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熱話
企業策略・可持續發展・商事動態・大中華時事・專題・本港時事・環球時事

FinTech全球熾熱 顛覆金融行業


現今人們足不出戶便可辦理理財事宜。

金融科技,絕對可入選2017年的熱門詞匯。僅從今年6月起至年底,亞太區各大城市舉辦的金融科技活動接連不斷,除了即將於本月下旬開鑼的香港金融科技周,11月新加坡又將迎來金融科技節。顯然,集傳統和創新於一身的金融科技,已成為極具吸引力的行業,未來也將會有越來越多的人趨之若鶩。

撰文 蘇梓

顧名思義,金融科技是指金融與科技的結合,英文則是將 Finance 與 Technology 二字結合,稱作 FinTech。隨著互聯網科技的普及,金融業者得以提供創新服務,降低了消費者使用金融服務的門檻,使對方享受到前所未有的便利,也有助創造更公平的社會環境;另一方面,金融科技正在一步步「蠶食」傳統的金融服務模式,業界人士不無擔憂,它將威脅一些工種的就業機會,例如銀行前線人員和交易員等,此外,金融科技仍存在監管漏洞和交易風險。如何在轉型中把握住競爭優勢,是金融業面臨的最主要課題。

傳統以外不二之選

如今若想辦理財事宜,消費者可足不出戶,透過電腦網絡或流動應用程式,便可隨時隨地使用金融服務,從付款到借貸,從投資到管理銀行帳戶,都能借助網絡技術完成,金融業者亦毋須設立實體店鋪,大大降低營運成本。在消費大眾的支持下,金融科技日漸成為傳統金融機構以外的一大選擇。

金融科技的快速發展,得益於近年來國內外知名金融機構和科技巨頭的垂青。2016年以來,招商銀行、高盛、摩根大通,以及Google、蘋果、百度等企業紛紛為金融科技行業投入巨資,使得該領域不斷細分和豐富,更遑論阿里巴巴、騰訊等企業對互聯網金融的推波助瀾。其中大眾最熟悉的,莫過於多種創新型支付手段,例如短信支付、掃碼支付、NFC近場支付、生物識別技術支付等。新的支付手段為用戶帶來了更加便捷,快速的體驗,也使得交易過程變得更加安全。

同樣的原理還可應用在融資方式上。隨著電子商務、支付技術和大數據的發展,以眾籌和P2P(互聯網點對點)為代表的網絡借貸發展迅猛,消費金融借助電商大數據取得大幅增長。此外,零售投資交易平台、機構性交易平台、以及利用區塊鏈技術(類似分散式紀錄和公開透明共享的大型網絡帳本,有很強的防偽防篡改功能)提供的產品及服務等,均在金融科技範疇之內。

加強監管防風險

隨著大數據、雲計算和人工智能等技術的不斷成熟,它們紛紛被應用到金融領域,從而為客戶提供投資顧問、諮詢等服務。智能投資顧問比傳統的更加理性、靈敏、精確和高效,成本也更加低廉。

現時環境下,金融科技好比雙刃劍,它帶來不少便利,開拓出新的投資機會,促進了行業的發展和創新,但也衍生出不少風險和挑戰。就消費者而言,便捷的流動交易和輕而易舉就能獲得的無抵押貸款,都可能令人罔顧負擔能力,進行過度消費和借貸,很容易導致債台高築。另一方面,投資者毋須通過傳統中介來投資,在缺乏專業意見下盲目購入複雜產品,因而招致一些不易察覺的風險。由於金融科技的發展可能會放大金融系統的波動,或會造成金融風險的低估和錯誤的定價,從而增加金融體系的複雜性和風險的傳染性。目前已有多個國家推出監管制度,並增強對監管科技的應用探索。根據Federal Financial Analystic 預測,全球對監管、合規等金融科技方面的需求將在 2020 年達到1,187億美元的規模,監管科技有望成為金融科技創新的新藍海。

傳統創新雙軌並行

早前香港銀行學會發布的一項調查報告顯示,本港部分傳統金融從業員視金融科技為威脅,其中多為前線員工。可見金融科技不僅改變了生活,也衝擊著現有的行業。但若說金融科技會全面顛覆乃至取代傳統金融業,則言之尚早。

金融管理局總裁陳德霖早前撰文指出,傳統金融業的經營模式正承受前所未有的挑戰,但不致於被金融科技顛覆或淘汰,這是基於兩個主要原因:其一,傳統銀行的客戶不再滿足於傳統的服務模式和效率,加上外來競爭加劇,很多銀行都積極開發金融科技。最明顯的例子是最新的生物驗證技術,很多銀行都有參與。他因此預見,未來銀行會大規模地應用新的金融科技。

其二,金融業無論使用何種科技服務客戶,都離不開一個重要的基本元素,就是為客戶的存款安全和理財交易提供保障。所以任何一種金融交易工具,無論是算盤、計算機、電腦還是手機,都只是一種手段,其本質並沒有改變。

雖然金融科技對傳統金融業產生了衝擊,但將兩者對立則大可不必,因為金融科技的發展不能脫離金融行業,最終還是要回歸金融的本源;另一方面,金融科技將金融服務延伸到傳統金融難以觸及的領域,使金融業呈現一種全新的面貌,兩者的關係,是相輔相成、融合發展。

新興國家領先全球

根據安永會計師事務所最近一份報告顯示,中國與印度消費者以數碼手段管理個人資產,早已領先全世界。尤其是中國,在過去 6 個月內,使用兩 種以上的金融科技服務的人佔 69%,在印度則為 52%。而在規模方面,中國大陸已經是全球金融科技領導者,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智能手機的應用,中國的智能手機普及率比全球平均水平高出 20%。透過移動設備轉賬和支付,在新興國家非常普遍。

另據聯合國一項研究報告指出,去年中國的支付寶和微信支付兩大平台,擁有的用戶已超過10億,支付金額達2.9萬億美元;印度 Paytm 的電子錢包服務,也大約有2億註冊用戶。在美國, PayPal 旗下個人對個人的 Venmo 服務,則擁有約2億的活躍帳戶持有人,去年的支付金額為354億美元。

中國的金融科技發展,得到監管部門的高度重視。中國央行此前印發的《中國金融業信息技術「十三五」發展規劃》,提出要加強金融科技的研究與應用。這對傳統金融機構和監管部門均帶來挑戰。

Related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