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熱話
企業策略・可持續發展・商事動態・大中華時事・專題・本港時事・環球時事

習主席撐金融 港股勢壯大


中央要股市成為核心競爭力,港交所相信亦能受惠。

國家主席習近平上週發聲撐股市,表明會將金融定性為「國家重要的核心競爭力」,其後《中國證券報》再和唱,刊登頭版文章《股市將成為國家重要核心競爭力組成部分》,隨即刺激A股大升特升。提升股市競爭力的其中一招,就是讓市場發揮上市集資功能,內地科創板即將推出,但面對龐大的需求,絕對需要港交所(00388)作分流,如此一來,港股就自然會再壯大。

內地股市近日迎來大時代,成交衝破萬億人民幣水平,創二○一五年十一月以來的新高,週一(二十五日)上證綜指單日升百分之六,重上二千九百點。A股如坐火箭,全靠國家主席習近平發聲撐金融業。習主席上週表示,會將金融定性為「國家重要的核心競爭力」,隨即刺激A股大漲。

中共中央政治局於上週五(二十二日)就完善金融服務、防範金融風險舉行第十三次集體學習,習近平趁機會指出:「金融是國家重要的核心競爭力」。《新華社》引述其言,提到金融要為實體經濟服務,要注重在穩增長的基礎上防風險,強化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的逆週期調節作用,確保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堅持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中防範化解風險。

習近平強調,要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平衡好穩增長和防風險的關係,精準有效處置重點領域風險,深化金融改革開放,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他指出,要以金融體系結構調整優化為重點,優化融資結構和金融機構體系、市場體系、產品體系,為實體經濟發展提供更高質量、更有效率的金融服務。要構建多層次、廣覆蓋、有差異的銀行體系,增加中小金融機構數量和業務比重,改進小微企業和「三農」金融服務。

擴大高水平雙向開放

習近平亦提到,要將金融改革開放任務落實到位,同時根據國際經濟金融發展形勢變化和中國發展戰略需要,研究推進新的改革開放舉措;要解決金融領域特別是資本市場違法違規成本過低問題,提高金融業全球競爭能力,擴大金融高水平雙向開放,提高開放條件下經濟金融管理能力和防控風險能力。

主席講話之後,官媒隨即加入繼續唱好金融業及股市。《中國證券報》週一在頭版發表文章,引述觀察家分析,認為作為全方位、多層次金融支持服務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包括股票市場在內的資本市場也將成為國家重要核心競爭力的組成部分,意味應從更高層次理解資本市場的戰略方位,以更強的政策合力深化資本市場改革發展,推動資本市場建設步入綱舉目張的新階段。

這篇頭版的文章題目為《股市將成為國家重要核心競爭力組成部分》,指世界金融史揭示的一個規律是,經濟強國必然是金融強國。金融強國、資本市場強國均擁有一個或幾個國際金融中心,掌握或至少很大程度上影響世界經濟資源配置權和定價權。文章舉例,美國的資本市場就吸引了全球各地的投資者、融資者,對全球金融產品和大宗商品價格具有明顯的定價基準作用,並成為全球企業IPO及併購重組最重要的平台。顯然,金融已成為現代經濟的核心,成為現代國家治理的重要手段,也成為國際競爭的重要手段,而資本市場正是現代金融體系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

自李小加上場後,港交所的成績愈來愈好。

貿易談判展露曙光

除了官方一輪唱好,中美貿易談判露曙光,亦是令A股大升的推手之一。中美經過第七輪經貿高級別磋商後,美國決定再延後對華加徵關稅。美國總統特朗普在歷時四日的談判後放出好消息,指華府在重要的技術轉移、非關稅壁壘等六大結構議題取得進展,將延遲三月一日對總值二千億美元中國貨品加徵關稅的期限。他更透露,若繼續取得進展,將在佛羅里達州的海湖莊園別墅,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舉行「簽約峰會」。

《華爾街日報》披露,中方建議增購美國農產品及能源產品,放寬對美國金融服務業及汽車製造業的限制,並同意保護知識產權。有中方談判代表承諾將改善監察制度,鼓勵在華的美國企業向監管機構舉報強迫技術轉移的行為。中國外長王毅在北京出席活動時則指,中美磋商取得進展,為兩國關係穩定和全球經濟發展提供正面預期。

好消息不斷,瑞信發表的報告亦預期,今次A股升市有望維持較長時間,建議投資者部署,並看好券商、保險及跟進個別落後股。瑞信的報告指出,《中國證券報》發表評論文章指資本市場將成為國家重要核心競爭力的組成部分,顯示國策支持股票市場,消息刺激股市氣氛,而今次A股升市會持續較長的原因有四個,一是百分之八十七的互惠基金之股票比重仍低於九成,即是機構仍有購買力。其次是融資融券開始回升,顯示散戶投資者的氣氛才剛恢復,成交對市值比率升至三點一七倍,但仍低於一五年的高位六點八五倍。三是愈來愈多跡象顯示中美貿易談判接近達成協議。最後一個是滬深三百與MSCI中國指數之相對市盈率目前為零點九三倍,低於一○年以來的一點一三之中位數。

四大指數重返牛市

上證指數、深圳成指、創業板指數,以及滬深三百四大指數,其實已由一月初的低位累彈逾兩成,技術上重新進入「牛市」。 雖然政府未見出台新政策提振股市,但已足夠令A股急升。不過,細心關讀《中國證券報》的文章,就能發現不少玄機。文章指出,目前中國正在努力推動的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正是釋放資本市場活力、提升國際競爭力的一項重大工程。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正好於週三(二十七日)下午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設立科創板,中國證監會主席易會滿更是上任以來,首次出席國新辦新聞發布會就是推出科創板,亦可見此板的重要性。中證監全面落實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改革,目前主要制度規則正在程序公開徵求意見;大力優化股債融資和併購重組制度,保持新股法新常態化,改革上市公司制度。

中美貿易戰已開始漸露曙光。

易會滿表示,設立科創板主要目的是:增強資本市場對實體經濟的包容性,更好地服務具有核心技術、行業領先、有良好發展前景和口碑的企業,通過改革進一步完善支持創新的資本形成機制,屬深化資本市場改革的具體舉措,而改革不僅是新設一個板塊,更重要的是堅持市場化法治化的方向,在發行、交易、信息披露、退市等各個環節進行制度創新,建立健全以信息披露為中心的股票發行上市制度,發揮科創板改革試驗田的作用,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

科創板開融資渠道

去年習近平親自「欽點」以上海交易所作為試點,設立科創板行註冊制,以支援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並上升為國家戰略。科創板的出現,的確能為資本市場帶來新希望。眾所週知,內地企業排隊上市非常艱難,而上市後融資渠道又不足,令較小型的企業面對極大的挑戰,而不少新經濟企業亦因而改道到海外上市,令內地市場失去不少優質上市公司,所以科創板一出,能一口氣解決多個問題,包括大量IPO正在排隊上市、融資渠道不足、小型企業上市困難等等,達「一石多鳥」的效果。

內地設立新三板的原先目的,是希望緩解到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但該板只開放予合資格投資者,總數只有約四十萬,而機構投資者如公募基金、養老基金、保險基金等,又不能進入新三板,所以交投一直非常淡靜,不少公司掛牌後仍難融資,上市地位如同虛設。不少新三板公司最後要「棄板」,部分亦改道到香港上市。科創板的推出,正是留住上市公司的手段。此外,有新板推出,亦能為券商及投行帶來增量業務,隨更多企業上市,後續配套的再融資、交易等方面,亦將進一步為券商、經紀業帶更多機會,長遠更會帶動整個券商業務發展。

另一方面,內地的新經濟企業近數年如雨後春筍,初創企業大多要靠初創基金或投資者投入資金,但當市值累積到一定規模,就會要求初創公司上市,以讓投資者套現,收回資金才可以再投資其他的初創項目。近兩年是初創企業的上市潮,而新三板的推出,就是要確保「獨角獸」的資金鏈不會出現斷裂的問題,亦能將企業留在中國市場。新經濟有足夠資金發展,自然對中國未來的經濟帶動新的增長動力。

「獨角獸」增速驚人

中國的新經濟獨角獸增長速度驚人,「胡潤研究院」上月發表的報告便指,中國在去年每三點八日就有一間估值達十億美元的初創獨角獸企業誕生。報告顯示,中國去年有九十七間獨角獸企業出現,合計估值達一萬二千億人民幣,遍佈消費者互聯網、線上購物,和電動車等行業。獨角獸湧現,未來的上市需求亦會大幅增加,科創板就更能發揮作用。

習近平近日開腔要推動金融業的發展。

股王騰訊(00700)近年不斷入股有前景的初創企業,並安排相關公司上市以賺取回報。騰訊總裁劉熾平近日才透過,該公司於十一年內,總計投資七百間企業,其中六十三間已經上市,一百二十二間成為獨角獸,去年更有十六間入股的公司完成IPO上市,創新紀錄。騰訊所投資的明星公司包括比如滴滴、美團點評(03690)、閱文(00772)等。部分企業選擇在香港掛牌,但更多遠赴美國上市,包括拼多多、騰訊音樂、虎牙等。近期便傳出,騰訊有投資的中國電競直播平台鬥魚,已向美國提交上市申請,集資五億美元,最快在今年第二季度掛牌。市場消息又指,最少有近十間新經濟及生科公司決定或計畫到美國上市,令中港兩地都痛失不少生意。

現時中央決定力谷股市,科創板亦可以重新吸引這批企業回流。《彭博》近期引述知情人士指,騰訊有份投資的在線醫療公司微醫正考慮分拆部分雲業務上市,很大機會上將推出的科創板。微醫成立於一○年,提供「線上+線下、全科+專科」的管理式醫療健康服務,結合新舊經濟,而業務包括微醫險、微醫雲、線上問診及線上掛號。微醫在最新一輪的融資後,估值升至五十五億美元。

科創板能成為提升股市競爭力的一大工具,香港亦能發揮相同作用,成為新經濟的落腳點之一。第一隻新經濟股小米(01810)去年七月在港交所上市,其後再有美團點評、閱文等。「同股不同權」在香港爭拗多年,浪費了不少寶貴時間,所以令美國股市成功搶生香港大量生意,包括最重磅的阿里巴巴、京東、新浪、搜狐、百度、攜程等等,現時更應把握好時機。面對獨角獸的上市潮來臨,以及科創板的推出,未來的IPO生意競爭將會加劇,香港要有生意,亦應主動調整上市規則,包括研究拓大同股不同權的領域。

港應調整上市規則

市傳近期已傳出,兩大科技巨頭騰訊及阿里,正積極遊說港交所能允許企業可擁有同股不同權,以及允許關鍵股東在IPO中買入股份。科技公司希望修改現有規則,讓企業可以擁有額外的投票權,因為兩間巨頭多年來一直有大量投資初創企業,相關公司未來可能以兩級股權結構去上市,而騰訊和阿里自然希望一直保持對相關公司的控制權。

報道指,早前電影票務平台貓眼娛樂(01896)曾威脅,如果該公司無法獲得讓投資方騰訊,在IPO買入更多股分的許可,就不會選擇香港上市,但最後被港交所上市委員會拒絕要求。香港要面對與紐約等地的競爭,需要在維持金融中心地位,以及平衡投資者的利益之間作出取捨,市場人士指,雖然港交所一直拒絕允許企業持有特殊類別的股票,但現時立場已開始軟化。

港交所多年來亦是透過不斷改革,令盈利不斷上升,而上市公司的總數及市值亦有出色表現,今次國家將股市定為核心競爭力,可以帶來更多機遇,但港交所亦應作出一定調整來配合。

自港交所總裁李小加自一○年上任以來,積極吸納內地優質公司,港交所可以愈做愈大,當年盈利只得五十億四千萬元,但週三剛公布的全年業績,盈利已升至九十三億一千萬元。一八年的盈利按年升百分之二十六,收入亦升兩成至一百五十八億七千萬元。以上市公司數目計,一○年只有一千二百四十四間,但到一八年底已達二千三百一十五間,增加達百分之八十六;一○年以日均成交額為六百八十六億元,去年升至一千零七十四億元。

Related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