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專訪
創業家・名人系列・著名品牌

香港青年工業家協會新任會長 張益麟 | 創新之路 持續向前


興迅集團創辦人及董事總經理張益麟(Alan),自2011年獲頒「香港青年工業家獎」後,便成為香港青年工業家協會(Hong Kong Young Industrialists Council)一員,在過去多年來一直熱心推動業界發展,同時身體力行,為傳統成衣業務注入創新科技元素,迎向工業4.0時代。去年9月,他成功當選香港青年工業家協會新一屆會長,卻因疫情關係,要延至今年4月上旬才於會展舉行就職典禮。這位新任會長指出,其實在去年當選後,已開始不停工作。他說:「工作主題方向、策略,早已定下,雖然餘下任期不足半年,但我最著重的是結果,當我完成任期後,回望過去一年的工作時,希望對協會會員及業界是有貢獻的。」

4月上旬於會展舉行的就職典禮,香港青年工業家協會眾會員踴躍參與,場面盛大,充分展示了香港新一代工業家的團結力量。新任會長Alan指出,自己加入協會9年,過去在多個委員會的崗位上,均從前輩及朋友們身上獲益良多,過程中不但擴闊自己的知識領域,更深深瞭解到協會的精神及魄力。他盼望,可以藉這份體驗及熱誠,能於任期內繼往開來,實踐工業家的
精神。

新常態下的工業轉型契機

至於今年的工作目標及主題,便融入了「織出創新路,跨越新常態」這句瑯瑯上口的標語之中。他解釋道:「其實每年的主題,均反映了當屆會長的業務。我在大學畢業後的第一份工,就是加入紡織業界,因此是與『織』有關,同時亦突顯了行業的特色。現在很多初創、大型企業,均需要作改變或進行升級轉型,而其中一個方法,就是跨界合作,繼而將業務推出市場。」

他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對香港各行各業皆帶來影響,工業界亦然,因此於去年已估計,疫情是不會短時期內完結的。「在疫情下,大家都要去適應,這謂之新常態,如在家工作的新工作模式,外賣平台、電子商貿的急速發展等情況下,工業界要學習如何以創新的方式去跨越眼前的障礙。因此說是『創新路』,其實就是鼓勵會員要持續創新。在互聯網的世界,若果仍然沿用舊有的貿易形式去做生意,是很難再生存下去的,顧客已很容易從網絡上取得有關產品及服務的全面資料,故此最大的困難,是如何令自家的產品,在功能上能令顧客更為稱心滿意,而服務體驗上又會比市場上的其他競爭力更為優勝,因此運用科技創新的方式是很重要的。」

事實上,基於疫情對業務帶來的影響,令不少過往在數碼轉型上猶豫不決的廠商或經營者,亦要在逆境下被迫轉型求變,不過要順利過度至數碼化,卻非一朝一夕之事。「這情況,協會內的情況算是不錯。在協會的文化下,眾會員本身已具備一定的能力,而近5、6年間,我們亦不斷鼓勵他們要創新,進行升級轉型,因此協會內的創新文化是很濃烈的。今次疫情下,企業的轉身就要更加快,而最令我感到開心的,是大部分會員都能成功轉型。」

不過他亦慨嘆,對一些傳統製造業而言,要數碼轉型,的確是有一定難度。「企業的規模愈是大,對數碼轉型的擔心亦愈多,常認為會花很多投資額,又怕失敗,不肯踏出一步。這幾年來,無論是我們協會、香港工業總會、創科局等,均一直都在做積極推廣,亦已有很多人相信自己是可以做到的,加上又有政府的資助計劃,如TVP科技券、D-Biz 遙距營商計劃,引致多了人肯去作嘗試,令短時間已有3萬多間企業計劃進行數碼轉型。以往幾年,大家都只是在講,實質上在執行力方面比較弱,而通過這次疫情,便促使各界加快做數碼轉型。」

興迅集團位於荔枝角的辦公室內,展示了集團的本業——成衣製造
興迅集團為海洋公園設計及製造的特別版tee

重新打造「香港製造」品牌

在香港工業急需轉型的大趨勢下,Alan作為高瞻遠矚的業界領袖之一,亦於多年前引領名下的興迅集團逐漸走上創新之路。興迅集團創立於1996年,主要從事成衣設計及印花的生產業務,並隨著全球性的快速時裝之興起而不斷拓展業務。至2013年,他有見集團在快速時裝代工生產業務有見頂跡象,於幾經考慮下,乃決定把部分工序回流香港生產,藉以延伸原有的產業鏈。於2015年,更於荃灣成立創意智慧工業發展計劃TML(To Make Locally),重新打造「香港製造」的品牌。

「對,我們是一心求變,更要轉型,要有自己的品牌。」他指出,TML是一個低碳綠色生產中心,利用數碼印刷技術將生產過程的碳排放量減至最低,更聘用擁有技術的本地退休車衣技師,同時亦為本地設計師提供創業平台,協助他們將設計生產和銷售,培育香港品牌。TML其後亦注資一間以手機自製T-shirt程式初創企業,開拓個人化服務,打造一個O2O平台;顧客在一小時內,便可以透過應用程式成功取貨。「我們不是追求量,是追求毛利及長遠的可持續發展。」集團亦乘著創科熱潮,開拓不同行業的社企業務,如進軍醫療保險諮詢服務、長者住房設計等。當中的醫療保險諮詢服務市場,乃針對現時企業團體醫療保險當中出現資源失衡現象,成立「南丁格爾醫療護理顧問」線上平台,締造企業、僱員、保險中介人及保險公司之多贏局面。「自2015年轉型開始,現時已開拓了多個業務板塊,但我們不是在創造一個生態系統,而是一同創新、創造及共享。」

讓更多年青人加入協會

資料顯示,協會迄今為止的會員數目大約有150多位,對一個成立近30年的組織而言,並不算多。Alan當然明白:「因每位會員,都要是每年『香港青年工業家獎』的得獎者,因此每年會員的增幅是不會太大的,故此今年我的工作目標之一,是設法去推動更多年青人加入工業界,特別是來自數碼科技界的年青人。」如何著手?他說:「協會有六個委員會,如香港及內地事務、公關、設計及科技、教育及培訓等,而在教育及培訓委員會轄下更有個青年委員會,今年會獨立成一個委員會,成為第七個委員會,以顯示我們對年青人的關注。這個委員會的責任,是透過籌辦不同的活動或比賽,如創新挑戰賽,希望藉著年青人的創意,為面對疫情而需要升級轉型的工業家提供一些意見,當中有些在比賽中展示優秀才能的年青人,亦會獲邀加入青年委員會,繼續共同協作,而我們一班工業家,亦可以從中分享經驗,以培育未來『香港青年工業家獎』的得獎者。」

另一方面,Alan亦留意到,由於協會有一定的發展歷史,故此早幾屆的得獎者,與近年的得獎者之間,會出現很大的「鴻溝」,平日交流的渠道不多。「現時大約一半會員是工業第二代,年齡介乎30至40歲之間,至於一些白手興家的會員,基本上都超過40歲,所以我們會更為著重會員之間的交流,特別是資深會員及近年得獎者之間的交流與互動。近來我們便舉辦了相關活動,反應都很好。一些資深會員發現到,原來根本不須往外去找初創公司合作,因為協會內不少新晉的年青會員,很多都是從事數碼媒體、電子商貿平台的業務。」

多位嘉賓一同為「香港青年工業家協會」就職典禮揭開序幕

以創新方式繼續從事工業

至於宣傳、對外溝通上,Alan表示亦會相當重視。他表示,將分幾個層面,包括與各國駐港領事館進行交流。「這不是禮貌式的拜訪,而是互相去了解對方的市場,藉此促進跨國商務活動,而有份參與的會員都很雀躍。」另外,是與初創團體或生產力促進局一同推動工業4.0,透過講座,或者體驗活動,促進交流。「當然最後是希望可以促成實質的業務。」Alan再補充,在疫情下,協會在籌辦活動時,亦多了社區參與的元素,希望透過這些活動,不但可以凝聚會員之間的關係,亦讓會員親身感受社會上的問題,「會員只要找到當中的『痛點』,再運用本身業務上的核心競爭力,開拓新的產品或服務,藉此去改善當前問題,就可以成為一個藍海市場,再推動企業去不斷創新。」

疫情下市場大洗牌,香港工業界近年亦面對改朝換代的新局面,展望將來,他指出:「我對未來是相當樂觀的。大家都看到一件事,就是我們的生活,是與工業息息相關的,很多日常生活中所用的物品,其實都是工業家製造出來的,亦有一些新興的工業家,他們從事數碼媒體,亦提供很多產品及服務,在此情況下,我相信未來會有愈來愈多年青人加入工業界,不過他們會是以創新的方法去做工業。」

香港青年工業家協會

香港青年工業家協會於1989年開始籌組成立,並於1992年正式註冊,至明年已成立30週年。協會主要成員為每年由香港工業總會主辦的「香港青年工業家獎」之歷屆獲獎者,以及小部份傑出的年輕企業家,是一批跨世紀、有朝氣並具一定經濟實力和社會影響力的青年工業家。

經過多年發展,協會團結了青年實業家在香港和內地發展事業,為內地及本港兩地的經濟繁榮作出不少貢獻,受到社會各界的認同和讚譽,被譽為香港新崛起的一支工商力量。迄今,香港青年工業家協會共有150多位會員,而會員在推動香港工業發展的同時,亦不忘回饋社會,熱心公益及關心國家大事,積極參與內地及本港的社會和慈善活動,如辦學、辦醫、救災、扶貧等工作,為內地及本港的社會穩定貢獻良多。

Related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