亦已轍出香港,現在如日方中的台灣誠品,卻不是以賣書為主力,當中很大部分的收入,反而是來自賣文具及各類生活用品,香港的書店,究竟可以如何去經營呢?
T:我的看法,還算樂觀的。這是個showroom來的,有了它,我們就可以做很多事情,而眼前又有大館這個如此理想的地點,因此我認為是最合適的時間,讓Taschen在亞洲市場上發揮新的影響力,何況我們不是新來者,早於十多年,我們已在香港開設辦公室了。另一方面,我們又可以藉此跟本地的書迷及顧客有直接連繫,知道他們的喜好,以直接獲取市場上的資訊,故我會認為那對Taschen的長遠發展來說,絕對是好事來的。我喜歡香港,香港有很多歷史建築物,對很多人來說仍是充滿了吸引力的。Taschen香港店的開設,自然是為了進一步開拓亞洲市場,不過下一步的部署會如何,還未有定案,要先做好香港市場,至於未來會如何,誰會知道呢?

C:Taschen的商業模式是獨特的,既出版平價書,又有天價般的收藏書籍,兩者如何平衡,為公司帶來最大的利潤呢?
T:Taschen嚴格上來說不是商業機構,因為一向以來,我們對出版的書籍都有很大的責任感,例如會花十年時間去出版及製作一本書,這還可以算是商業機構嗎?但我們當然亦要做生意的,若果本書出版了,結果原來是沒有人去買的,那我們便要虧本了,那是一定不行的。不過由於父親是一名非常出色的企業家,因此我們很少遇到這種問題。作為公司的董事總經理,我有責任令公司持續發展,並令公司出現盈利,這雖然是很大的挑戰,但我相信是可以做到的,因為目前在市場上,我們仍具有相當優勢。那些收藏版的書籍雖是製作經年,又要不斷投資,但一經出版後,我們除了從銷售中獲利後,亦會將內容轉變成不同的版本,從中希望獲取更大的收益。

Related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