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專訪
創業家・名人系列・著名品牌

史立德:疫情反覆企業已「山窮水盡」 籲政府再推保就業


踏入2021年,中華廠商聯合會今年迎來新任會長,由工業界出身的史立德在全票當選下接棒,特別提到目前環球經濟轉差、新冠肺炎疫情及貿易保護主義升溫等影響,全球及本地營商環境起了重大變化,業界正面對前所未有的挑戰,他展望今年稍後,疫情威脅將在疫苗普及後逐漸消退,香港亦需於疫後迎難而上,重振經濟,把握國家發展的機遇。

史立德期望政府再推新一輪保就業計劃以紓企業之困。

 

特區政府日前公布10月至12月失業率達6.6%,創下本港16年以來新高。廠商會會長史立德指出,本地第四波新冠疫情近日再次反彈,海外疫情亦未見好轉,內部及外圍環境充斥着諸多不確定性,令本港經濟復甦的條件轉差。隨著政府的多項財政扶持措施及現金補貼已相繼完結,面對社交距離措施繼續延長的情況下,史形容,不少企業已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第四波疫情持續近3個月仍未有消退迹象,是預期之外,結業潮可能於新春前提早出現,即使並非直接受衝擊的行業,也可能會因前景不明朗而加快業務重組和人手調整,這除會令就業市場進一步惡化外,亦會阻礙市民消費的回暖,變相拖累經濟復甦,造成惡性循環。」

史立德坦言,相比其他地區,本港的財政狀况並不算差,應有條件繼續提供支援。他建議政府可參考新加坡、英國和瑞典等地提供至少9個月僱傭補貼的做法,為部分行業實施第三期「保就業」計劃,並根據不同行業的具體情況和需要釐訂補貼的比例、申請條件和資助期限。

另一方面,史立德表示,由於多個行業已被迫停業幾個月,如果再不盡快復業,結業潮將進一步蔓延。呼籲港府以「精準防疫」的思維,讓相關行業和處所,在加強防疫措施後,有條件復業,以渡過難關。

對於環球及本港經濟展望,他說,今年仍受新冠疫情影響,預計內地疫情相對外國受控,本地經濟最少需要半年至一年時間才可反彈,預計第三季左右開始恢復;至於全球最大經濟體美國,並預料拜登上場後,或許可稍微紓緩中美貿易、關稅等問題,但相信轉變不會太大。

而新一份《財政預算案》下月底出台,史立德提到「派錢」是市民期望,但只屬「打針止痛」,相信減稅是「治本」方法之一,並倡政府制訂政策鼓勵和支援工業、廠商長遠發展,藉以增加市民就業機會更為重要。

響應國策  爭取大灣區商機

談及廠商會發展大計,史立德認為,該會全力響應中央提出的國內國際雙循環戰略,在外循環方面,希望鼓勵會員在「一帶一路」及東盟國家擴展業務,對內則協助其爭取在大灣區擴展內銷市場商機,「大灣區消費市場龐大,人口近七千萬,足以媲美歐美國家;加上廣東省生活文化與香港接近,港商可爭取在區內擴展內銷市場商機。本港部分品牌如家電等日用品、醫藥、食品等在國內仍有競爭空間。」

史立德(右三)早前接待杜拜出口局訪問團,支持港商開拓海外市場。

 

史立德(左)早前聯同一眾商會代表與廣東省委書記李希(右)會面,交流大灣區發展意見。

 

Related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