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觀點
博客・吳老闆筆記・資本政經

重稅復加重 港政策混亂


林鄭的重建置業階梯,只是第一步。

— 資助房屋申請反應極熱烈,以前是「凶兆」,如今卻不然。

— 樓價高、地價高,等如人人交重稅,現在便「重上加重」。

— 現時制度既患寡,亦患不均,更患不公,港府需要正視。

房協推出將軍澳翠嶺峰及屯門翠鳴臺,合共收到超過九萬四千份申請,以提供六百二十個單位計,超額認購一百五十一倍,盡破資助房屋項目紀錄,反應空前熱烈。從前,此往往是樓市見頂調頭的訊號;然而,從目前環境判斷,樓價實在難以大跌。

首先,內地資金仍然源源流入本港樓市,無論住宅,抑或豪宅,以至地皮,統統如是。然而,需求旺盛之下,港府一邊大聲疾呼需要大幅增加供應,一邊卻不知何故放慢了賣地的腳步,否則,今個財政年度賣地收入極有可能續創新高,以致財政盈餘亦突破二千億元。

更重要的是,本欄早已指出,香港可能是全球最重稅的地方,而現在更是重上加重。事關一直以來,撇除住在公營房屋的人士,只要住在香港,本來已經需要直接、間接地交「物業稅」。當中,買樓賣樓固然要交稅;即使是租,亦要交稅。因為租金節節向上,乃高樓價的結果;而樓價冉冉升高,則是高地價的結果;而高地價則是政府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如今隨著港府徵收各式各樣「辣稅」,加上地價愈來愈高,豈非重上加重?

其實,當初港府加徵「辣稅」時,本欄已分析指,此招無用。因為發展商會向新盤買家提供補貼,繼而從地價中省回來,拉上補下,沒有損失;港府則多了印花稅,卻少了賣地收入,亦是打和;苦的,只是逾百萬個二手業主。

初時故事發展的確一如預期——地價徐徐下跌,然而,後來卻出現了「剔」形反彈,現時地價甚至更勝從前,屢破紀錄——寫字樓每方呎樓面地價超過五萬元,住宅亦頻誕生百億地王。

在重稅下,香港市民的生活指數自然高,於是,港府又來濟貧,在庫房中撥出一大筆費用,補貼低下階層的居住、醫療、教育,以至交通,完全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結果卻解決不了貧富懸殊的問題,這還不是白忙一場?

最慘的是,如此做法,既患寡,亦患不均,更患不公。港府明知土地緊絀,卻還撥地興建公營房屋,加上公屋輪候冊愈來愈長,是為「患寡」;資助房屋則要抽籤,則是「不均」;要中產補貼低下階層,便是「不公」。

個人每次前往機場,也途經本月中賣出的長沙灣臨海地皮,每方呎樓面地價達到一萬七千五百元,但後面竟然是公營房屋,因此每次都覺得,政府在暴殄寶貴的土地資源,實在有需要扭轉整個制度。特首林鄭月娥的重建置業階梯是第一步,下一步應考慮怎樣全民統有獲得資助買樓。

吳鴻生

南華集團主席

《資本壹週》社長

劉若文:《資本壹週》總編輯

Related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