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觀點
博客・吳老闆筆記・資本政經

劉勝鈞: 白銀復興


亂局之下,貴金屬價格屢創新高,黃金價格企穩在2000美元一安士上方,舉世矚目。客戶都紛紛打電話來追問我應否高追黃金,持有實貨還是期貨、ETF比較好。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基金佬」,我當然會不厭其煩地逐一解答。但在黃金價格屢創新高的時候,其實有另一種被很多人忽視而價格表現卻更加亮眼的「廉價」貴金屬——白銀。

先說白銀的歷史,中國在歷史中一直以來都是使用白銀本位作為貨幣的。讀過中國歷史的人都會聽說過「入超」和「出超」,所指的是白銀大量流入,以及白銀大量流出。我們中文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字眼如「銀行」、「銀両」等等都能看出白銀在我們經濟歷史上的重要地位。而在西方,早於古巴比倫國的時代已經開始使用白銀作為交易的支付載體,而西方的文化搖籃古希臘及古羅馬拜占庭帝國亦有採用白銀作為其貨幣。由此可見,白銀在世界各地都有深厚的貨幣使用根基。

到了近代,世界的霸權國家都先後採用「金本位」而「銀本位」就漸漸沒落,直至到1973年美國的布雷頓森林體系正式瓦解,人類的經濟史正式分開了嶄新的一頁。貴金屬本位對這一代的年輕人已經是一個陌生的名詞,而白銀這種貴金屬甚至被許多人降格為「工業用金屬」,漸漸淡忘了它的貨幣性質。

然而在新冠疫情的影響之下,各國千瘡百孔的經濟更加是雪上加霜。1973年布雷頓森林體系瓦解之後,擁有一定經濟實力的國家央行可以實行「無限量化寬鬆」,也就是大家所說的「印銀紙」。在此般情形下,貴金屬的價格自然水漲船高,皆因貴金屬始終不能被「印」出來。不單止是大型金融機構,許多平民百姓也逐漸對現時貨幣制度產生不信任,多多少少都會買一些實貨放在家裏。

但當很多人在哄搶黃金的時候,白銀在悄悄地復興。在不久之前黃金白銀比率達到1:100以上,而實際上黃金白銀的天然蘊藏量是大概1:17左右,也就是把地球所有的黃金和白銀都開採出來,白銀的存量是黃金的17倍,更不要計算白銀的工業用途很廣泛,令大量的白銀已經被消耗。實際的金銀比率是很難計算的,但不太可能會高於過往的歷史水平。

所以現在白銀的價格上升幅度遠比黃金為高,金銀比率也在急速地縮小。按照推算,白銀的價格突破歷史新高,並且達到三位數的水平也是非常合理的。

綜合各種因素,在這世界亂局之下,白銀將會重新閃耀,重新擔當起其作為人類流通貨幣的角色。

Related Articles