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觀點
博客・吳老闆筆記・資本政經

大球場重建有理 貿易談判結果佳


《資本壹週》687期 (2019年1月10日)

大球場重建有理 貿易談判結果佳
.灣仔運動場的用地乃會展擴建新一期的理想地點,含金量很高。
.估計中國讓步很大,對特朗普幫助很大,但中國未必輸蝕得晒。
.加息與否,將觀望最少6個月,即今年上半年不加息機會極大。

土地運用向來是香港問題的重點,近日康文署提出,要重建大球場,便引起全城熱議。

康文署建議,重建香港大球場,變成公眾運動場,設有真草球場供足球及欖球賽事使用,並加設田徑比賽設施,讓市民和團體訂場,以及免費開放予市民跑步。民政事務局及康樂文化事務署本週二到灣仔區議會解畫時指出,啟德體育園建成後,大球場使用率勢必下降,因此要考慮大球場未來的發展。

本來,有關建議不應該贊成。一來,如果香港要大力發展運動業,吸引大型國際賽事來港舉行,即使啟德體育園落成,大球場也不需要拆,前者可以容納5萬人,後者設有4萬個座位,都未必夠用;二來,重建牽涉龐大費用;三來,重建後球場座位由4萬個,大幅減至8,000至9,000個,更可謂混賬至極,簡直全球都未見過如此重建方案,人家重建,只有擴建,哪有縮水之理?

然而,考慮到大球場使用率偏低,去年11月到12月的兩個月間,便只用了3次,分別是童軍大會操及兩場香港超級聯賽,「罪魁禍首」其實並非可容納4萬人,規模太大,而是噪音問題——每年3月下旬舉行的香港國際七人欖球賽,就被附近居民投訴聲浪太大;再加上大球場的重建,很明顯是為清拆灣仔運動場鋪路,因此本欄贊成重建大球場。

事實上,灣仔運動場用地乃會展擴建新一期的理想地點,而會議展覽場地是本欄一直所指的「生財工具」之一,含金量很高。根據旅發局數字,本港2017年共有193萬名會議、展覽及獎勵旅遊(MICE)的海外過夜旅客來港,按年上升1.9%。此外,根據香港展覽會議業協會的調查,同期共有超過7.2萬家展商來港參展,增長5.2%;展覽訪客人數增長11.8%,至逾240萬。而根據顧問研究,隨着香港會議業和展覽業每年約有2.2%和4.0%增長,估計到2028年,本地的會展場地於旺季期間將出現132,500方米的短缺,數字已屬中等的「基礎情況預測」,而較高及較低增長的短缺則為146,300方米及118,800方米。尤有甚者,該份研究早於2014年進行,當時還未有「粵港澳大灣區」,就連「一帶一路」也是剛提出而已,因此還未將其對香港會展業的帶挈計算在內。

相反,灣仔運動場的地點頗為吊腳,使用者寧願去銅鑼灣更為方便,難怪現時大部分時間都是被學校作為舉辦運動會之用,實在浪費了大好一幅含金量極高的土地。

貿易談判結果趨正面
除了大球場重建,本週更矚目的,當然是中美貿易談判。雖然雙方派出的官員僅屬副部級,事前市場未敢予以太大期望,但隨着副總理劉鶴現身首日會談,會期又加時1日,市場對雙方會談結果轉趨樂觀。這從人民幣匯價上升可見一斑——在岸價本週三曾高見6.8283,創下4個月以來新高,收市報6.833,較上日上升231點子;離岸價更曾升穿6.83,高見6.827。再看港股大升586點,至26,462點收市;A股亦幾乎全面向上——上證綜指升0.71%、深證成指升0.76%、滬深300升1.01%、大數據100升0.16%,僅創業板指數跌0.08%。

雖然外交部發言人確認,中美貿易磋商已經結束,但至截稿前,雙方還未舉行記者會公布會談結果,惟估計若雙方達成協議,中國的讓步將很大,對特朗普的助力亦很大,例如大量購買大豆(農民乃特朗普的票倉),以及開放多個市場等。

不過,中國又未必輸蝕得晒,且看特斯拉(Tesla)在上海興建超級工廠的進度之快——去年7月與市政府簽約,本週一(7日)動工,預計今年年底已可生產,初時會以生產較低檔次的Model 3為主,稍後再生產Model Y,即是Model X的細碼版,年產能達到50萬輛電動車——便反映出中國吸引高技術企業來華投資的策略的成功。

之前有消息指,特斯拉最終會向上海廠房投資50億美元,視乎廠房效益及銷售情況而定。而中國目前是全球最大新車市場,即使中國汽車工業協會預計2019年大陸汽車銷量將是零增長,但也達2,800萬輛。換句話說,只要傾得埋,外資願意來,便給錢你賺。

上半年不加息機會大
除了貿易談判有正面結果,美國的加息步伐放緩,對市場而言,也是一個好消息。聯儲局去年加息4次後,市場原本預期今年會加息最少3次,但最近一次加息會後聲明卻「放鴿」,被市場解讀為今年最多只會加息2次。這還不特止,主席鮑威爾日前聯同兩位前主席耶倫及伯南克出席美國亞特蘭大舉行的美國經濟學會年會時表示,聯儲局在必要時將大刀闊斧改變貨幣政策,市場更認為其意指今年有機會暫緩加息。

由此推斷,即是今年加息最多半厘,甚至四分之一厘,但實際情況如何,還要觀望最少6個月才可決定,即是今年上半年不加息機會極大,相信會利好股市。因此,本欄維持原判,認為恒指跌穿25,000點,國指跌穿10,000點,會有很多人頂着,是買貨的大好時機。

南華證券錢莊
中美貿易談判加時1天,市場料雙方將取得一定成果,刺激人民幣匯價轉強之餘,港股亦再升近600點,恒指週三(8日)升586點,至26,462點收市,期間曾升逾700點。近日走勢偏弱的汽車股回勇,皆因發改委副主任寧吉喆表示,今年將制定推出促進汽車等熱點產品消費的措施,市場認為這是中央重提「汽車下鄉」政策,剛公布上月銷售欠佳的吉利汽車(00175)大反彈8.41%至11.08元收市;長城汽車(02333)大升9.28%至4.71元收市;廣汽集團(02238)都升6.94%。

由於政策還包括家電產品,在「家電下鄉」概念重燃下,家電股都有逾半成升幅,如創維數碼(00751)最多升逾一成至收市升8.05%;海爾電器(01169)及TCL電子(01070)分別升6.2%及6.9%。

除以上板塊外,相信未來獲追捧的,將輪到煤炭股,因為發改委等部門已多次發文促進基建投資補短板項目,而對應中國經濟增長放緩的必然措施,相信也是透過增大基建這手段。基建項目增加,鋼鐵需求自然上升,煤炭的銷情將被帶動。

當中,本欄投資組合決定重新納入兗州煤業(01171)。集團1月2日公布,經發改委批准,內蒙古自治區能源局同意鄂爾多斯市能化轉龍灣煤礦生產能力由每年500萬噸增至1,000萬噸。隨着轉龍灣礦產擴增,公司鄂爾多斯能化的分部煤礦產能由年產1,820萬噸增至2,320萬噸。換言之,兗煤未來將可迎接增長的煤炭需求,業績前景看漲。而此股此前高位在15元,現時回落至6.37元,實在值得吸納。

每週一股——建行(00939)
人行1月4日公布降準100點子,分兩階段實行,首50點子於1月15日生效,另外50點子於1月25日生效。此外,於第一季到期的中期借貸便利將不會延期,釋放的1.5萬億人民幣(下同),當中1.2萬億,將會用於交換中期借貸便利,即相等於首季向市場釋放3,000億元流動性,並用於支持實體經濟和降低融資成本,以及應對春節的資金需求。
人行是次降準,雖然會影響內銀的淨息差表現,但預期今年盈利穩定,費用收入增加,成本控制得宜,受貸款增長和政府債投資推動,內銀股今年前景向好,其中建行(00939)因為業績表現穩定,且派息具吸引力,故有一定捧場客。

近日大市回暖,而內銀股佔恒指比重逾一成之多,一旦大戶再挾高大市,相信會向內銀埋手,料內銀隨時接力成為帶動大市上升的火車頭。

一週重點新聞
.中美官員在北京舉行最新一輪貿易談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陸慷稱,今次的談判有出現延長的情況,「延長意味着雙方確實是非常認真的在進行這次磋商。」
.北韓領袖金正恩應邀抵達北京訪問,是一年內第四度。外界分析指,金正恩今次訪華目的,旨在與美國總統特朗普會晤前先與中方協調立場。
.中國社科院最新報告稱,中國人口將在2029年達峰值14.42億,2030年開始進入持續的負增長,2050年減少至13.64億,再過多15年減至12.48億。但若生育率未有提高,人口負增長將提前到來。
.近1個月來,內地已有9個城市通過調整限價、限購等政策,變相放鬆樓市調控政策,在穩增長和保就業的壓力下,令今年樓市調控政策局部性鬆動的預期升溫。
.英國國會本週恢復辯論脫歐協議,官員消息透露,預定下週二(15日)表決,並且不會再延期。同時,有逾200名議員聯署要求,排除硬脫歐選項。
.日本政府宣布週一(7日)起,向出境人士徵收1,000日圓的國際觀光旅客稅,將計入機票和船票價格中,因此不論日本國民還是外國旅客都要支付,但部分旅客可獲豁免,稅收將用作改善旅客設施。
.新加坡市建局(URA)數據顯示,去年第四季私人住宅物業價格按季下跌0.1%,但全年仍升7.9%,為8年來最佳。
.地政總署署長陳松青稱,今年該局工作會有4大方針,分別是成立土地供應專責組,加快土地供應;善用現有土地資源,包括撥出空置用地作過渡性房屋;開放土地資訊,將私人發展項目內公共空間諮詢等加入該署地圖網站;及開放地圖數據,並擬於2020年推出行人地圖。
.差估署數據顯示,2018年11月份落成量錄2,617伙,按月升5.4倍,為4個月高,累積11個月錄近1.57萬伙,達標約87%。
.據反映二手樓價走勢的中原城市領先指數(CCL),去年二手樓價升幅收窄至5.74%,屬3年來最少,並較去年8月高位跌7.5%。

未來一週,美國聯儲局將於美國時間週三發表上月18至19日的議息會議記錄,此次會議聯儲局宣布加息0.25厘,市場或可從中對聯儲局內部如何評估未來的加息步伐得到更多啟示。

另外,週五會有反映通脹的上月消費物價指數,估計整體按月跌0.1%,按年預期升幅收窄至升1.9%。至於扣除食品和能源價格的核心消費物價指數,估計按月和按年都維持前1個月升幅,預料分別升0.2%和升2.2%。

文章來源:Capital Weekly 資本壹週

吳鴻生南華集團主席《資本壹週》社長
劉若文:《資本壹週》總編輯

免責聲明
– 投資涉及風險。
– 本演示或材料不構成任何要約、市場推廣、保證、擔保、意見或建議。
– 保留版權所有及一切權利。
– 任何用途均須遵守所有適用之法律。

Related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