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觀點
博客・吳老闆筆記・資本政經

2018年三大看好


— 美元不會強,加上中國經濟要追上美國,人民幣須升值。

— 就算市場具理性,港樓價一年再升十幾個巴仙也是等閒。

— 如氣氛好,資金續流入,國指與恒指的升勢將來得很急。

踏入2018年,恭祝各位讀者新年進步、投資得心應手!展望未來一年,個人認為,無論人民幣,抑或港樓,以至港股,都可以看好。

先說人民幣,回顧2017年,人民幣兌每美元匯價可謂一洗此前三年的頹風,中間價全年上升6.16%,在岸價則上升6.72%,齊齊創出近9年來最大升幅,離岸價累積升幅更達7.04%。反觀美匯指數,由年初的102.83點,輾轉向下跌至年底的91.83點,跌幅超過10%,創14年來最大跌幅。換句話說,比起歐元、英鎊、日圓等,人民幣的升幅,仍然猶有不及。

展望2018年,隨著特朗普奉行「美國優先」策略,美元便不會強;相反,中國經濟本已好過歐洲、英國、日本,但過去一年匯率升幅卻仍落後,來年在經濟增長穩定下,人民幣勢必繼續升值。

政治考量計入其中

事實上,根據國家統計局最新的公布,中國經濟增長基本面良好。12月份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為51.6%,雖比上月回落0.2個百分點,但仍達到年均值,更明顯高於去年總體水準1.3個百分點,反映製造業保持穩步增長的發展態勢;非製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5.0%,比上月上升0.2個百分點,為四季度高點,年均值為54.6%,高於去年總體水準0.9個百分點,反映非製造業擴張步伐有所加快。

至於市場憂慮,美國稅改將令海外利潤回流當地,本欄一直指出效果成疑,皆因美國在華投資根本有限。近日有券商測算出,美國在華直接投資的總規模,在800億至1,300億美元之間,導致的利潤匯回,最多在150億美元左右,其中須購匯的部分,更遠小於此數,比起中國外匯市場的交易規模(月均1,500億美元),幾乎不會對人民幣匯率帶來直接影響。

除了基本因素,個人認為,政治考量亦須計入其中——如果淨靠經濟增長,中國年增長6.5%,美國則為3%,即是年差3.5%計算,中國生產總值(GDP)要追上美國,還要很多年,國家主席習近平等不了,因此,要靠另一個引擎——匯率去追,如果未來5年上升20%,可能到2022年,中國已能成為全球第一大經濟體。惟其如此,中國人口是美國的4倍,即是以per capita計,中國仍只是美國的四分之一。

求過於供尚未解決

再說港樓,隨著求過於供的局面尚未解決,樓價上升還是「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的事——無法阻擋。就算市場具理性,一年再升十幾個巴仙也是等閒,更遑論非理性了。

需求方面,雖然本地人工升得慢,市民買樓的負擔能力跟不上,但來自內地的購買力卻源源不絕,即使港府徵收買家印花稅(BSD)15%,以及雙倍印花稅(DSD)15%,合共多達30%,仍然照買如飴。「辣稅」彷彿白加,皆因新盤進行補貼,加上發展商提供一按、二按,買家須付的首期相對二手少得多,所以相信市場未來仍然會由新盤所佔的2%,拉動著二手的98%。

且看長實(01113)將於今年開售的西半山波老道項目第1期,就被視為有力挑戰全港新高。現時紀錄保持者為Mount Nicholson,當年本欄指出Mount Nicholson呎價6萬元是正常,8萬元是好價,現時則已賣到超過10萬元。若波老道價錢猶有過之,又有何出奇?事關長實當年以116.5億元投得地皮,每方呎樓面地價已達26,763元;況且,保利置業(00119)最近發售的啟德龍譽,都賣到超過3萬元一方呎。

至於供應,雖然特首林鄭月娥身邊熟悉財金事務的智囊多了,港府沒再推出新的打壓樓市措施,惟大幅增加土地的策略還是無大進展;即使馬料水填海可行性報告已完成,計畫填海60公頃,加上沙田污水處理廠的28公頃,可建1.1萬個住宅單位,但還不及白石角,只屬杯水車薪罷了。

尤其是政府堅守公私營房屋六比四的比例,而公屋政策向來扭曲市場——租金只需千多元,而市價卻達2萬元。本來,林鄭看到問題所在,提出要為公屋「封頂」,結果因為受盡千夫所指,又收回言論。更慘的是,長遠填海計畫沒著落,港府還拖慢賣地的步伐。因此,港樓本身並無條件大跌,除非環球發生重大事件。

第一季雙雙創新高

最後輪到港股,正如以上所說,內地經濟穩步增長,煤、鋼,以至製造業的企業盈利將會急升,如果銀行業都好轉,H股有望追落後,如果氣氛好,資金繼續流入,升勢更會來得很急,國指與恒指在第一季雙雙創出新高的機會很高,至於升到甚麼水平,升市莫估頂,國指去到16,000點、恒指升到40,000點又有幾出奇?因此投資者不宜淨賣出,更加千萬不可沽空,夠膽的話,不妨加碼。

事實上,根據港交所的互聯互通市場數據,滬港通與深港通的南下資金,去年每個月均錄得淨流入,前者全年累積淨買入金額達2,669.44億元,後者亦有1,249.99億元,兩地合計便達3,919.43億元。當H股追上去之後,收窄與A股的距離,最後兩者便會齊齊上升。

一週重點新聞

‧中國國家旅遊局公布,全國共接待國內遊客1.33億人次,按年增長11.08%,實現國內旅遊收入755億元人民幣,按年增長11.22%。

‧踏入2018年,北韓領袖金正恩提出,願與南韓會談,並祝願平昌冬季奧運成功,兼有意派團參賽。不過他同時警告,能夠打擊美國全境的核武按鈕就在他的辦公桌上,決不容許美國對北韓挑起戰爭。

‧隨著同股不同權等新規落實,可吸引更多內地新經濟股來港上市,羅兵咸永道預計新股熱潮將於今年繼續,料全年新股總集資額2,000億至2,500億元,其中新經濟股可佔30%至40%。

‧中證監公布推出H股全流通試點,試點企業不超過3間,以「成熟一家、推出一家」的方式推進,不設時間表。而參與H股全流通試點企業股分市值不低於10億港元。

‧中原地產研究部統計,2017年全年(截至12月27日),樓宇買賣合約登記暫錄7,178.3億元,創有記錄以來30年的歷史次高。

‧中銀香港(02388)宣布,岳毅因年齡原因,自今年1月1日起辭任總裁一職,並已獲監管機構批准,由中國銀行(03988)副行長高迎欣接任。

‧消息指,宏安(01243)以逾9億元,購入薄扶林道舊樓,項目地盤面積28,514方呎,日後若經補地價,地積比率可達5倍,可建樓面約14萬方呎。

‧合和實業(00054)公布,向深圳國企深圳投控國際資本控股基建出售合和基建(00737)全部約20.55億股,涉98.65億元。

未來一週,美國的經濟數據焦點是週五公布的上月非農就業報告,市場料去年12月非農就業職位增加18.9萬個,增幅較前一個月少,至於失業率估計維持4.1%不變,而平均時薪料按月升幅擴大至升0.3%。官方公布就業數據前,ADP會率先於週四公布同期的私人企業就業職位報告,料去年12月新增私人企業就業職位有19萬個。

此外,週五還有供應管理協會反映服務業表現的上月非製造業指數,估計輕微回升至到57.6;另去年11月的工廠訂單估計由跌轉升1.4%。同日亦會有國際貿易收支,預料去年11月美國錄得479億美元貿易逆差。

吳鴻生

南華集團主席

《資本壹週》社長

劉若文《資本壹週》總編輯

Related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