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熱話
企業策略・可持續發展・商事動態・大中華時事・專題・本港時事・環球時事

開放保險業 內險股無有怕


市傳內地政府將於明年初開始接受外國保險公司控股中外合資公司的申請。

中美兩國元首將於本月底在阿根廷舉行的G20峰會上會面,市傳中國為了轉移壓力,決定加快對外資開放保險業,於明年初開始接受外資保險公司控股中外合資公司的申請,更考慮將三年後外資持股比例不再設限的時間表提前放寬。內地壽險市場潛力龐大,外資早已磨拳擦掌,市場進一步開放,難免影響內險企業,但因她們早已取得逾九成市場率,外資要挑戰難度也太高。

中國與美國的貿易磨擦一直未見緩和,而經過上週亞太經合組織(APEC)會議上的唇槍舌劍後,情況更不樂觀,雙方難以找出達成共識的平衡點。不過,為了回應美國的施壓,中方近期除了交出一百四十二項清單外,亦突然加速開放金融業的步伐,似乎是希望在本月底在阿根廷舉行G20之前釋出誠意,為屆時的「特習會」製造更和諧的討論環境。

中方疑開出更有力的牌,《路透社》引述消息報道,中國將加快對外資開放保險業,於明年初開始接受外國保險公司控股中外合資公司的申請,監管部門甚至正考慮將三年後外資持股比例不再設限的時間表提前放寬。中國監管機構最快於明年首季公布最終有關外資持股的規定,之後很快會接受有意向的外資保險商提出申請。

中國銀保監副主席周亮近日在一個公開場合便提到,銀保監會抓緊落實金融領域對外開放舉措,取消外資對銀行和金融資產管理公司持股比例限制,以及放寬外資設立機構的條件和業務範圍,優化外資機構監管規則。

放寬持股限制

事實上,開放金融業早已是意料之內的事,中美兩國元首去年十一月,在貿易戰未爆發之前曾進行會晤,並達成多項重要共識,包括中國將較大幅度放寬金融市場准入,而不久之後中國便宣布了一系列的金融領域對外開放舉措,涉及放寬外資進入證券、基金、期貨等公司投資比例,外資在中資銀行或金融資產管理公司中的持股比例,外資在境內人身保險業務的保險公司的投資比例等政策。

今年四月,人行行長易綱亦在海南博鰲論壇上宣布,將推出多項金融業擴大開放舉措,包括人身險公司的外資持股比例上限放寬至百分之五十一,而三後(二一年)外資持股將不再設限;允許外資來華經營保險代理業務;開放保險外資經紀公司經營的範圍等。國家主席習近平上週六(十七日)在APEC工商領導人峰會上發表演講時亦一再度強調,中國會繼續大幅放寬市場准入,加強知識產權保護,主動擴大進口。中國對內外資企業一視同仁、平等對待,歡迎和鼓勵各類企業公平競爭,亦將充分保障它們的合法權益。

中國的保費收入全球排名第二,自然引來各方垂青。

現時只有友邦(01299)的內地業務是全資擁有,事緣一九九二年國務院選定上海作為第一個保險對外開放試點城市,同年中國人民銀行頒布《上海外資保險機構暫行管理辦法》,對外資保險公司設立的條件、業務範圍、資金運用以及對外資保險公司的監管等做出了較為明確的規定,當年九月便批准友邦在上海設立獨資壽險公司,而直到現在,友邦亦成為內地唯一一間由外商獨資擁有的壽險公司,其他保險公司只能以中外合資模式經營。

內地貴為全球第二大保險市場,各大外資早已蠢蠢欲動,今次提早打開大門,自然屬天大喜訊。事實上,世界五百強內的外國保險公司均已進入中國市場,市場數據顯示,截至去年底,有來自十六個國家和地區的境外保險公司在內地設立合共五十七間外資保險公司,其中財險公司有二十二間、人身保險公司二十八間、再保險公司六間,資產管理公司一間。

外資蠢蠢欲動

業內人士指,過去外資保險公司在內地的業務無法掌控制權,所以在經營及改革上不時遇到困難,甚至有個別公司感到意興闌珊,但隨著內地開放市場讓外資擁控制性股權,則能吸引外資投入更多資金及資尸源發展內地業務。

保誠亞洲區執行總裁黎康忠(Nic Nicandrou)之前已提過,希望透過內地的合資公司中信保誠加強在內地市場的參與度,而《彭博》上週亦報道,保誠有意增持合資公司的股權;加拿大永明金融亦曾表達有興趣增持內地業務股權。至於由李澤楷持有的富衛保險,近期亦傳正在爭取獲得監管部門批准,成立一家持有多數股權的合資保險公司。

外資對中國保險市場虎視眈眈,無疑是看中其龐大的市場規模及增長動力。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原副總裁朱民早前在清華五道口全球金融論壇中表示,中國保險業總量發展迅速,在全球地位亦在顯著上升。中國保費收入佔全球保費收入的比重,於一五年亦已升至百分之四點六。

朱民指出,中國保費密度(Insurance Density),即保險業保費收入除其人口數目,亦即是平均每人每年的保費支出正顯著增加,九五年人均保費僅為六點一美元,而當時美國的水平已達二千三百四十三美元,到但到一五年,中國保險密度增長已急升至二百八十一美元。不過,相比之下,中國保費密度亦大大落後於國際水平,只及世界平均水平的百分之四十五,以及美國的百分之六點八,亦意味中國的保險市場有巨大的增長空間。

壓力愈來愈大

不過,有前景就自然會引來更多競爭,內地的保險機構數量於一九七九年只有一間,到二○一七年已增至二百二十八間,未來將加上外資的搶食,內地保險公司可能要面對更大的挑戰,所以消息一出,全線內險股股價均要下跌。蘇寧金研院宏觀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黃志龍表示,外資險企不僅具有全球資產配置能力,更有基於全球保險市場的精算能力,特別是在保險定價、精算等能力方面,內資險企與外資險企仍有不小差距,隨未來外資險企的大規模湧入,內險公司所面臨的競爭壓力料愈來愈大。

習近平與特朗普將於本月底舉行的G20 上會面,貿易問題將成討論的重心。

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市場,但增長空間卻非常之大,內險企在這個半封閉的市場內早已插好旗,外資想要動搖其龍頭地位其實一點都不易。交銀金研中心副總經理、首席研究員唐建偉認為,外資的湧入在短期會加劇行業競爭壓力,但長遠角度看,開放將對中資保險業帶來促進作用,而中國在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後,在很多已對外開放的行業中,中資企業並未處於下風,反而在外資的進入後,中資保險企業經營能力、競爭力、全球市場拓展能力等的提升會起到正面促進作用。

正如內地開放銀行業之後,內銀仍然繼續主導市場。銀保監會的數據顯示,截至一六年底,外資銀行在中國持有的資產總額為二萬九千億人民幣,佔比僅為百分之一點三,亦是創自○三年以來的最低市佔率。

外資來勢洶洶,但亦不用太過擔心內險股,因為現時內地的保險市場基本上由內險企壟斷,外資要插手的話,難度極高。銀保監統計顯示,今年首九個月,內地人身保險公司原保費收入超過二萬一千八百五十億元(人民幣.下同),但中資壽險公司的收入便達二萬零二千七百四十億元,佔比高達百分之九十二點八,外資的收入為一千五百七十九億元,佔比只有百分之七點二,亦只相等於中資壽險公司的百分之七點八,兩者存在極大的差距。

地位難以撼動

中資亦一早已雄霸好前十大的位置,根據保監會資料,市場佔有率前十間公司分別為人保(02328),市場佔有率達百分之三十三點四;中國平安(02318)亦佔率亦達兩成;太保(02601)市場佔有率達一成;中國人壽(02628)市場佔有率為百分之五點八。

現時保費收入最高的為中國平安,今年頭三季原保費收入五千六百一十五億元;中國人壽收四千六百八十五億元;中國太保原保費收入二千六百四十五億元;新華保險(01336)原保費亦有一千億元。一間巨頭的收入就等於二十八間外資的數倍,強弱過份懸殊,外資要急起直追絕對不易。

雖然今年市場的保費收入更出現下跌,但現時已回復正軌,而今年內險股的業績表現亦算不俗,中國平安首三季純利按年大升兩成至七百九十四億元,而壽險及健康險新業務價值為五百五十四億元,同比升百分之三點二,而單計第三季,同比增長逾一成。在經濟增長放緩大環境下,增長算標青。截至十一月初,七十九間人身險公司已發表首三季償付能力報告,實現淨利潤一千二百四十九億元,同比增幅超過五成,當中四十三間公司實現盈利,三十八間公司錄得盈利增長。

中資保險公司的確有進步的空間,但現時的實力與國際保險公司相比亦不會「輸蝕」。早前二○一八年《財富》世界五百強排行榜公布,以全球大型公司的年度營業收入為主要評定依據,為國際上衡量商業企業影響力、規模和實力最主要的參照指標。今年的排行榜中,內地的保險公司便有九間上榜,中國平安、國壽、人保、中國太保、友邦保險等。中國平安位名列全球榜單第二十九位,較一七年狂升十位,亦在中國入圍企業中排名第七位。至於中國人壽,排位亦升九名至第四十二位。

友邦為內地唯一一間由外商獨資擁有的壽險公司。

金融科技領先

科技成為保險業下半場的增長動力,而內地的金融科技(Fintech)一直較任何一個國家走行更前,成為最強的推動力。銀保監會資料顯示,近年內地互聯網保險市場發展迅速,在過去五年間從一三年的一百一十一億元增長到去年的一千八百三十五億元,增長率近二十倍。中國的網民數目為全球最高,根據中國互聯網路資訊中心的《中國互聯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截至今年六月底,內地網民已達八億,而手機網民亦達七億九千萬。在內地各科技巨頭大力發展人工智能、區塊鏈、雲計算、大數據等新科技之下,未來亦能為保險行業帶來更多協同效應。

中美貿易戰愈來愈緊張,中央開放市場的壓力亦愈來愈大。《路透社》引述中方政府人士稱,北京當局正醞釀「按照自己的節奏」在年底推出新一波擴大開放舉措與政策。消息人士透露,中央高層可能會在下月十八日官方舉行的紀念改革開放四十週年大會期間,宣布中國更大力度的新一輪擴大開放舉措,包括覆蓋範圍更廣地降低關稅等,而多個經濟職能相關部委參與制定的政策措施將在年低陸續釋放,主要的目的是要應對中美貿易摩擦帶來的負面影響,亦是當下穩增長政策的重要舉措之一。

瑞銀首席經濟學家汪濤指,若G20峰會的中美首腦會面可以使貿易戰降溫,或者至少達成一定協議、避免加徵關稅進一步上升,會明顯緩解經濟面臨的下行壓力並提振市場情緒。不過,鑒於美國的很多條件中國都無法妥協,貿易戰談判出現重大突破或者達成重大協議的可能性很低。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近日亦表示,中國將以更大力度、更實舉措、更快步伐推進改革開放,保持宏觀政策連續性穩定性,要深化財稅、金融、國資國企等重點領域改革,落實和完善支持民營經濟的政策措施;進一步降低關稅,主動擴大進口,穩步擴大金融業開放,加快電信、教育、醫療、文化等領域開放進程。

競爭中升實力

中國近期已加速開放的進程,八月宣布取消對內地銀行及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的外資持股比例限制,開放規模四十萬億美元的境內金融行業持股限制的措施正式落地。銀保監公布,外資金融機構現在將獲得國民待遇,全面落實去年開始推展的取消外資持股比例開放進程。

目前,單一外資機構的持內地金融機構股權上限為兩成,多家外資合計持股上限則為百分之二十五。瑞銀早前就立即申請提高旗下合資企業瑞銀證券的持股至百之五十一,亦傳資產管理公司貝萊德擬於內地申請公募基金牌照。未來中國市場繼續開放已成為必然,中資亦應要習慣競爭的增加,並在競爭當中繼續提升實力。

Related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