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觀點
博客・吳老闆筆記・資本政經

【吳老闆週記】港經濟新增長點 教育產業大茶飯(4月21日)


吳老闆週記(421日)

.希望新特首能搞好民生,搞好經濟。
.提升到香港競爭力,人工才能上升。
.醫療及教育具優勢,不妨發大來做。

港經濟新增長點 教育產業大茶飯

下月8日舉行的特首選舉,提名期上週四(14日)已結束,前政務司司長李家超遞交了786個提名,成為唯一候選人,即將創造歷史,以首位警察出身的身份,先後擔任保安局局長、政務司司長,以至特首,香港就是這麼一個充滿機會的地方。至於最後得票率多少,個人估計超過九成,即超過1,400票。

翻查資料,李家超1977年加入香港警隊,任職見習督察,20年後晉升為總警司,其後主管多個部門,最後在2010年職至警務處「二哥」,即副處長(管理),期間曾處理多宗大案,包括1994年的「柳記豪」迷魂黨案、1998年張子強800公斤炸藥案,以及2006年徐步高槍擊案等;2012年轉投保安局,任職副局長,2017年在林鄭上任時「坐正」,2021年升任為政務司司長,即將再上一層樓,當上特首,一步一步的上位,似乎並非「爆冷」,而是早有安排。

短線派錢  長線提競爭力

無論如何,希望新特首能為香港好,為市民謀福利,搞好民生,搞好經濟。始終,香港經歷了自2014年「佔中」起,至2019年「反修例」的政治動盪,以及其後的新冠疫情,經濟已元氣大傷,輸蝕了六、七年。

猶幸港府有錢,一來稅收豐厚,除了穩定的利得稅及薪俸稅,還有賣地收入及印花稅等向富人徵收的稅項,補貼低下階層,讓有樓者補貼無樓者;二來又有龐大外匯基金的投資收入,以致疫情期間狂派2,000億元亦不致財政「穿窿」。

然而,派錢只是短期做法,長線而言,則要提升香港的競爭力,否則,本欄此前提到香港的四大「第一」優勢(教育水平、醫療水平、政府有錢,以及國家藉以對外的利用價值),可能捱不到5

兩大傳統行業不愁生意

提升到香港的競爭力,人工才能上升,尤其是低下階層的;個人常看一些直播頻道,介紹香港美食,但介紹的,往往是舊區的食肆,而價錢還便宜過內地,反映香港低檔次服務業勞動力不值錢。港府一定要解決這問題,因為在一般大城市,無論內地,抑或外國,低下階層賺不到錢,生活不起,會被逼退到較落後地方,但香港卻無地方可走。

若低下階層的收入得到改善,政府的補貼便能減少。且看公屋一個約300方呎的34人居住單位,位於市區的,月租只需不足3,000元,反觀私樓,相同面積單位,1萬元也肯定租不到,可見政府的房屋津貼負擔有幾大。不過,政府卻會繼續補貼,公屋也會繼續興建。

想改變這惡性循環,只能提升低下階層收入,而低下階層教育水平不高,工作技術要求也不高,因此唯一出路似乎就是旅遊業,這便關乎疫情、通關,只能期望疫情過去,盡快通關。隨着內地商場幾乎一式一樣,香港商場卻各具特色,相信中港通關後,內地旅客還是會喜歡來港旅遊消費。

除了旅遊業,特首還需尋找其他經濟增長點。當中,一直是四大支柱的金融業,應不愁無生意。隨着美國逼使中概股退市的政策短期內不會變,中概股勢必陸續來港掛牌,問題只是外資會否買貨。

兩大優勢行業發大來搞

其實,在傳統的經濟支柱外,其他優勢產業也可考慮發大來搞,例如上述的兩個「第一」——醫療及教育。醫療方面,個人看過一些資料,香港乃癌症治癒率全球最高的地方;此外,香港已連續多年成為全球最長壽命的地方,反映醫療水平十分高。

至於教育,個人認為更是一盤大生意,所說的並非增加大學學位,而是招攬外地機構在港開設國際學校,專收內地學生。隨着內地學生在港就讀國際學校,升讀本地大學或負笈海外升學均應更容易,相信需求十分龐大。

根據教育局統計,現時全港中、小學合共約有70萬名學生,假設擴容一半,相當於35萬人,已大有作為;就算只擴容10萬人,以每間收生1,000人計算,便要開設100間國際學校。港府無需出錢,只需出地,就能很多層面皆有得益。

首先,最直接的,就是教育產業迅速壯大;繼而,10萬個內地學生來港讀書,便衍生出10萬個住宅需求,因為中小學並不提供宿舍,此便提振到樓市;同時,有關學生需要有人照顧,便會聘請幫傭甚至司機,此又提振到勞動市場;最後,更可培養很多人才,如果十分之一學生輸出海外升學再回流,便「生產」出國產加港產加海歸人才。

大學方面,則無需增加本科生學位,只需進一步深化研究,增加碩士及博士學位,提升本地大學的全球排名便可。

南華證券錢莊

由於復活節假期關係,過去一週只得3個交易日,惟港股也不沉悶,一週計恒指跌去2%,相當於429點,本週三(20日)收報20,945點,失守21,000點關口;國指跑輸大市,下跌3%,相當於217點,收報7,098點;科指同樣跑輸大市,下跌3.2%,相當於135點,收報4,134點。

港股下跌,並非因為疫情,而是人行降準力度較預期弱,以及俄烏局勢回升。事實上,兩地疫情皆已受控。香港單日新增確診已回落到600宗左右,在此水平,如做全民核酸,很易「清零」,就算13,即是1,800人,隔離措施亦足以應付;不過,香港卻無內地的大數據,以至社團管控能力,因此疫情只能緩慢下降,至月底都可能仍停留在三位數字。

內地方面,上海疫情也正回落,只因封區管控做得好,大數據亦跟得貼。且看本人從天津到南京,就要接受3日隔離加11日醫學監測,開頭7日每日核酸,其後隔日核酸,不守規矩健康碼即變色。控得嚴謹,經濟成本高,人命成本則少,死亡率遠低於香港。

每週焦點板塊——內銀股

總理李克強上週三(13日)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要求人行「適時運用降準等貨幣政策工具」,然而,人行上週五(15日)宣布全面降準,幅度只為0.25個百分點,釋出約5,300億人民幣,少過市場預期一半;及至本週三(20日),再宣布維持一年期及五年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不變,同樣未如市場預期,一眾內銀股於是腳軟

當中,招商銀行(600036.SH03968.HK)更是連日下跌,復活節假期後復市,本週二(19日)先跌11%,翌日再跌5%,至50.3元的52週新低。事緣人行行動不似預期之餘,集團更宣布,免去該行行長及董事田惠宇的職務,另有任用。

其實,人行降息的空間實在有限。因為市場預期在高通脹下,美聯儲將加快加息步伐,甚至可能大手加息0.5厘甚至0.75厘,中美債息已出現倒掛,資金流出中國債市,3月份淨流出逾1,100億元,連續第2個月創出債券通開通以來近5年最高紀錄

 

Related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