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觀點
博客・吳老闆筆記・資本政經

邵志堯:恒生指數和香港經濟的相關性


《逃犯條例》而演變成的社會衝突,至今已逾3個月,發展有越演越烈之勢,本港有很多行業已受牽連及影響,除了倚靠遊客賴以維生的酒店、旅行社、零售和餐飲行業外,物流地產甚至金融現在也開始叫苦連天,而且事情仍未有解決之象。

在七、八月時,有朋友請教筆者此段期間的投資策略,可否沽空期指去對沖其在投資市場的損失,或希望賺回一些「香港難」之財,因為坊間有些分析員已預測港股的最壞情況,可跌至二萬二千點或一萬八千點,若以當時的恒生指數二萬五千多點計算,每張期指可有三至五千點的賺幅,以每點五十元計算,投資者即可賺十五至廿五萬元;若以每張期指十三萬元的保證金(俗稱Margin)計算,每張期指可賺「對開」以上,回報可謂不菲。

但筆者的意見卻不認同此做法,本人絕對不鼓勵,以自身對香港經濟的個人感受,作出沽空期指的投資部署。因為目前恒生指數和本地經濟表現的相關系數之關係不大。

現時,恒生指數由五十隻成分股組成,大部份是在香港上市市值大及在行業中有代表性,才能晉身成為成份股;而大部份成股份的核心業務是自來內地,倚靠本港業務為重點的約有14家,分別是:滙豐銀行(10.2%)、長和(2.12%)、太古(0.42%)、新鴻基地產(1.4%)、恆生銀行(1.49%)、恒基地產(0.63%)、香港交易所(3.12%)、港鐵公司(0.96%)、香港中華煤氣(1.79%)、中電(1.71%)、九龍倉(0.59%)、電能實業(0.83%)、新世界(0.7%)和信和置業(0.41%),這14家公司加起來的比重只有26.37%,但當中也有部份盈利也是來自內地,即反映香港經濟佔恒生指數不到四分之一,若以自身感受去沽空恒生指數,相信是一件極其危險的事件,筆者相信,恒生指數從高位三萬二千多點調整至今,是基於中美貿易戰的因素,大於香港經濟的下滑,相比九七時期,因為香港經濟轉差而導致股市跌過半的情況,恐怕不能重現。

回顧在九七年時,當時恒指只有三十三隻成份股,當中大部份和香港房地產相關,估計比約八成,故此,本港經濟下滑自然對指數影響較大,尤其當年由一萬八千點跌至八千點有其道理;但在今天,單單一間的上市企業騰訊,已佔恒指成份股中的10.27%,這間主力內地業務的公司,只要國家改變一些政策,便可以令其盈利變更,從而影響指數的表現,畢竟內地始終是一個封閉市場,國家有絕對能力做到,以人為影響恒指的表現。

若一天,當國家將其思維調整為鬥爭模式,可讓敵人無法從沽空期指去賺錢得逞;故筆者暫不建議採用沽空策略,反而認為,若中美貿易戰在未來一段時間稍為舒緩,或全球央行出現再量化寬鬆政策,會將恒指推高也說不定,故此各位切記在投資市場上,不要人云亦云,作出錯誤的決定 。

邵志堯「江西財經大學 客座教授」 Wechat: kennysiu007 | kennycysiu@qq.com
邵志堯「江西財經大學
客座教授」
Wechat: kennysiu007 |
kennycysiu@qq.com

Related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