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觀點
博客・吳老闆筆記・資本政經

干不干預非重點 執行才是最重要


特首梁振英接受新華社專訪時指出,面對激烈的國際競爭,尤其近年東南亞地區的經濟及創意競爭,香港發展經濟必須放棄「積極不干預」的想法,「適度有為」地引導和配合企業。 言論激起全城熱烈討論(有的認同,有的反對,有的則直指「積極不干預」政策早就已經不存在)之外,亦秉承了港府一貫作風——說話太多,做事太少。若然實實在在做事,根本無須長篇大論。 其實,甚麼是「積極不干預」?所謂的「積極不干預」,乃八十年代的產物,構想來自前財政司郭伯偉,其後由夏鼎基真正實行,意思是「小政府、大市場」,一切由市場力量去決定。 然而,口中說着「積極不干預」,實際上卻「積極干預」。淨計八三年實行至今的聯繫匯率,已是「積極干預」的表表者。自此以後,港元被美元牽着鼻子走,港息亦跟隨美息的步伐,完全沒有自主權,並非反映本地經濟之餘,還導致近年樓價飛升的結果。

事實上,為了達到既定目的,然後實行一套措施,就已經是「積極干預」。例如港英殖民地政府可能由於對中國政府不信任,擔心香港金融市場被赤化,所以過早開放金融市場,任由外資進駐繼而坐大,以致本地企業不能做大做強,卒之,堂堂一個國際金融中心,竟然沒有一間出身自本土的國際級金融企業,包括銀行、保險商、經紀行;及至近年中資揮軍南下,本地金融企業遭受第二次蹂躪。 其實,環顧全球成功的地方,沒有一個政府真的「不干預」。當中,新加坡固然如是,中國亦然如是,就連美國這個自命自由經濟的國家,更是干預到不得了,除了自己,還干預全世界! 無論「不干預」,抑或「干預」,重點在於執行;尤其是選擇了「干預」,執行就更形重要。可是,回歸後的特區政府,執行能力頗低,為免愈做愈錯,其後便少做少錯,甚至索性不做不錯,並不是「不干預」。

及至現屆政府,則是應管不管,不應管卻去管;應管兩個月,卻去管兩年。最簡單是銀監,對銀行管到不得了,按揭成數都要管,此等該是銀行自身的風險管理,銀監該是保障存戶而非保障銀行! 樓市辣招更加不在話下,粗暴干預市場運作,完全擾亂市場秩序,以致細價樓都熱火朝天,樓價節節向上,市民更難「上車」,與出招的原意相違背,如今面對美國即將加息,還不願意撤招…… 不能夠在適當時候做適當的事,港府「不干預」又好,「干預」都好,港人也只能夠自求多福,自己執生矣。 

①口中說着「積極不干預」,實際上卻「積極干預」,如聯繫匯率。

②為了達到既定目的,然後實行一套措施,就已經是「積極干預」。

③無論「不干預」,或「干預」,重點在於執行,尤其揀了「干預」。

Related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