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觀點
博客・吳老闆筆記・資本政經

【吳老闆週記】香港經濟前景大好 樓價走勢視乎種類(7月7日)


吳老闆週記(77日)

  • 香港乃全球最多間諜的地方,現已回歸25年,應盡早立法打擊相關活動。
  • 香港最壞時刻已過,未來必大好,因為香港本身有條件,國家也想香港好。
  • 住宅樓價隨着供應大增難以大升,相反商舖卻因遊客回轉變成絕版而大升。

香港經濟前景大好 樓價走勢視乎種類

港府新一屆班子終於正式上任,特首李家超本週二(5日)重申,《基本法23條》立法是憲制責任,《港區國安法》亦要求盡早立法,因此會盡早去做。

其實,早於2003年提出《23條》立法時,本欄已指出,此法一定要立,國家絕對有權,特區絕對有責,問題只是怎樣執行,執行得有幾緊;在全世界望着下,相信政府也不會亂來,拿石頭砸自己的腳,國際聲譽攸關。正如店舖盜竊罪最高刑罰是判監10年,可曾發生過?

盡早處理  發展經濟

事實上,本欄也已提過,香港是全球最多間諜的地方,否則如此一個小小的島嶼,當年憑甚麼成為「亞洲四小龍」?南韓與新加坡也是主權國,香港與台灣都是一個島,查實四者皆是美國捧出來用以圍堵中國的棋子。如今香港已回歸祖國25年,有甚麼可能還不立法打擊危害國家安全的間諜活動?環顧全球,無一個地方會容許。

話說回頭,當年若非自由黨突然倒轉槍頭投反對票,相信《23條》早已立法;若真如是,就不會有此前的社會動盪。觀乎自由黨現時仍然健在,既有行政會議成員,又有政協,政府認真畀面。

總括而言,隨着《港區國安法》已實施了2年,其他相關法例應在解釋清楚下「嗱嗱臨」趁機處理好,堵塞漏洞,繼而將目光與精力專注於發展經濟上,因為社會動盪加上疫情,已拖累了經濟七、八年,捱得非常辛苦,必需從後趕上,追回已失去的。

前景大好  信心爆棚

個人認為香港最壞時刻已過,十分看好未來發展,信心爆棚,原因有二。第一,香港本身有條件、有優勢。淨計服務行業發大來做,面向大灣區的8,600萬人口,已非常不得了。始終,內地要發展,建設硬件配套很容易,要軟件都配合到卻需時間。此之所以香港明星、歌星北上搵食仍很吃香,正因香港的「出品」,DNA很好。

香港很多行業的DNA都很好,例如教育、醫療,淨計在大灣區散出去,發展空間已很大。管理制度亦然——近日看了一個KOL的直播,分析香港眾多優勢,其中舉了一個例子,就是環顧全國地鐵,很多地方都蝕錢,最賺錢的則是深圳,只因深圳參考了香港港鐵(00066)的一套。

第二,國家為了面子又好,為了本身利益也好,都要搞好香港——落實「愛國者治港」後,如果經濟搞得好好睇睇,回復到國際對香港的信心,「東方之珠」重拾昔日光茫,北京便很有面子;此外,香港在十四.五規劃中擔當着重要的角色,亦繼續是中國與國際接軌的橋樑,香港好的話,內地才能盡收獎金與獎品

既然如此,現正計劃離港,尤其是移民英國的,不妨考慮清楚。且看過去幾十年來,前往英國的港人很多,惟留下來的不多,反而藉此過渡去加拿大及澳洲的不少;究其原因,就是當地工作環境不佳,港人適應不了,更遑論這兩年英國批了不少港人過去。港人如今移民英國的唯一好處,是賣了本地一層樓,在當地可買一層半,因為英鎊貶值了。

住宅樓價難以大升

經濟前景大好,然而,住宅樓價卻難大升。前幾天個人乘車前往元朗,沿途遠眺對岸的深圳,全部密麻麻是高樓大廈,香港這邊卻是山邊海邊,很多地方並未發展,如果照足對面的面積與密度起樓,便有大量供應。

這還未計新界北部尚有大把土地,包括棕地、農地,以至郊野公園邊陲等,相信很多地方很快便會開工,加上「明日大嶼」填海計劃,原則上土地供應不會再有問題。

在此情況下,港府便可大量興建居屋,半價發售,市民無需抽籤;如果一成首期可用強積金權益支付,相信將會吸引很多人「上車」,初時可考慮綠表人士優先購買,以騰出單位予公屋輪候人士,如此這般,就無需再興建公屋,住屋問題就此解決。

住宅樓價還可上升的唯一原因,就是流動人口大幅增加,外來人口包括學生及來港打工者要租屋住,以及有錢人住大些,否則大型屋苑除非位置特別好、起得特別靚的,都難大升;黃竹坑站上蓋每方呎賣到3萬元,一房單位都要千萬元的情況,難再復見

住宅難寄厚望,商舖卻可絕處逢生。近月聽到內地對香港的評論,口風已大反轉,前幾年是狂批,最近變成猛讚,未來內地旅客勢必回轉,數量還多過以前,到時住宅供應逐步增加,旅遊區的商舖卻是絕版,因此現時有買就要趁手,未來舖價必定大升。

南華證券錢莊

觀乎港股走勢,相信有人守着,跌到某個水平便買,升到某個水平就沽,波幅收窄了很多,即使外圍出現大震盪,本地也相對穩定,單日波幅可能有,但連跌45日的局面則沒有。

美股方面,本欄一個月前已指出,高通脹不會長期維持,因為油價上升,副產品如塑膠不升反跌,還低過去年油價在每桶75美元時;此外,OPEC無增產,美國頁岩油亦無復產。一切全是俄烏戰爭、印度糧食失收,以及全球物流出現瓶頸所致,並非由強勁需求所帶動。

結果,美國加息0.75厘不旋踵,所有商品皆跌,糧食亦跌,紐約期油本週二(5日)單日大跌10美元,跌穿每桶100美元。同時,作為「世界工廠」的中國,勞動力市場十分鬆動,人工打了七、八折,加上人民幣貶值,如此這般,還怎輸出通脹?聯儲局下次議息未必再會大手加0.75厘,明年更是不用旨意再加,因此亦不會導致經濟大衰退來臨,更不會有大熊市出現。

每週股市焦點

隨着香港因素好轉,政治局面穩定,未來打拼經濟,加上內地進行逆週期措施——美國加息時中國減息,美國收水時中國放水,估計港股將會逐漸復原,追回疫情,以至社會動盪失去了的。

當中,投資者可留意的,本地股似乎無甚選擇,主要都是中資股,尤其是A股已很便宜,H股卻更便宜;資金流向則視乎內地政策,如果認為汽車業有利好政策出台,資金便會湧入汽車股狂炒。

有人認為,沒了中資股,港股更大鑊;個人卻認為未必,相反,正正因為中資股,本地股更倒霉,例如銀行股,投資者買了內銀股,便不會買滙控(00005)、恒生(00011)。估計散戶的資金,已有八、九成都投放在中資股,本地股無人吼,市盈率便下跌,如果由15倍跌到落10倍,市值便等如無端端不見了三分之一。

Related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