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熱話
企業策略・可持續發展・商事動態・大中華時事・專題・本港時事・環球時事

迎戰16度 : 氣候危害農產收成 各地紛推補助政策


國際組織BRAC在二○一七年在孟加拉推出養鴨計畫,提供飼養知識和免息貸款幫助農民轉型。

近年極端氣候導致天災頻繁,乾災、雨災連年不絕,在這些災害之下,農民生計首當其衝受到威脅,為了應對以及保障自身的糧食安全,台灣行政院通過「農業保險法」草案,以完善的農業保險機制,讓農民不用再看天吃飯。

氣候變化除了影響整體農作物的產量,各地一些農戶為保生計,亦把農產品轉型,如孟加拉北部,不少農民就從養鴨轉為養雞,以適應氣候變化,致使一些種植要求較高的農產品如朱古力、咖啡等,將更易走入消失邊緣。

台灣行政院於上週四(七月十八日)通過農業保險法草案,政府將補助農民最高百分之五十的保費,以保障農民收入,有關法案將送立法院審議。農委會農業金融局副局長李聰勇指出,農業保險的保障範圍比過去的現金救助擴大了,不僅限於天然災害造成的農損,疾病、病蟲害都是保險範圍;政府可成立農業保險基金,建立危險分散機制,運用保險業共保及再保險機制,減輕政府承擔的風險。他指出,為了提高農民投保意願,草案雖明定中央政府最高的保費補助為百分之五十,但強制投保措施者不在此限,保費補助可再提高。

李聰勇續指,台灣平均每年因天災損失約一百二十三億元(新台幣.下同),但現時政府現金救助平均每年三十一億元,即只幫補了約百分之二十五,但農民仍需自行承擔百分之七十五的農損,約九十二億元,因此,有需要訂定專法推廣農業保險,希望未來的農損將採用保險與現金補貼的雙軌制,以填補農民損失,避免農民看天吃飯。

農委會主委陳吉仲再舉例說明,如今年五月新竹連場大雨,有農民的洋香瓜全部失收,損失了四、五十萬元的收入,然而,現金的天然救助只發放四萬多元,但若有農保,則可以得到全面的保障。

糧產三年最低

隨着農業生產技術進步,上世紀八十年代至二○○○年間,全球糧食產量增長曾一度創下歷史新高,然而自二○○五年起,受到極端氣候的影響,主要糧食生產國的產量開始下降。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的數據,二○一七年全球糧食產量約為二十六億二千七百萬噸,然至二○一八年全年產量估計為二十五億八千七百萬噸,為近三年來最低水平。

事實上,近一、兩年各國農產地接連受到天災的影響出現失收,英國《衛報》早前報道,澳洲二○一八至一九年的冬季作物產量預計降至二千九百三十萬噸,比二十年來的平均產量低百分之二十,原因是該國東部地區遭遇嚴重乾旱,打擊小麥產量。至於美國,受到陰雨天氣影響,截至今年五月,美國玉米種植率近為百分之四十九,遠低於百分之八十的五年均值。另外,受到乾旱影響,菲律賓出現大規模的水稻歉收困境。

農作失收,將帶來糧食問題,根據世界銀行(World Bank)的全球糧食供給報告,預計到二○五○年,全球的糧食產量必須至少提高百分之五十的才能養活屆時超過九十億的人口數。然而,隨氣候變化加劇,各地面臨更多旱災、熱浪,現時前景不樂觀。

而去年刊於《科學》的研究發現,較高的氣溫會滋生更多蝗蟲、介殼蟲等農業害蟲,進一步危害糧食供應。估計在二一○○年前,由於全球平均氣溫會比前工業時代高兩度 ,屆時全球小麥、稻米與粟米的產量將會因害蟲增加分別減少百分之四十六、十九 與三十一 ,美國、法國與中國這些糧食生產地最受打擊。

南韓政府資助

正由於氣候對農作物的影響愈來愈大,各個政府近年均推出更多的農業保險或保障政策,以確保自身的糧食安全。以南韓為例,當地政府在二○○一年開始辦農業保險,由民間的保險公司營運,但開展兩年後,由於發現巨大災害太頻密,賠償嚴重,於是紛紛退出。結果南韓政府唯有投入資源,由農協成立產險公司。政府在此投入三方面的資源:一是補助保費五成以上;二是承擔超過百分之一百五十的損失率,亦即在巨災損失下會由政府承擔;三是補助產險公司的營運成本。

同時,南韓的地方政府也會補助保費,約補助二至三成,加上中央政府補助的五成,故農民只要負擔保費二至三成。而這些農業保險剛開始時只有蘋果和梨兩個品項,現在已有六十項。在短短十幾年的發展中,南韓就成為國際農業再保市場的典範。

此外,由於南韓對外簽了許多自由貿易協定(FTA),而當FTA愈多,進口品可能導致國內農產品價格下跌,所以自二○一五年起,當地的農保由實損實賠型,轉向保障收入型,即除了保障產量,同時亦會保障市場價格的波動。

除了農保之外,一些組織亦就氣候的變化趨勢,為農民進行轉型,以保生計。以孟加拉北部農業地區為例,當地不少農民以養雞隻和種植稻米為生,但因氣候變暖,河流氾濫頻繁,淹沒耕作和禽畜,導致收入大跌。而國際組織BRAC在二○一七年在當地推出應對的養鴨計畫。他們篩選了一些適合的農戶,提供飼養知識和十萬塔卡(約九千港元)的免息貸款幫助轉型。有這種轉型,主要是因為鴨子會游泳,雞則不會。

此外,鴨仔也比雞隻更容易飼養,因為雞棚若是太濕、太熱或太冷,小雞便會生病。而且鴨仔的體型較大,故出售價格比雞高出兩倍,儘管價格會因供應上升而下跌,但仍有相當穩定收入。隨氣候變化情況加劇,相信類似的轉型將在各地的農場出現。

 

可可產量勢跌

這種轉型雖然可保障農民的生活,但無疑會讓部分種植條件較高的農產品消失。如朱古力的原材料可可樹對生長環境有很高要求,任何溫度、降雨、土壤質量、陽光或風速的變化都會對收成產生巨大影響。故氣候的變化已經迫使印尼和非洲的種植者從種植可可轉向種植棕櫚樹和橡膠樹等,因此,估計四十年之後,貢獻全球可可出口產量三分之二的生產國加納和科特迪瓦,都會因為平均氣溫上升而減產朱古力,最後令市場上不再有平價的朱克力。咖啡的產量亦不容樂觀,如坦桑尼亞是咖啡的主要出口國之一,在過去的五十年中,其咖啡產量已經減少了一半。

就連日本最有名稻米品牌——越光米亦正受到威脅,越光米的主要產區在新潟縣,每年農民會汲取春季來自高山融化的雪水來灌溉,是其品質高、口感佳的重要原因。然而,氣候持續暖化導致降雪量減少,威脅到灌溉水源,也造成稻穀變質,降低了米飯香黏的口感。

過去越光米一直被日本穀物檢定協會評為最高等級的「特A級」米,然至二○一七年首次被降評為A級。由於評鑑結果會影響到其市場價格,衝擊農民收入,故部分農民正開發新品種替代。

Related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