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專訪
創業家・名人系列・著名品牌

希慎 | 呂幹威.打造藝術文化一片「天」


希慎集團首席營運總監呂幹威(Ricky),訪問當天於Urban Sky 中的咖啡店一攝,咖啡店面向銅鑼灣大廈,環境開揚。
希慎集團首席營運總監呂幹威(Ricky),訪問當天於Urban Sky 中的咖啡店一攝,咖啡店面向銅鑼灣大廈,環境開揚。

銅鑼灣出名是潮流品牌的集散地,舖租更位列全球頭數位;但與此同時,又夾雜不少地道街舖,匯聚新舊中西文化,被喻為是區內綠洲。其中銅鑼灣利園區便是當中的文化地標之一,負責打造「利園區」的希慎興業(希慎集團),在發展集團業務的同時,積極聯繫區內其他小店及特色老舖,攜手打造及凝聚區內的文化氛圍。集團於今年7月便將希慎廣場9樓搖身一變,成為全新的藝文生活空間─ Urban Sky。該集團首席營運總監呂幹威(Ricky)表示,他們不會為社區特別定下文化定義,而是讓它有機地發展;在租金高昂的繁華都市中,開拓普及的文藝空間。
Text/Jamie Tsang Photo/Cheung Chin Yui

E:Capital Entrepreneur
R:呂幹威 (Ricky Lui)(希慎集團首席營運總監)

撇去定義:懷抱社區的獨特條件
E:未出現Urban Sky 前,其實銅鑼灣利園區中已有不少文化元素,如夾雜不少老字號和新派小店,這些獨立品牌的存留,對地區規劃發展及管理有甚麼影響?
R:看回我們那區,著名的有老三陽、太平館、巴黎毛冷公司,太平館在我們一代是出名的「豉油西餐廳」,是個港式化的西餐。在我們年代存在的事物,對於新生代來說可能已是懷舊了。而有趣的是,在我們商場附近的數條街道,往樓上舖看去,你可能會數到30至50間理髮店,又可以見有10間瑜伽店及運動店,又有不少影樓。當區內出現老小店,同時又有不少新派小店和不同的潮流品牌進駐商店及地舖,有歷史底蘊之餘,又會接受嶄新事物。在這個組合之下,店舖形成很大對比,且又多元豐富,既有零售,又有住宅,是個百川容納的地方。我們沒有刻意去定性這個區域做文化區,不會抹殺其歷史底蘊;就讓這個地方有機地發展,盡量發揮區內元素,並互相協調。

E:整個利園區由希慎廣場、利園一至六期、利舞臺、禮頓中心、希慎道壹號及蘭芳道25號組成,你認為要管理和規劃這區,要具備甚麽重要元素?
R:經常說的”Community”(社區),聽來容易,但想深一層,要形成一個社區,並非單靠給予一個名稱來定性,如「高級區」、「文化區」或某一種特定區域,而是背後有很多因素和條件促成,再加上有適當的技巧去組織和管理,需兩者兼備;加上更重要的是受眾觀感,就是受眾覺得你是甚麽?要建構一個區,需要這三點來共同協作。

凝聚社區:與別不同的文化視點
E:銅鑼灣的文化底蘊和走在前線的潮流觸角,確實吸引新世代前來購物或閒遊。你會透過怎樣的推廣,去確立社區的特性?
R:我們於數年開始組織了一個Lee Garden Association(利園協會),成員包括有我們的租戶、地區週邊的商戶,以致樓上的舖頭。有了組織,我們便有適當的溝通。這個地方適合不同背景的人,不同人會找到自己所愛。如老一輩會到吃了三十年的南北樓,小朋友又可去逛一逛附近的Harry Plotter Museum,媽咪級的可以去到遠一點的MTM,做面部護理。我們常會討論如何將事情做得更好,令地區的walkability更高。協會會組織很多懷舊文化活動,曾舉辦如雞蛋仔文化節、香港國際七人欖球賽的主題活動、與香港芭蕾舞團合作的遊樂日等。我們不單希望人們前來消費,更想他們接納這區。做市場推廣與策劃景點不同 ── 策劃園區是長遠的,當這區變得更好時,任何人都會得益;而市場推廣卻是短線的。

E:要締造長遠的地區效益,你們如何運用集團的影響力?
R:我們不止與商戶溝通,還與許多不同組織交流和合作,如不同的文化藝術團體及綠色機構等,接觸面是很廣。不論是文化、藝術或是可持續發展主題,我們都會與不同組織或機構進行「腦震盪」,除為他們提供支援,也可共同研究用甚麽角度去將相關議題普及化,期望受大眾歡迎且能容易接受及理解。例如在可持續發展方面,每年也會舉辦Sustainability Conference。去年就曾於Hysan Place 4樓,舉辦了一個推廣食蟲文化和循環再用的專題活動,教育大眾可持續發展的生活理念。

希慎集團首席營運總監呂幹威(Ricky)

建設普及文藝空間
E:文化藝術是你們重視的一環,怎樣將這概念融入項目發展?
R:當我們設想art and culture 的時候,我們會想到inclusive art。藝術不應該是那樣尊貴,阿伯在公園捉棋也是文化。在這個園區內,我們希望有更多人可以欣賞藝術和文化,甚至期盼這個藝術是inclusive到當你經過一個地方時,會頓時感受到文化氣息。園區中並沒有擺放一些名貴的藝術作品,但若要提到藝術的話,好像有之前在白沙道的Leica 專門店,整幅外牆添上了品牌
的主題色系,裝修過程我們會給予協助,令其
他途人經過感覺賞心悅目。又例如,在Hysan Avenue園區中,我們盡力去保持樹木的數量;當你入來時有著良好的空間感,好的空間感也是藝術的一種。

E:今年7月初在希慎9樓登場的Urban Sky,是你們最新的文化藝術項目,當中有何發展策略?目標的受眾又是?
R:其實我們的社區附近已有不少藝術文化地方,但是想到會否有一個角落,可以變成城市中的論壇地?如你今天想起藝術,會聯想到香港藝術中心,及當大家提到普普文化時,或是普通到可以接觸的文化,可會想起這個角落?所以,Urban Sky出現了。這個角落,是任何一個人都可以接觸得到的,我們所做的不想太由市場學主導,太gimmick的東西並不是這裡的重點。

E:Urban Sky的佈局設計有甚麽特點?
R:原先9樓是沒有任何東西,我們在這個地方打造了間咖啡店,旁邊一處特大的地方會定期舉辦「普普文化系列」活動,讓不同人可以在這裡互相交流。在咖啡店的那邊,當你往外看,會看到一些天空和高樓大廈,這個景緻可說是一種藝術。我們希望營造一個氛圍,就是令你坐到這間咖啡店時,能讓你不知怎的很想一直坐下去,這便為你營造了獨特的文藝moment。

E:每年希慎都有安排管理培訓生計劃(Management Trainee),在Urban Sky這個嶄新的項目中,他們扮演著甚麽的角色?
R:作為一個老牌企業,都不想變得守舊落後,要接受新事先要接受新人。很多MT也是剛畢業的Z世代,他們的想法跟我們很不同,有著從他們的第一手資料,為項目注入新元素,帶出貼近潮流的想法,對社會更貼地。於Urban Sky未出現時,在同一地點已有舉辦藝術文化活動,那時開始放手給予MT機會,由他們作主軸去負責,在有限資源發揮小宇宙。到後來,在Urban Sky的頭炮活動上,亦由MT負責,我跟他們傾談後,除了放映獨立電影《老人與狗》,還有將電影故事與projection art兩者結合,成了首個普普文化活動的主題裝置,在其中兩幅牆上投射兩個以狗為題的投影圖案,十分有創意。


Urban Sky

全新藝文生活空間 Urban Sky 座落於銅鑼灣希慎廣場九樓,旨在透過籌辦連串精彩文化活動,推動流行文化發展,為大眾提供一個互相交流及文化美學教育的聚腳平台,加上現場環境開揚,可俯瞰利園小區,彷如置身鬧市裡的一個藝術和文化綠洲。

Related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